一种精确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69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确下料机构,包括料斗和设在料斗内的下料机构,料斗底部中心设有固定辐条,料斗底部中心一侧设有出料口,下料机构包括电机架、电机、感应器、固定卡座、定盘、转动轴、固定感应棒以及刮料机构,电机架两端与料斗的内壁连接,电机设在电机架上并与料斗底部中心对应,感应器设在电机架的侧面上,固定卡座设在固定辐条上,定盘设在固定卡座上,定盘上设有缺口,缺口与出料口位置对称设置,固定感应棒设在感应器下方,转动轴一端通过固定感应棒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卡座连接,刮料机构设在定盘上方并套设在转动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精确的计量下料量,避免发生禽畜吃多和吃少,增高禽畜的产量和生存率。和生存率。和生存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禽畜饲喂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精确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养殖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而关于养殖的饲喂技术的把握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科学的饲喂方法能够大大的增加产量以及养殖效益。
[0003]现有常见的饲喂下料设备其对于饲喂量的把握不准确,存在较大的下料误差,例如十字格下料机构其误差为5%,螺旋下料机构其误差为20%,使得无法实现实际精确控制饲喂量或下料量,最后导致禽畜有吃多的也有吃少的问题。在目前流行的粥料或湿料饲喂中,更因下料量的误差,造成禽畜吃粥,或吃饭,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新鲜度,造成饲料浪费,以及禽畜的生长不均,其产量和养殖效益也会随之降低。
[0004]因此,一种能够精确把控饲喂量的下料设备,其对于养殖行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指出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精确下料机构,能够精确的计量下料量,下料量的误差小,避免发生禽畜吃多和吃少,减少饲料浪费,增高禽畜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精确下料机构,包括料斗以及设置在所述料斗内的下料机构,所述料斗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辐条,所述料斗底部中心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电机架、电机、感应器、固定卡座、定盘、转动轴、固定感应棒以及刮料机构,所述电机架两端与所述料斗的内壁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架上并与所述料斗底部中心对应,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下方并固定在所述电机架的侧面上,所述固定卡座设置在所述固定辐条上,所述定盘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座上,所述定盘上设置有用于下料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出料口位置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感应棒设置在所述感应器下方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感应棒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卡座连接,所述刮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定盘上方并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刮料机构包括轴套、上拨料板、下拨料板以及拨料爪,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拨料板设置在所述定盘上方并与所述轴套的底端连接,所述下拨料板设置在所述定盘下方并与所述上拨料板两端连接,所述拨料爪设置在所述上拨料板的一端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拨料板和下拨料板均呈S型,所述上拨料板与所述下拨料板为反向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拨料爪与所述上拨料板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架上设置有电机罩,用于防护所述电机。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座上设置有用于卡紧所述固定辐条的卡口,所述卡口有3个
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卡座上并呈7字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上端中心与下端中心不对应。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中部弯折,呈V字型。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套,用于固定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电机和所述刮料机构之间的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感应棒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和所述转动轴的螺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感应器的正下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料斗上端的中心相对于料斗下端的中心发生偏移,有效防止拱料;通过在电机架上设置感应器和在转动轴上设置固定感应棒,感应器可以通过感应固定感应棒来对转动轴的转动次数做计量,保证转动下料的次数精确度,且转动轴的中部呈V字型弯折,可以起到破拱的作用;通过在料斗的底部内设置刮料机构和定盘,刮料机构的上拨料板和拨料爪能够很好的起到拨料、破拱的作用,下拨料板能够将从定盘的缺口落下的料拨到出料口进行下料,且定盘的缺口与出料口位置对称,能够保证每次的下料量一样,达到精准下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刮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定盘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料斗;2.下料机构;3.固定辐条;4.出料口;5.缺口;6.电机罩;7.卡扣;8.固定套;21.电机架;22.电机;23.感应器;24.固定卡座;25.定盘;26.转动轴;27.固定感应棒;28.刮料机构;281. 轴套;282.上拨料板;283.下拨料板;284.拨料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零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部件/零件上,它可以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零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零件。当部件/零件被称为“连接/联接”至另一个部件/零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联接至另一个部件/零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零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连接/联接”可以包括电气和/或机械物理连接/联接。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指特征、步骤或部件/零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或部件/ 零件的存在或添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27跟随转动,而感应器23则可以实时监测到固定感应棒27的转动圈数,以此来计量刮料机构28转动的圈数,有效的提高了对下料量的把控精确度;将转动轴26的中部设置成V字型弯折,当转动轴26 转动的时候,V字型弯折处能够起到很好的破拱作用,防止架料的发生;将定盘25的缺口5与下料口4的位置对称设置且刮料机构28的上拨料板282和拨料爪284设置在定盘25的上方,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起到拨料、破拱的作用,下拨料板283设置在定盘25的下方,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将定盘25外围的料和从缺口5落下的料拨到出料口4进行下料,下拨料板283每次从定盘缺口5拨到出料口4 的下料量是几乎一致的,能够很精确的控制下料量,达到精确下料的目的。
[0039]本技术通过将料斗1上端的中心相对于料斗下端的中心发生偏移,有效防止拱料;通过在电机架21上设置感应器23和在转动轴26上设置固定感应棒27,感应器23可以通过感应固定感应棒27 来对转动轴26的转动次数做计数,保证转动下料的次数精确度,且转动轴26的中部呈V字型弯折,可以起到破拱的作用;通过在料斗 1的底部内设置刮料机构28和定盘25,刮料机构28的上拨料板282 和拨料爪284能够很好的起到拨料、破拱的作用,下拨料板283能够将从定盘的缺口5落下的料拨到出料口4进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以及设置在所述料斗内的下料机构,所述料斗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辐条,所述料斗底部中心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电机架、电机、感应器、固定卡座、定盘、转动轴、固定感应棒以及刮料机构,所述电机架两端与所述料斗的内壁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架上并与所述料斗底部中心对应,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下方并固定在所述电机架的侧面上,所述固定卡座设置在所述固定辐条上,所述定盘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座上,所述定盘上设置有用于下料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出料口位置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感应棒设置在所述感应器下方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感应棒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卡座连接,所述刮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定盘上方并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机构包括轴套、上拨料板、下拨料板以及拨料爪,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拨料板设置在所述定盘上方并与所述轴套的底端连接,所述下拨料板设置在所述定盘下方并与所述上拨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元王开云耿玮邓华胜罗土玉边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