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42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预制筒体和水泵,所述预制筒体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呈90度,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有闸门井,所述闸门井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所述提篮格栅底部设置有格栅支架,所述格栅支架固定安装在闸门井内壁上,所述提篮格栅两侧设置有格栅不锈钢导轨,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为螺旋弯曲状,所述引流管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预制筒体内部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进水管的流水势能、动能,流进泵站内部后,自形成漩涡水流,使泵站底部形成涡流,防止产生淤积、沉积,同时顺时针的涡流复合流体力学,更适合水泵排水,启动更省力、节能。节能。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此泵站适用于大多数雨水、污水泵站,属于排水工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一体化预制泵站,一般进水口与出水口呈180度状态,进水口进水时,水流会冲击到水泵电机、水泵线缆、水泵链条上,如此,不仅会对水泵造成一定损害,加大损坏几率,几乎浪费了全部的水势能,而且泥沙沉淀物容易沉积在泵站底部,不利于水泵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此泵站适用于大多数雨水、污水泵站。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预制筒体和水泵,所述预制筒体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呈90度,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有闸门井,所述闸门井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所述提篮格栅底部设置有格栅支架,所述格栅支架固定安装在闸门井内壁上,所述提篮格栅两侧设置有格栅不锈钢导轨,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为螺旋弯曲状,所述引流管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预制筒体内部侧壁上,所述进水管中间连接有进水管软接头;此引流管为弯曲形状,并且向下延伸,起到引流作用,此引流管与进水管采用法兰连接,提篮格栅设置在进水闸门井内,用于拦截大体积的杂物;
[0006]所述预制筒体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一侧连通自耦底座,所述自耦底座一端连通压力管道,所述压力管道一端连通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一端连通闸阀,所述闸阀一端连通出水管;当水经过水泵后,流经过自耦底座,水流上升到压力管道,在止回阀和闸阀的启闭下,从出水管流出。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筒体上面设置有提升装置框架,所述提升装置框架与预制筒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大容腔,大容腔内包括提升装置导轨、电动提升装置、井盖、安全格栅、进气管、扶手、排气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筒体上表面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上方设置有安全格栅,所述井盖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井盖另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一侧设置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扶手和排气管固定安装在预制筒体上表面,所述提升装置框架内设置有提升装置导轨,所述提升装置导轨上设置有电动提升装置;因预制筒体内部的零部件体积过于大或沉,此运行装置可以用来调取预制筒体内部的各个零部件,简单实用,且方便快捷。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框架一侧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一侧连通排气管,所述提升装置框架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提升装置和预制筒体内部各个机制的运行状态。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框架外围设置有护栏;用来保护生命的安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自耦底座一侧连接不锈钢导轨,所述不锈钢导轨一端固定支撑连接服务维修平台,所述水泵另一侧设置有投入式液位计保护管,所述投入式液位计保护管一端固定设置在预制筒体底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筒体内部设置有爬梯;用于操作员进入预制筒体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筒体底部表面设置有灌浆孔,所述预制筒体底面通过设置有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基面上;通过灌浆孔向预制筒体底部灌注混凝土,同时在膨胀螺栓的作用下,可以更加稳固在地基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充分利用进水管的流水势能、动能,流进泵站内部后,自形成漩涡水流,使泵站底部形成涡流,防止产生淤积、沉积,同时顺时针的涡流复合流体力学,更适合水泵排水,启动更省力、节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预制筒体,2.水泵,3.自耦底座,4.不锈钢导轨,5.投入式液位计保护管,6.止回阀,7.闸阀,8.压力管道,9.出水管,10.进水管,11.进水管软接头,12.格栅不锈钢导轨,13.提篮格栅,14.格栅支架,15.服务维修平台, 16.爬梯,17.井盖,18.安全格栅,19.进气管,20.控制系统,21.扶手,22.护栏,23.空气净化装置,24.排气管,25.提升装置框架,26.提升装置导轨,27. 电动提升装置,28.闸门井,29.固定支架,30.引流管,31.灌浆孔,32.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和2所示,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预制筒体1 和水泵2,预制筒体1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位于泵站中心左侧,进水管10与出水管9呈90度,进水管10一端设置有闸门井28,闸门井 28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13,提篮格栅13底部设置有格栅支架14,格栅支架 14固定安装在闸门井28内壁上,提篮格栅13两侧设置有格栅不锈钢导轨12,进水管10另一端连接有引流管30,引流管30为螺旋弯曲状,引流管30通过固定支架29固定安装在预制筒体1内部侧壁上,进水管10中间连接有进水管软接头11;此引流管30为弯曲形状,并且向下延伸,起到引流作用,此引流管30与进水管10采用法兰连接,提篮格栅13设置在进水闸门井28内,用于拦截大体积的杂物;
[0021]预制筒体1内部安装有水泵2,水泵2一侧连通自耦底座3,自耦底座3 一端连通压力管道8,压力管道8一端连通止回阀6,止回阀6一端连通闸阀7,闸阀7一端连通出水管9;当水经过水泵2后,流经过自耦底座3,水流上升到压力管道8,在止回阀6和闸阀7的启闭下,从出水管9流出。
[0022]在本实施例中,预制筒体1上面设置有提升装置框架25,提升装置框架 25与预制
筒体1之间形成一定的大容腔,大容腔内包括提升装置导轨26、电动提升装置27、井盖17、安全格栅18、进气管19、扶手21、排气管24,预制筒体1上表面设置有井盖17,井盖17上方设置有安全格栅18,井盖17一侧设置有进气管19,井盖17另一侧设置有扶手21,扶手21一侧设置有排气管24,进气管19、扶手21和排气管24固定安装在预制筒体1上表面,提升装置框架25内设置有提升装置导轨26,提升装置导轨26上设置有电动提升装置27;因预制筒体1内部的零部件体积过于大或沉,此运行装置可以用来调取预制筒体1内部的各个零部件,简单实用,且方便快捷。
[0023]在本实施例中,提升装置框架25一侧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23,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3一侧连通排气管24,提升装置框架25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系统20;控制系统20用来控制提升装置和预制筒体1内部各个机制的运行状态,此功能操作人员知晓,不在阐述。
[0024]在本实施例中,提升装置框架25外围设置有护栏22;用来保护生命的安全。
[0025]在本实施例中,自耦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预制筒体(1)和水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筒体(1)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与出水管(9)呈90度,所述进水管(10)一端设置有闸门井(28),所述闸门井(28)内部设置有提篮格栅(13),所述提篮格栅(13)底部设置有格栅支架(14),所述格栅支架(14)固定安装在闸门井(28)内壁上,所述提篮格栅(13)两侧设置有格栅不锈钢导轨(12),所述进水管(10)另一端连接有引流管(30),所述引流管(30)为螺旋弯曲状,所述引流管(30)通过固定支架(29)固定安装在预制筒体(1)内部侧壁上,所述进水管(10)中间连接有进水管软接头(11);所述预制筒体(1)内部安装有水泵(2),所述水泵(2)一侧连通自耦底座(3),所述自耦底座(3)一端连通压力管道(8),所述压力管道(8)一端连通止回阀(6),所述止回阀(6)一端连通闸阀(7),所述闸阀(7)一端连通出水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筒体(1)上部设置有提升装置框架(25),所述提升装置框架(25)与预制筒体(1)之间形成一定的大容腔,大容腔内包括提升装置导轨(26)、电动提升装置(27)、井盖(17)、安全格栅(18)、进气管(19)、扶手(21)、排气管(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自清洁型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筒体(1)上表面设置有井盖(17),所述井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俊焦玉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赛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