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湿地的前置强化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13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湿地的前置强化污水处理池,包括调节池(1)和强化池(2),其底部设有防渗膜(15)、周围连有防护桩(11)和管袋护坡(12),且二者之间依次设有滤网(3)和生态滤坝(4);调节池(1)内设有导流板和S型的导流槽(6),调节池(1)的进水口(7)正对着导流槽(6)入口设置;滤网(3)采用高韧聚丙烯材料制成,分为初滤网(3a)和细滤网(3b);强化池(2)内设有曝气盘(8)、生物填料(9)和生态浮床(10),生物填料(9)上设有微生物菌种挂膜(9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使处理池与环境相适应,进入湿地系统的水质可达到湿地的承受范围,改善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入湖河流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湿地的前置强化污水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湿地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用于生态湿地的前置强化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0002]太湖沿线蓝藻打捞及后续处置过程中,藻水分离、藻泥处置均会引起藻类的破碎,产生的尾水中有机质和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有所升高,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太湖水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沿线分布较多的大棚蔬果、苗木种植等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物通过入湖河流最终进入太湖,对太湖水体增加了一定的污染负荷。
[0003]目前,虽然部分地区会建立人工湿地处理这些尾水和面源污染水,但是由于此类水质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波动大,直接进入湿地系统将会超出湿地承受的负荷,出水不能达标排放,不仅会对湿地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无法满足净化水质的要求,同时,污水处理池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无法和周围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生态湿地污水处理难度大、效果差、材料无法与环境相适应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湿地的前置强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和强化池(2),二者的底部设有一层防渗膜(15),且二者之间依次设有一组滤网(3)和一个生态滤坝(4);调节池(1)内设有一组导流板(5),导流板(5)之间形成一对S型的导流槽(6),调节池(1)的底部设有一对进水口(7),每个进水口(7)正对着相应的导流槽(6)入口设置;滤网(3)采用高韧聚丙烯材料制成,其分为初滤网(3a)和细滤网(3b),初滤网(3a)正对着导流槽(6)的出口设置,细滤网(3b)的一侧设有生态滤坝(4);强化池(2)的底部设有一组曝气盘(8),强化池(2)内设有一组生物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强史一欣曹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正华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