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68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调节池(1)、生物强化处理池(2)、多级氧化塘(3)、表流湿地系统(4)、潜流湿地系统(5)、自然湿地系统(6)和集水池(7),调节池(1)与生物强化处理池(2)之间设有一组过滤装置(8),生物强化处理池(2)和多级氧化塘(3)内设有生物填料和曝气盘;表流湿地系统(4)中设有一组挺水植物带(4a);潜流湿地系统(5)内设有一个由生态袋(9a)、过滤介质(9b)和木桩挡墙(9c)组成的生态滤坝(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效净化处理藻水分离尾水,充分利用废弃土地资源,美化自然景观,绿色环保,高效节能。高效节能。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湿地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藻水分离工艺会引起藻类的破碎,产生的尾水中有机质和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太湖水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满足蓝藻打捞需求,部分藻水分离站进行扩容处理,尾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已经超过了生态湿地的承受范围,此外,沿线分布较多的大棚蔬果、苗木种植等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物通过入湖河流最终进入太湖,对太湖水体增加了一定的污染负荷,而沿线废弃池塘等闲置用地并未充分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湿地净化系统承受力小、净化效果有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不仅可以针对藻水分离尾水进行有效净化处理,而且还能够充分利用废弃土地资源,绿色环保,高效节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包括一个调节池,调节池与一个生物强化处理池相连,且生物强化处理池前端设有一组过滤装置,生物强化处理池内设有一组第一生物填料和一组第一曝气盘,以用于初步过滤和吸附杂质;
[0006]生物强化处理池与一个多级氧化塘相连,多级氧化塘内设有一组第二生物填料和一组第二曝气盘,以用于进一步去除COD、氨氮和总氮等;
[0007]多级氧化塘与一个表流湿地系统相连,表流湿地系统中设有一组挺水植物带,以通过挺水植物的根系对氮、磷等进行吸收、吸附和转化;
[0008]表流湿地系统与一个潜流湿地系统相连,且潜流湿地后端设有一个生态滤坝,所述生态滤坝包括一组上下堆叠的生态袋,每个生态袋内均设有过滤介质,生态袋的外侧连接一排木桩挡墙,以用于保证水流经过生态滤坝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双重过滤;
[0009]潜流湿地系统与一个自然湿地系统相连,自然湿地系统再连接一个集水池,以用于收集层层过滤净化后的清水。
[0010]进一步地,生物强化处理池、多级氧化塘和自然湿地系统上均设有生态浮床,以起到净化和美观的作用。
[0011]进一步地,表流湿地系统、潜流湿地系统和自然湿地系统内均设有一组景观岛,以营造相对高的地势、起到水流引导分流和美化景观的作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为滤坝或滤网。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介质采用多孔过滤材料组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生态袋采用聚丙烯等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所用生态滤坝采用生态袋充填多孔过滤材料后堆叠而成,替代了传统的密封混凝土挡墙或浆砌块,生态袋是由聚丙烯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复合制成,耐腐蚀性强,耐微生物分解,抗紫外线,易于植物生长,使用寿命长;生态袋内充填多孔过滤材料,充填满后,每个生态袋通过专门的连接扣配件将袋与袋之间,层与层之间交错堆叠,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外侧打一排密集的木桩加固。该生态袋构建的滤坝不仅起到挡墙的作用,迫使水流产生垂直流向,同时由于其充填的多孔过滤材料,透水性能较好,也能使部分水流直接经过生态袋的过滤吸附作用而得到净化,进入到后续的处理单元。
[001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前端预先强化处理、中部层层过滤以及各种新型滤坝的共同作用,有效净化处理藻水分离尾水,使其达标排放;生态袋采用100%聚丙烯长丝无纺土工织物制成,具有强度高、抗紫外线、抗老化性能好的优点,使用寿命长,不降解、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透水性能好,并具有反滤功能和水土保持的特性,尾水容易透过而泥沙等悬浮固体会被截留;同时还可以在生态系统内增加栈道、驳岸景观带等,充分利用废弃土地资源,美化湿地净化环境,绿色环保,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生态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及方法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见图1,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0023]包括一个调节池1,调节池1与一个生物强化处理池2相连,且生物强化处理池前端设有一组过滤装置8,生物强化处理池2内设有一组第一生物填料2a和一组第一曝气盘2b,以用于初步过滤和吸附杂质;
[0024]生物强化处理池2与一个多级氧化塘3相连,多级氧化塘3内设有一组第二生物填料3a和一组第二曝气盘3b,以用于进一步去除COD、氨氮和总氮等;
[0025]多级氧化塘3与一个表流湿地系统4相连,表流湿地系统4中设有一组挺水植物带4a,挺水植物带4a布满整个表流湿地系统4,以通过挺水植物的根系对氮、磷等进行吸收、吸附和转化;
[0026]参见图1和图2,表流湿地系统4与一个潜流湿地系统5相连,且潜流湿地后端设有一个生态滤坝9,所述生态滤坝9包括一组上下堆叠的生态袋9a,每个生态袋9a内均设有过滤介质9b,生态袋9a外侧连接一排木桩挡墙9c支护,水流经过生态滤坝时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双重过滤;
[0027]所述过滤介质9b采用多孔过滤材料组成,所述生态袋9a采用聚丙烯等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
[0028]潜流湿地系统5与一个自然湿地系统6相连,自然湿地系统6再连接一个集水池7,以用于收集层层过滤净化后的清水;
[0029]生物强化处理池2、多级氧化塘3和自然湿地系统6上均设有生态浮床10,以起到净化和美观的作用。
[0030]本技术的多级氧化塘3、表流湿地系统4、潜流湿地系统5和自然湿地系统6上均设有栈道12,且每个系统的周围均设有驳岸景观带13或浮床景观区11;
[0031]表流湿地系统4、潜流湿地系统5和自然湿地系统6内均设有一组景观岛14,以营造相对高的地势、起到水流引导分流和美化景观的作用。
[0032]使用上述装置进行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
[0033](1)藻水分离尾水首先流入调节池1内调节水质波动大小,维持进水水质的相对均匀和稳定;
[0034](2)稳定后的尾水经过滤装置8初滤后进入生物强化处理池2内,池内的第一曝气盘2b充分曝气,并与第一生物填料2a上的高效微生物共同作用,强化降解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氨氮;
[0035](3)强化处理后的尾水流入多级氧化塘3内,塘内的第二曝气盘3b和第二生物填料3a再次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进一步去除其中的COD、氨氮、总氮等;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藻水分离尾水处理的湿地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调节池(1),调节池(1)与一个生物强化处理池(2)相连,且生物强化处理池前端设有一组过滤装置(8),生物强化处理池(2)内设有一组第一生物填料(2a)和一组第一曝气盘(2b);生物强化处理池(2)与一个多级氧化塘(3)相连,多级氧化塘(3)内设有一组第二生物填料(3a)和一组第二曝气盘(3b);多级氧化塘(3)与一个表流湿地系统(4)相连,表流湿地系统(4)中设有一组挺水植物带(4a);表流湿地系统(4)与一个潜流湿地系统(5)相连,且潜流湿地系统(5)内设有一个生态滤坝(9),生态滤坝(9)包括一组上下堆叠的生态袋(9a),每个生态袋(9a)内均设有过滤介质(9b),生态袋(9a)的外侧连接一排木桩挡墙(9c);潜流湿地系统(5)与一个自然湿地系统(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强史一欣曹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正华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