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321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顶板下方与分离器本体在筒体内结合的多孔板、盖板、内插筒、导流防旋盖板;多孔板将顶板(1)和盖板之间分成缓冲腔和排气腔;盖板(3)下板面上往下设置内插筒(4),内插筒(4)下方间隔设置导流防旋盖板(5);所述导流防旋盖板(5)为具有围裙罩面和顶部板面组合的圆台状锥形筒罩,围裙罩面的周向布置设置通孔状小孔(51),顶部板面(52)为圆形封闭板且直径小于底部开口直径;导流防旋盖板(5)将盖板(3)下方筒体空间分割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分离腔(10)和集液腔(11)。结构紧凑,在保证气液分离效果的同时,减小气液分离器的布置空间,并可以降低冷媒充注量。并可以降低冷媒充注量。并可以降低冷媒充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紧凑结构的立式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空调系统中,气液分离器可将冷凝器节流阀后的气液两相流进行分离,气态流体通过补气管进入压缩机,液态流体进入蒸发器换热。相比于无气液分离器的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气液分离器的制冷空调系统可降低蒸发器入口焓值,提升机组性能。
[0003]气液分离器主要技术要求为气液两相分离效率要足够高,一方面可最大程度上提高机组制冷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未经充分分离的液体随气态流体进入压缩机形成液击。
[0004]现有中国专利“经济器以及包含该经济器的换热系统(公开号:CN106642827A)”公布了一种立式经济器。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0005]1.经济器下部集液腔占有较大空间,冷媒充注量大,对于一些昂贵的冷媒(如R1233zd),成本较高;2.经济器补气采用上出形式,实际机组连接中补气弯管高度会继续增加经济器整体高度。
[0006]现有中国技术专利”气液分离装置及经济器”,公开号CN208968106U公布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虽然采用排气口单边侧出方式,但未在出口处设置气流组织结构,这会造成内插筒流速局部集中,一旦分离效率未达到要求,发生吸气带液现象,造成压缩机液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各种产品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紧凑结构的气液分离器,在保证气液分离效果的同时,减小气液分离器的布置空间,并可以降低冷媒充注量。
[0008]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具有进口(8)、出液口(9)和排气口(61、62)的圆筒状分离器本体(7)和用于封闭分离器本体(7)顶部的顶板(1),其特征在于:
[0010]还包括顶板(1)下方与分离器本体(7)在筒体内结合的多孔板(2)、盖板(3)、内插筒(4)、导流防旋盖板(5);
[0011]多孔板(2)设置在顶板(1)和盖板(3)之间,将顶板(1)和盖板(3)之间的筒体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缓冲腔(12)和排气腔(13);
[0012]盖板(3)下板面上往下设置内插筒(4),内插筒(4)下方间隔设置导流防旋盖板(5);
[0013]所述导流防旋盖板(5)为具有围裙罩面和顶部板面组合的圆台状锥形筒罩,围裙罩面的周向布置设置通孔状小孔(51),顶部板面(52)为圆形封闭板且直径小于底部开口直径;导流防旋盖板(5)将盖板(3)下方筒体空间分割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分离腔(10)和集液腔(11)。
[0014]进一步的,导流防旋盖板(5)的围裙罩面下边缘与分离器本体(7)的内壁结合连
接。
[0015]进一步的,通孔状小孔(51)均匀布置在导流防旋盖板(5)的围裙罩面上,且通孔状小孔(51)在导流防旋盖板(5)中心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或矩形。
[0016]进一步的,自导流防旋盖板(5)下边缘往下,集液腔(11)所在区域的分离器本体(7)呈现直径收缩状态,集液腔(11)设置出液口(9)。
[0017]进一步的,集液腔(11)所在区域的分离器本体(7)呈现直径收缩锥形结构或者是相对于分离腔(10)筒体往内弯曲弧度结构。
[0018]进一步的,排气口设置在排气腔(13)对应的分离器本体(7)筒体壁上,在筒体壁两侧同时设置两个排气口(61)和(62),或者在在筒体壁一侧设置一个排气口。
[0019]进一步的,多孔板(2)为环形板,环形板中心部分未开孔,若干圈均匀布置的外围开孔(21)围绕多孔板的边缘设置形成同心圆。
[0020]进一步的,外围开孔(21)为圆孔、齿形孔。
[0021]进一步的,多孔板(2)为竖直方向筒状结构的环形开孔隔板,竖直方向筒状结构设置在顶板(1)和盖板(3)之间,将竖直方向筒状壁与分离器本体(7)之间隔离成为排气腔(13),而竖直方向筒状壁内区域隔离为缓冲腔(12)。
[0022]进一步的,环形开孔隔板的筒壁上开孔大小不均。
[0023]由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可减少安装空间的气液分离器;气液两相流体以较高的速度经进口切向进入分离器本体中,在分离腔内进行气液分离。液相由于密度大所受离心力大在分离过程中向分离器本体壁面运动,并在壁面形成液膜,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经济器下部流动,通过导流防旋盖板上的小孔流向集液腔,并从侧面出液口流出。多孔板将顶板和盖板之间的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缓冲腔和排气腔。气相流体经内插筒进入缓冲腔,由于缓冲腔流通面积有所增大,气态流速有所降低,可减小气流直接撞击多孔板的阻力损失。从缓冲腔流出的气态流体经排气腔排气口流出。
[0024]相对于已有技术,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
[0025]1.带裙边的防旋盖板集三种功能为一体:顶部密封板可防止气流涡旋带起集液腔内的液体造成压缩机带液;裙边开孔可允许液膜通过,裙边未开孔部分可对液膜旋转起到阻碍作用。
[0026]2.缩口形集液腔可尽可能的减小集液腔的空间,减少经济器尺寸。重要的是可减少冷媒充注量,对于负压冷媒系统(如R1233zd),对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0027]3.侧排气方案相比上排气方案可大幅度减小经济器高度,且在排气腔设置气流组织结构,避免内插筒内流速集中,造成液体被高速气流携带进入下游压缩机。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爆破结构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结构图(透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包含的导流防旋盖板一种实施结构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包含的导流防旋盖板另一种实施结构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包含的多孔板结构图。
[0033]图6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包含的集液腔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图。
[0034]图7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排气腔气流组织方式另一种示意图。
[0035]附图1

7中个附图标记对应如下:
[0036]顶板1、多孔板2、盖板3、内插筒4、导流防旋盖板5、排气口(61和62)、分离器本体7、进口8、出液口9、分离腔10、集液腔11、缓冲腔12和排气腔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技术气液分离器为立式分离器,主要依靠气液两相所受离心力差异进行分离,如图1

2所示,主要包括圆筒状的分离器本体7、以及顺次叠置与分离器本体7结合的顶板1、多孔板2、盖板3、内插筒4、导流防旋盖板5;分离器本体7上口由顶板1封闭;分离器本体7上口附近的壁体两侧设置排气口61和62,多孔板2在排气口61和62的下边缘下方设置并位于分离器本体7内,将多孔板2上方与两个排气口61和62对应的分离器空间定义为排气腔13。多孔板2下方间隔设置盖板3,多孔板2和盖板3之间的分离器空间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具有进口(8)、出液口(9)和排气口的圆筒状分离器本体(7)和用于封闭分离器本体(7)顶部的顶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1)下方与分离器本体(7)在筒体内结合的多孔板(2)、盖板(3)、内插筒(4)、导流防旋盖板(5);多孔板(2)设置在顶板(1)和盖板(3)之间,将顶板(1)和盖板(3)之间的筒体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缓冲腔(12)和排气腔(13);盖板(3)下板面上往下设置内插筒(4),内插筒(4)下方间隔设置导流防旋盖板(5);所述导流防旋盖板(5)为具有围裙罩面和顶部板面组合的圆台状锥形筒罩,围裙罩面的周向布置设置通孔状小孔(51),顶部板面(52)为圆形封闭板且直径小于底部开口直径;导流防旋盖板(5)将盖板(3)下方筒体空间分割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分离腔(10)和集液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导流防旋盖板(5)的围裙罩面下边缘与分离器本体(7)的内壁结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通孔状小孔(51)均匀布置在导流防旋盖板(5)的围裙罩面上,且通孔状小孔(51)在导流防旋盖板(5)中心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或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创程嫚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