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29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所述头环外壳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两个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LED灯、位于两所述LED灯之间的导光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柱上方的透灯,所述导光柱包括导光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左右两侧的锯齿部,所述锯齿部与所述LED灯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智能头环,其通过在导光柱的左右两侧设置锯齿部,减少光线直射,增加反射面,以对两LED灯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与均匀性。光线利用率与均匀性。光线利用率与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头环


[0001]本技术涉及脑波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头环。

技术介绍

[0002]脑电波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0003]智能头环则是通过捕捉脑电波信号,以实现对于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譬如智能家居设备,其还可用于帮助学生等人群提高注意力。智能头环主要包括有头环内壳、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和脑波电极,脑波电极用于捕捉穿戴该智能头环用户的脑电波信号。
[0004]众所周知,智能头环还包括LED灯和导光柱,导光柱是利用其折射率比空气大,容易形成全反射的原理,将大部分的光线导向容易配光的位置,以达到提高中心光强、聚光的效果。然而,部分LED灯发出的光线是直射在其表面上的,而由于现有的导光柱为平面设计,其各个表面较为平整,导致该部分光线容易被导光柱从发光位置反射出,存在LED光线利用率低以及散光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头环,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头环存在LED光线利用率低以及散光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所述头环外壳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两个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LED灯、位于两所述LED灯之间的导光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柱上方的透灯,所述导光柱包括导光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左右两侧的锯齿部,所述锯齿部与所述LED灯相对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导光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底部的球形凸包。
[0008]优选地,所述导光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前后两侧的定位凸台。
[0009]优选地,所述头环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所述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之间为可拆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头环内壳包括两连接部和设置在两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抵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头环外壳的两端部设置,两所述连接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环形外框相互围合形成可挤压变形的空间。
[0011]优选地,所述头环内壳的两端部上设置有扎紧孔,所述扎紧孔通过扎紧带上的扎紧扣将所述扎紧带与所述头环内壳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头环外壳内还设置有泡棉。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智能头环,其通过在导光柱的左右两侧设置锯齿部,减少光线直射,增加反射面,以对两LED灯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智能头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智能头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导光柱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导光柱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头环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在一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内壳10和头环外壳20,头环外壳20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30、两个与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的LED灯40、位于两LED灯40之间的导光柱50以及设置在导光柱50上方的透灯,导光柱50包括导光柱本体51和设置在导光柱本体51左右两侧的锯齿部52,锯齿部52与LED灯40相对设置。
[002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导光柱50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位于其左右两侧的LED灯40发出的光线传递到透灯,然后通过透灯给用户相应的指示,譬如透灯亮,则表示智能头环启动。而为减少LED灯40光直射,增加反射面,在导光柱5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锯齿部52。具体的,LED灯40位于导光柱50的一侧且与锯齿部52正对设置,LED灯40发出的光会照射在锯齿部52上,由于导光柱50的左右两侧为呈倒V字型的锯齿部52,因此,光线照射在锯齿部52上后会发生多次反射,而不是直接在一次反射后就被导光柱50给反射出去,从而极大提高智能头环的光线利用率。
[002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头环内壳10和头环外壳20共同组成头环整体,智能头环在闲置状态下,头环外壳20与头环内壳10均处于闭合状态,用户佩戴时,通过外力张开头环内壳10与头环外壳20,以在头环内壳10与头环外壳20的两端处,形成供用户佩戴的开口。头环内壳10的外侧与头环外壳20的内侧围合构成可挤压变形的空间A,由于该空间A可挤压变形,因此可使头环内壳10的内侧围合构成的佩戴空间B适应不同形状的头部。当头环内壳10受到自内向外的作用力时,佩戴空间B向外扩张,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头围,并且在头环内壳10因扩张形成的向内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智能头环可保持佩戴的稳固性。
[0026]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导光柱50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柱本体51底部的球形凸包53。本实施例中,导光柱本体51底部设置的球形凸包53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光的反射面,使光沿垂直面的方向均匀透过,也即使得LED发出的光经导光柱50后能够从透灯均匀发出。
[0027]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导光柱50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柱本体51前后两侧的定位凸台54。本实施例中,在将导光柱50装配到头环外壳20中时,为使得导光
柱50安装在正确位置上,在导光柱本体5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定位用的定位凸台54,通过该定位凸台54能够保证导光柱50装配到位。
[0028]在又一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头环外壳2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21、中间支撑段22和右支撑段23,左支撑段21、中间支撑段22和右支撑段23之间为可拆连接。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拆装,头环外壳20由左支撑段21、中间支撑段22和右支撑段23三部分组成,同时,由于左支撑段21、中间支撑段22和右支撑段2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因此,还可使得智能头环的头环外壳20容易生产制造。
[0029]在再一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头环内壳10包括两连接部11和设置在两连接部11之间的抵接部12,两连接部11分别对应于头环外壳20的两端部设置,两连接部11、抵接部12和环形外框相互围合形成可挤压变形的空间。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所述头环外壳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两个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LED灯、位于两所述LED灯之间的导光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柱上方的透灯,所述导光柱包括导光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左右两侧的锯齿部,所述锯齿部与所述LED灯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底部的球形凸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柱本体前后两侧的定位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环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璧丞田相瑞孙文周建吾黄柏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