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33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其中转子具有沿转子周向设置的多个T型槽;T型槽包括左底部、右底部和中柱部;相邻的左底部和右底部内嵌永磁体并形成径向磁路,相邻的两个中柱部内嵌永磁体并形成切向磁路,进而形成一个磁极的混合磁路;左底部和右底部分别具有沿转子径向延伸的第一隔磁槽、第二隔磁槽;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之间形成宽度具有渐变特性且长度不等的隔磁桥,可调节永磁体形成的磁场;将上述转子应用于电机时,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可调节径向永磁体磁场正弦分布和漏磁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永磁体的漏磁、降低转矩脉动;同时每个T型槽中柱部内嵌的永磁体可提供两个磁极的磁通,有效减少永磁体的用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转子及具有其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压缩机用永磁电机普遍采用内嵌式稀土永磁电机,其利用永磁体的高剩磁能力极大缩小压缩机体积和重量,但其体积仍然存在下限值,急需一种较现有永磁体电机更具体积优势的电机结构,同时保持优异的电机效率和振动噪音。体积更具优势在电机专业领域称为更高的转矩密度,现有高转矩密度的转子结构为混合磁路转子结构,即转子内嵌一种永磁体磁场径向分布的径向永磁体和一种永磁体磁场切向分布的切向永磁体,同时考虑成本;现有技术中将切向分布的切向永磁体合并,形成转子的相邻磁极共用一个切向永磁体的形式。这种混合磁路永磁电机具有更多的磁通,电机输出力矩大幅度增加,电机效率优势明显,但这种现有结构无法忽视切向永磁体和径向永磁体的漏磁,同时由于切向永磁体靠近转子外侧,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影响电磁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漏磁严重,转矩脉动较大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具有沿所述转子周向设置的多个T型槽和设置于所述T型槽内的永磁体;所述T型槽包括底部和沿所述转子径向延伸的中柱部;所述底部包括左底部和右底部,且分别内嵌有磁极相反的所述永磁体;所述中柱部内嵌有所述永磁体;
[0005]相邻的一个所述左底部和右底部内嵌的永磁体形成一个磁极的径向磁路;相邻的两个所述中柱部内嵌的永磁体形成一个磁极的切向磁路;所述径向磁路和切向磁路形成一个磁极的混合磁路。
[0006]进一步可选地,相邻的一个所述左底部和右底部内嵌的永磁体提供每个磁极的磁场;每个所述中柱部内嵌的永磁体被两个磁极共用并提供磁场。
[000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左底部、右底部分别具有向所述转子边缘延伸的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所述第一隔磁槽与左底部贯通,所述第二隔磁槽与右底部贯通。
[000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磁槽、第二隔磁槽的宽度不变。
[0009]进一步可选地,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之间形成有隔磁桥;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向外所述隔磁桥的宽度具有渐变特性,用于调节所述左底部和右底部内嵌的永磁体形成的磁场。
[0010]进一步可选地,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向外所述隔磁桥具有宽度相同的第一隔磁桥、宽度逐渐变大的第二隔磁桥、宽度逐渐变小的第三隔磁桥和宽度逐渐变大的第四隔磁桥。
[001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磁桥、第二隔磁桥、第三隔磁桥和第四隔磁桥的宽度分别为B1、B2、B3和B4,其中B2>B4>B3>B1。
[001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宽度B1<0.6mm。
[00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左底部和右底部的宽度为Bm,其中2(B1+B3)<B2<1.8Bm。
[00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磁桥、第二隔磁桥、第三隔磁桥和第四隔磁桥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和L4,其中L2>L3>L1>L4。
[00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宽度B1和长度L1满足3B1<L1<5B1。
[001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柱部具有向所述转子边缘延伸的第三隔磁槽;所述第三隔磁槽与中柱部贯通。
[0017]进一步可选地,每个所述T型槽的左底部和右底部关于所述T型槽的中柱部对称设置;每个所述T型槽处的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关于所述T型槽处的第三隔磁槽对称设置。
[00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转子具有2N个所述T型槽,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具有定子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子,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定子内;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齿。
[002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定子齿的齿宽为Bt,相邻的一个所述转子的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形成的弯折端部最大距离为B5,其中0.4Bt<B5<0.85Bt。
[002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为g,所述转子的第四隔磁桥的长度为L4,其中L4<g。
[002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具有沿转子周向设置的多个T型槽;其中T型槽包括左底部、右底部和中柱部;左底部和右底部沿转子的切向延伸或两者呈一定角度设置,中柱部沿转子的径向延伸;相邻的左底部和右底部内嵌永磁体并形成径向磁路;相邻的两个中柱部内嵌永磁体并形成切向磁路;径向磁路和切向磁路形成一个磁极的混合磁路;左底部和右底部分别具有沿转子径向延伸的第一隔磁槽、第二隔磁槽;第一隔磁槽、第二隔磁槽呈弧型或折线型;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之间形成宽度具有渐变特性且长度不等的隔磁桥,可调节永磁体形成的磁场;中柱部具有向转子边缘延伸的第三隔磁桥;将上述转子应用于电机时,第一隔磁槽和第二隔磁槽可调节径向永磁体磁场正弦分布和漏磁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永磁体的漏磁、降低转矩脉动;同时每个T型槽中柱部内嵌的永磁体可提供两个磁极的的磁通,有效减少永磁体的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
T型槽;11

左底部;111

第一隔磁槽;12

右底部;121

第二隔磁槽;13

中柱部;131

第三隔磁槽;14

隔磁桥;141

第一隔磁桥;142

第二隔磁桥;143

第三隔磁桥;144

第四隔磁桥;15

定位孔;16

安装孔;17

轴孔;
[0032]2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所述转子周向设置的多个T型槽(1)和设置于所述T型槽(1)内的永磁体;所述T型槽(1)包括底部和沿所述转子径向延伸的中柱部(13);所述底部包括左底部(11)和右底部(12),且分别内嵌有磁极相反的所述永磁体;所述中柱部(13)内嵌有所述永磁体;相邻的一个所述左底部(11)和右底部(12)内嵌的永磁体形成一个磁极的径向磁路;相邻的两个所述中柱部(13)内嵌的永磁体形成一个磁极的切向磁路;所述径向磁路和切向磁路形成一个磁极的混合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一个所述左底部(11)和右底部(12)内嵌的永磁体提供每个磁极的磁场;每个所述中柱部(13)内嵌的永磁体被两个磁极共用并提供磁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部(11)、右底部(12)分别具有向所述转子边缘延伸的第一隔磁槽(111)和第二隔磁槽(121);所述第一隔磁槽(111)与左底部(11)贯通,所述第二隔磁槽(121)与右底部(12)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槽(111)和第二隔磁槽(121)的宽度不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隔磁槽(111)和第二隔磁槽(121)之间形成有隔磁桥(14);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向外所述隔磁桥(14)的宽度具有渐变特性,用于调节所述左底部(11)和右底部(12)内嵌的永磁体形成的磁场。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向外所述隔磁桥(14)具有宽度相同的第一隔磁桥(141)、宽度逐渐变大的第二隔磁桥(142)、宽度逐渐变小的第三隔磁桥(143)和宽度逐渐变大的第四隔磁桥(14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桥(141)、第二隔磁桥(142)、第三隔磁桥(143)和第四隔磁桥(144)的宽度分别为B1、B2、B3和B4,其中B2>B4>B3>B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桥(141)的宽度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周博李晓东梁建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