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18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包括本体、回风模块和送风模块,所述本体内设有电控组件、管路组件、压缩机、加湿器、蒸发器、风机组件和变频器,所述回风模块和送风模块位于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回风模块上形成有回风口,所述送风模块上形成有送风口,所述本体内还设有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前端,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内侧,所述送风模块位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设置扩展了机组适配度和通用性,便于快速响应和安装布置,配合不同冷热通道设计,进一步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减少冷量的耗散,提高制冷效率和能效指数。提高制冷效率和能效指数。提高制冷效率和能效指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房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

技术介绍

[0002]列间空调是专门针对高热密度机架的精密制冷系统,直接放在服务器机柜列间,靠近热源直接散热,实现近端制冷,从而降低能耗,主要应用于微模块数据中心,由于列间内部空间狭小受限,导致内部结构的设计和布局复杂,不利于控制单元和关键系统件的售后维修,列间空调设计需要配合与服务器机柜外观一致,根据不同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和冷热通道要求进行特定机型的非标设计,单一机型无法实现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缺乏通用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包括本体、回风模块和送风模块,所述本体内设有电控组件、管路组件、压缩机、加湿器、蒸发器、风机组件和变频器,所述回风模块和送风模块位于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回风模块上形成有回风口,所述送风模块上形成有送风口,所述本体内还设有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前端,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内侧,所述送风模块位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2个以上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离心风机之间设置有隔板。
[0007]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电加热组件和防护罩,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并与所述离心风机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送风模块一侧。
[0008]优选的,所述变频器位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下方,所述变频器外侧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位于所述送风模块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回风模块包括后门板和过滤件,所述后门板与所述本体铰接连接,所述过滤件安装在所述后门板内侧。
[0010]优选的,回风口位于所述后门板上。
[0011]优选的,所述回风模块还包括深度延伸件,所述深度延伸件沿所述本体的深度方向延伸形成侧壁,回风口位于所述侧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送风模块包括前门板、导风格栅和侧板,所述前门板与所述本体铰接连接,所述导风格栅安装在所述前门板内侧,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前门板或侧板上。
[0013]优选的,还包括高度延伸件,所述高度延伸件位于所述本体的上方。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设置扩展了机组适配度和通用性,便于快速响应和安装布置,可灵活适应不同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柜对配套尺寸和送回风模式的要求;机组实现与服务器机柜外观一致,配合不同冷热通道设计,进一步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减少冷量的耗散,提高制冷效率和能效指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一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20]图6为实施例二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7为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0022]图8为实施例三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9为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0024]图10为实施例四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2所示的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包括本体1、回风模块2和送风模块3,本体1内设有电控组件4、管路组件5、压缩机6、加湿器7、蒸发器8、风机组件9和变频器10,回风模块2和送风模块3位于本体1相对的两侧,回风模块2上形成有回风口21,21

,送风模块3上形成有送风口31,31

,服务器机柜排出的热气流经回风口21,21

进入本体1内,由蒸发器8带走热量后经风机组件9引导从送风口31,31

排出,排出的冷风再次进入服务器机柜内进行冷却降温,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本体1内设有风机支架11,风机支架11安装有蒸发器8和风机组件9,风机支架11沿竖直方向延伸,风机支架11上设有进风口111,蒸发器8位于进风口111的前端,蒸发器8呈斜一字片型,增大了有效换热面积,风机组件9安装在风机支架11内侧,送风模块3位于风机支架11的一侧,为了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均匀送风,风机组件9包括2个以上离心风机91,离心风机91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进风口111与离心风机91一一对应设置,离心风机91之间设置有隔板112,对应每个离心风机91形成独立的舱体,避免风机之间风场产生干扰,从而实现均匀送风,风机组件9还包括电加热组件92和防护罩93,电加热组件92用于经蒸发器8散热后的温度补偿,使送风温度恒定,电加热组件92位于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并与离心风机91固定连接,防护罩93位于送风模块3一侧,以防止维护时误触风机,变频器10位于风机支架11的下方,变频器10外侧设有封板101进行密封,封板101位于送风模块3一侧,变频器10可使用滑轨结构实现抽拉,以方便后期维护。
[0027]回风模块2包括后门板22和过滤件23,后门板22与本体1铰接连接,具体来说后门
板22与本体1通过铰链机构实现转动开合,实现整机从背面进行的维护检修作业,过滤件23安装在后门板22内侧以实现回风过滤,由于不同规格的机柜其进出风位置不同,且深度尺寸也存在差异,为了匹配多种尺寸规格的机柜,回风模块2还包括深度延伸件24,深度延伸件24沿本体1的深度方向延伸形成侧壁241,侧壁241位于深度延伸件24的左右两侧,深度延伸件24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在本体1上,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回风口21,21

设置在后门板22或侧壁241上;送风模块3包括前门板32、导风格栅33和侧板34,前门板32与本体1铰接连接,具体来说前门板32与本体1通过铰链机构实现转动开合,实现整机从正面进行的维护检修作业,导风格栅33安装在前门板32内侧,用于引导气流由送风口31朝向左右两侧排出,侧板34位于本体1的两侧,为了匹配多种送风模式的需求,送风口31,31

设置在前门板32或侧板34上,也就是说,前门板32、侧板34、后门板22、深度延伸件24均可形成标准配件,根据进出风位置的需求进行选择配置,以实现多种进出风模式,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方案,提供如下参考实施例: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3

4所示,本体1位于两台服务器机柜1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列间空调,包括本体(1)、回风模块(2)和送风模块(3),所述本体内设有电控组件(4)、管路组件(5)、压缩机(6)、加湿器(7)、蒸发器(8)、风机组件(9)和变频器(10),所述回风模块和送风模块位于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回风模块上形成有回风口(21,21

),所述送风模块上形成有送风口(31,31

),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设有风机支架(11),所述风机支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进风口(111),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前端,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内侧,所述送风模块位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2个以上离心风机(91),所述离心风机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离心风机之间设置有隔板(1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电加热组件(92)和防护罩(93),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并与所述离心风机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送风模块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黑盾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