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16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包括AC输入整流滤波单、放电控制单、AC电压检测单;AC输入整流滤波单分别与AC电压检测单和放电控制单连接,所述AC输入整流滤波单包含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包含桥堆BD1和电解电容C1,桥堆BD1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分别连接AC输入L、N;桥堆BD1的正负引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负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开关电源关机后电容放电电路控制方法,由AC电压检测单元及放电控制单元协同工作完成对电容的放电,具有功耗小、AC电压检测精准、放电速度快、保护生产操作人员安全等优点;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易于实施。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具体是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源,又称交换式电源、开关变换器,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是电源供应器的一种。其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开关电源的输入多半是交流电源(例如市电)或是直流电源,而输出多半是需要直流电源的设备,例如个人电脑,而开关电源就进行两者之间电压及电流的转换。
[0003]现有市场上开关电源普遍采用低功耗方案,从而造成输入电解电容储存的能量很难在AC关机后迅速泄放掉,对产品组装及维修人员有触电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包括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放电控制单元、AC电压检测单元;其中,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分别与AC电压检测单元和放电控制单元连接。
[0006]具体的,所述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包含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包含桥堆BD1和电解电容C1,桥堆BD1 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分别连接AC输入L、N;桥堆BD1 的正负引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负极;所述放电控制单元包含m个NPN晶体管Q1

1、Q1

2、
…ꢀ
Q1

m,m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1个电阻R1

1、R1

2、
…ꢀ
R1

m,m+1个电阻R2

1、R2

2、
…ꢀ
R2

m,m+1个电阻R1依次相互串联,第一个R1

1的一端连接AC输入小滤波单元的电解电容C1正极,最后一个R1

m连接第一个晶体管Q1

1的集电极;m+1个电阻R2依次相互串联,第一个R2

1的一端连接AC输入滤波单元的电解电容C1正极,最后m个电阻R2

m的一端分别连接m个晶体管Q1的基极;m个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依次相互串联,第一个晶体管Q1

1的集电极接最后一个R1

m一端,最后一个晶体管Q1

M的发射极接地,m个晶体管的基极接最后m个电阻R2

m的一端和AC检测单晶体管Q2

1的集电极;所述AC电压检测单元包含二极管D1

1和D1

2,m+1个电阻R3

1、R3

2、
…ꢀ
R3

m,电阻R4

1,电容C2,晶体管Q2

1;二极管D1

1和D1

2正极分别接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的L、N,二极管D1

1和D1

2负极与第一个电阻R3

1的一端连接;m+1个电阻R3依次相互串联,最后一个电阻R3

m分别与晶体管Q2

1基极、电阻R4

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阻R4

1和电容C2另一端接地;晶体管Q2

1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

1集电极接放电控制单元晶体管Q1

m的基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包含桥堆BD1和电解电容C1,桥堆BD1 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分别连接AC输入L、N;桥堆BD1 的正负引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负极;所述放电控制单元包含m个N型MOS管Q1

1、Q1

2、
…ꢀ
Q1

m,m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1个电阻R1

1、R1

2、
…ꢀ
R1

m,m+1个电阻R2

1、R2

2、
…ꢀ
R2

m,电阻R5

1,稳压二极
管ZD1

1;m+1个电阻R1依次相互串联,第一个R1

1的一端连接AC输入小滤波单元的电解电容C1正极,最后一个R1

m连接第一个MOS管Q1

1的D极;m+1个电阻R2依次相互串联,第一个R2

1的一端连接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的电解电容C1正极,最后m个电阻R2

m的一端分别与m个MOS管Q1的G极、电阻R5

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的负极、AC检测单元的MOS管Q2

1的D极连接;MOS管Q2

1的S极接地;电阻R5

1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AC电压检测单元包含二极管D1

1和D1

2,m+1个电阻R3

1、R3

2、
…ꢀ
R3

m,电阻R4

1,稳压二极管ZD2

1,N型MOS管Q2

1;二极管D1

1和D1

2正极分别接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的L、N,二极管D1

1和D1

2负极与第一个电阻R3

1的一端连接;m+1个电阻R3依次相互串联,最后一个电阻R3

m分别与MOS管Q2

1的G极、电阻R4

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D2

1正极相连;电阻R4

1和稳压二极管ZD2

1另一端接地;MOS管Q2

1的S极接地;MOS管Q2

1的D极接放电控制单元MOS管Q1

m的G极。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开关电源关机后电容放电电路控制方法,由AC电压检测单元及放电控制单元协同工作完成对电容的放电,具有功耗小、AC电压检测精准、放电速度快、保护生产操作人员安全等优点;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包括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放电控制单元、AC电压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AC输入整流滤波单分别与AC电压检测单元和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包含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包含桥堆BD1和电解电容C1,桥堆BD1 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分别连接AC输入L、N;桥堆BD1 的正负引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控制单元包含一个以上NPN晶体管Q1,多个电阻R1,多个电阻R2,多个电阻R1依次相互串联,首位的电阻R1的一端连接AC输入滤波单元的电解电容C1正极,末位的电阻R1连接第一个晶体管Q1的集电极;多个电阻R2依次相互串联,首位的电阻R2的一端连接AC输入小滤波单元的电解电容C1正极,后端的多个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相同个数晶体管Q1的基极;多个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依次相互串联,首位的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末位的电阻R1一端,末位的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后端的多个晶体管的基极一一对应连接后端的多个电阻R2的一端和AC检测单晶体管Q2

1的集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电压检测单元包含二极管D1

1和D1

2,多个电阻R3,电阻R4

1,电容C2,晶体管Q2

1;二极管D1

1和D1

2正极分别接AC输入整流滤波单元的L、N,二极管D1

1和D1

2负极与首位的电阻R3的一端连接;多个电阻R3依次相互串联,末位的电阻R3分别与晶体管Q2

1基极、电阻R4

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阻R4

1和电容C2另一端接地;晶体管Q2

1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

1集电极连接位于尾端用于放电控制单元晶体管Q1的基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容放电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的数量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有为创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