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酸极短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酸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核酸极短PCR扩增的 方法、检测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提供了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核酸检测 (NAD)已应用到许多疾病诊检测中,尤其是对于传染病的突然爆发, 核酸检测可以迅速确定感染。因此,人们一直追求快速,高度灵敏和高 度特异性的核酸检测方法。目前,最常见的核酸检测方法仍然是PCR及 其一些衍生方法,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例如qPCR,ddPCR等。这 些方法已应用于核酸检测的各个方面,在大规模传染性疾病肆虐时发挥 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qPCR和ddPCR 一般要2
‑
4小时左右耗时较长,对荧光定量PCR仪和数字PCR仪等昂贵 仪器的的依赖性较高等。虽然已经有多种优良的核酸检测的方法,但人 们仍然致力于从时间,灵敏度,特异性,成本,多样性和其他方面开发 新的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利用Taq D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酸极短PCR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引物对及用于扩增的模板分子,通过PCR扩增从样品中核酸分子制造含有特定碱基序列的扩增产物;其中,所述引物对包括pg引物和ph引物,所述pg引物为长度小于14nt且5
’
端经磷酸基团修饰的单链DNA分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是根据目的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而设计,所述pg引物和所述ph引物长度均在11nt~13nt之间,所述pg引物和所述ph引物的Tm值均小于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分子为单链DNA分子和双链DNA分子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增条件为70℃1s、40℃1s,30~50个循环。5.一种核酸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扩增目标样品,得到长度大于15nt的核酸扩增产物;S2、在含有PfAgo酶和分子信标的反应体系中,利用所述核酸扩增产物介导PfAgo酶切割分子信标,检测切割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以获取所述目标样品中核酸分子的荧光值;S2步骤中,所述pg引物与所述分子信标互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在如下反应体系下进行:PfAgo酶,2μl,分子信标,1μl,10
×
PfAgo反应缓冲液,1μl,所述S1步骤扩增产物,5μl,加ddH2O至10μl;反应条件为:95℃、30min;其中,10
×
PfAgo反应缓冲液配方为:20mM HEPES(pH7.5)、250mM NaCl和0.5mM MnCl2。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核酸分子可为单链DNA分子ssDNA,来自SARS
‑
CoV
‑
2的单链DNA分子ssDNA
‑
OS2,来自MERS的单链DNA分子ssDNA
‑
OM,来自SARS
‑
CoV的单链DNA分子ssDNA
‑
OS,来自SARS
‑
CoV
‑
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单链DNA分子nt8782C、nt8782T、nt28144T和nt28144C,来自VP72基因的VP72分子和来自HPV16的L1基因的DNA分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ssDNA1、ssDNA
‑
OS2、ssDNA
‑
OM、ssDNA
‑
OS、nt8782C、nt8782T,nt28144T、nt28144C、VP72和L1对应的序列依次为:ssDNA1:5
’‑
AGGCAGCAGTAGGGGAACTTCTCCTGCTAGAATGGCTGCAATGGCGGTGATGCTGCTC
‑3’
,如SEQ ID NO.1所示;ssDNA
‑
OS2:5
’‑
ACCCATGCTTCAGTCAGCTGATGCACAATCG
‑3’
,如SEQ ID NO.2所示;ssDNA
‑
OM:5
’‑
AGCAGCACTGCCCCAATCTAAAGATTCCAAT
‑3’
,如SEQ ID NO.3所示;
ssDNA
‑
OS:5
’‑
ACCCTTGATGCAGTCTGCGGATGCATCAACG
‑3’
,如SEQ ID NO.4所示;nt8782C:5
’‑
ACTACCACCACGCTGGCTAAACCATGTGTCA
‑3’
,如SEQ ID NO.5所示;nt8782T:5
’‑
ACTACCACCACGCTGACTAAACCATGTGTCA
‑3’
,如SEQ ID NO.6所示;nt28144T:5
’‑
GCAATTAATTGTAAAAGGTAAACAGGAAACTGTAT
‑3’
,如SEQ ID NO.7所示;nt28144C:5
’‑
GCAATTAATTGTAAAAGGTGAACAGGAAACTGTAT
‑3’
,如SEQ ID NO.8所示;VP72:5
’‑
CTCTTACATACCCTTCCACTACGGAGGCAATGCGATTAAAACC
‑3’
,如SEQ ID NO.9所示;L1:5
’‑
AAAGTTACCACAGTTATGCACAGAGCTGCAAACAACTATAC
‑3’
,如SEQ ID NO.10所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sDNA1、ssDNA
‑
OS2、ssDNA
‑
OM、ssDNA
‑
OS、nt8782C/T、nt28144C/T、VP72和L1靶向序列对应的引物依次为:pg1:5
’
P
‑
CCATTGCCAGC
‑3’
,如SEQ ID NO.11所示;ph1:5
’
CTTCTCCTGCTAGA
‑3’
,如SEQ ID NO.12所示;OS2
‑
pg:5
’
P
‑
GCTTCAGTCAG
‑3’
,如SEQ ID NO.13所示;OS2
‑
ph:5
’
ATTGTGCATCAG
‑3’
,如SEQ ID NO.14所示;OM
‑
pg:5
’
P
‑
ACTGCCCCAA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新,何如怡,王珑瑜,王飞,李春华,赵帅,余晓,刘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