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98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及方法,属于茶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生产线包括剥壳装置、滚筒筛分装置、转运分选装置、果壳再利用装置、烘干装置、风选装置和存储装置,剥壳装置包括剥壳地槽、剥壳提升结构、多个剥壳结构、剥壳储仓、螺旋进料结构和螺旋出料结构,滚筒筛分装置包括分筛地槽、分筛提升结构、两个滚筒筛、壳提升结构和油茶籽提升结构,转运分选装置包括油茶籽输送皮带、中转储仓、三通溜管、吹式比重筛、烘干地槽和烘干提升结构,烘干装置包括多个烘干仓、多个热风炉和烘干进料皮带,果壳再利用装置包括果壳储仓、分拣平台、燃料供给仓、燃料地槽和燃料提升结构。可规模化生产茶油,以果壳为燃料来烘干油茶籽。油茶籽。油茶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油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油茶籽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粮农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0003]茶果在采摘后需要进行剥壳、壳籽分离、烘干和风选等处理,处理后的油茶籽可以直接外售,也可直接用于制备山茶油。
[0004]如申请号为CN20182083886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籽冷藏前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动带或提升结构依次连接的烘干结构、风选结构和存储结构;所述烘干结构包括至少一台热风炉、沿左右向设置的烘干仓、沿左右向设于烘干仓前侧底部的出料皮带、沿左右向设于烘干仓顶部的进料皮带与导轨、滑动设于导轨上且与进料皮带配合的卸料小车和进料皮带一侧的进料结构;所述烘干仓由左右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子烘干仓构成;每个子烘干仓的顶部设有与卸料小车配合且可开闭的进料与上排气口,其下部设有中部向上凸起的网板将子烘干仓由上至下分隔成烘干室和下送风室;所述网板的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子烘干仓内侧壁之间具有用于卸料的条状间隙,所述条状间隙中设有将其封闭与打开的翻板,所述子烘干仓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出料皮带上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所述条状间隙下方设有由后至前向下倾斜的出料斜面与出料口连接;所述烘干室上部设有上热风进口,所述下送风室上设有下热风进口和可开闭的下排气口,所述上热风进口和下热风进口可选地与热风炉连通。
[0005]申请人在采用前述处理装置对油茶籽进行处理时发现如下问题:(1)由于茶油越来越受欢迎,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规模化的生产线,如提升剥壳速度、提升分筛速度和提升自动化程度等;(2)现有技术中,茶果大多数是从农户收购而来,不同的农户可能对茶果进行不同处理(如考虑运输,可能自己先剥壳和壳籽分离),如剥壳或不剥壳,而在剥壳后也存在果壳含量不同,水分含量不同等。现有技术中,较容易处理水分含量不同的油茶籽(采用不同的烘干仓),而其他类型的油茶籽不好处理;(3)规模化处理油茶籽会产生大量果壳,不好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及方法,可规模化生产茶油,应用场景更多,可以以果壳为燃料来烘干油茶籽,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包括沿油茶籽的输送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剥壳装置、滚筒筛分装置、烘干装置、风选装置和存储装置;所述剥壳装置包括剥壳地槽10、剥壳提升结构11和至少一个剥壳结构12;所述滚筒筛分装置包括分筛地槽20、分筛提升结构21和至少一个滚筒筛,所述滚筒筛包括壳体22及其内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滚筒23;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30及烘干仓30一侧为其提供热风的多个热风炉31及烘干仓30顶部沿前后向设置的烘干进料皮带32。
[0007]该生产线还包括转运分选装置和果壳再利用装置,所述转运分选装置设于滚筒筛分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所述剥壳装置还包括剥壳储仓13、螺旋进料结构14和螺旋出料结构15,所述剥壳结构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剥壳结构12前后并排设置,所述剥壳提升结构11设于剥壳地槽10与剥壳储仓13的进料口之间;所述螺旋进料结构14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其前端的上进料口与剥壳储仓13的出料口连接,其底部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上出料口;所述螺旋出料结构15位于螺旋进料结构14的下方,其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其底部后端的下出料口至分筛地槽20,其顶部且位于每个上出料口的下方对应设有一个下进料口;每个上出料口与其下方的下进料口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仓16和剥壳结构12;所述滚筒筛分装置还包括果壳提升结构24和油茶籽提升结构25,所述滚筒23由前至后分为N段子滚筒,所述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各子滚筒的筛孔孔径由前至后逐段增大;所述壳体22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段子滚筒26的正下方设有细壳料斗27,所述壳体22的底部且位于除第一段子滚筒26以外其他段子滚筒的正下方设有油茶籽料斗28,所述壳体22的底部且位于滚筒23后端的正下方设有粗壳料斗29,所述分筛提升结构21设于分筛地槽20与滚筒筛的进料口之间;所述转运分选装置包括油茶籽输送皮带、中转储仓、三通溜管、吹式比重筛、烘干地槽和烘干提升结构,所述油茶籽提升结构25设于油茶籽料斗28的出料口与油茶籽输送皮带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油茶籽输送皮带的输出端至中转储仓的进料口;所述三通溜管设于中转储仓的底部,其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出料阀且分别与吹式比重筛的进料口连接和至烘干地槽的正上方;所述吹式比重筛的油茶籽出口位于烘干地槽的正上方,所述烘干地槽通过烘干提升结构与烘干进料皮带32的前端连接;所述果壳再利用装置包括果壳储仓、分拣平台40、烘干仓30左侧或右侧且与热风炉31同侧的燃料供给仓41、燃料供给仓41顶部的燃料输送皮带42、燃料供给仓41前方的燃料地槽43和燃料地槽43与燃料输送皮带42前端之间的燃料提升结构44,所述果壳提升结构24设于粗壳料斗29的出料口与果壳储仓的进料口之间,所述分拣平台40的中部设有输送带45且其由果壳储仓的出料口下方至燃料地槽43的上方,所述热风炉31为生物质热风炉,所述燃料供给仓41的靠近热风炉31的一侧底部且对应每个热风炉31处设有一个燃料出口46。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剥壳装置还包括箱体17,所述螺旋进料结构14位于箱体17内顶部且其前端穿出箱体17,所述螺旋出料结构15位于箱体17内底部且其后端穿出箱体17,所述进料仓16和剥壳结构12均设于箱体17内,所述剥壳地槽10、剥壳提升结构11和剥壳储仓13位于箱体17的前方,所述分筛地槽20位于箱体17的后方;所述箱体17为沿前后
向设置的矩形箱体,其左侧或右侧设有可开闭的门,其底部设有支撑剥壳结构12的框架式支架;所述框架式支架沿前后向设置,所述螺旋出料结构15位于框架式支架内,所述剥壳结构12固定在框架式支架的顶部;所述进料仓16与箱体17左侧或右侧之间设有固定支架,所述进料仓16靠近门的一侧设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为竖向设置且茶果不能通过的孔板。
[0009]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剥壳结构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剥壳腔、剥壳腔顶部的进料斜管、剥壳腔底部的剥壳出料口、剥壳腔内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剥壳转子和剥壳腔外且用于驱动剥壳转子的电机,所述进料斜管在左右向上倾斜设置且其与上出料口连接,所述剥壳出料口与下进料口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包括沿油茶籽的输送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剥壳装置、滚筒筛分装置、烘干装置、风选装置和存储装置;所述剥壳装置包括剥壳地槽(10)、剥壳提升结构(11)和至少一个剥壳结构(12);所述滚筒筛分装置包括分筛地槽(20)、分筛提升结构(21)和至少一个滚筒筛,所述滚筒筛包括壳体(22)及其内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滚筒(23);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30)及烘干仓(30)一侧为其提供热风的多个热风炉(31)及烘干仓(30)顶部沿前后向设置的烘干进料皮带(32);其特征在于,该生产线还包括转运分选装置和果壳再利用装置,所述转运分选装置设于滚筒筛分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所述剥壳装置还包括剥壳储仓(13)、螺旋进料结构(14)和螺旋出料结构(15),所述剥壳结构(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剥壳结构(12)前后并排设置,所述剥壳提升结构(11)设于剥壳地槽(10)与剥壳储仓(13)的进料口之间;所述螺旋进料结构(14)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其前端的上进料口与剥壳储仓(13)的出料口连接,其底部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上出料口;所述螺旋出料结构(15)位于螺旋进料结构(14)的下方,其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其底部后端的下出料口至分筛地槽(20),其顶部且位于每个上出料口的下方对应设有一个下进料口;每个上出料口与其下方的下进料口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仓(16)和剥壳结构(12);所述滚筒筛分装置还包括果壳提升结构(24)和油茶籽提升结构(25),所述滚筒(23)由前至后分为N段子滚筒,所述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各子滚筒的筛孔孔径由前至后逐段增大;所述壳体(22)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段子滚筒(26)的正下方设有细壳料斗(27),所述壳体(22)的底部且位于除第一段子滚筒(26)以外其他段子滚筒的正下方设有油茶籽料斗(28),所述壳体(22)的底部且位于滚筒(23)后端的正下方设有粗壳料斗(29),所述分筛提升结构(21)设于分筛地槽(20)与滚筒筛的进料口之间;所述转运分选装置包括油茶籽输送皮带、中转储仓、三通溜管、吹式比重筛、烘干地槽和烘干提升结构,所述油茶籽提升结构(25)设于油茶籽料斗(28)的出料口与油茶籽输送皮带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油茶籽输送皮带的输出端至中转储仓的进料口;所述三通溜管设于中转储仓的底部,其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出料阀且分别与吹式比重筛的进料口连接和至烘干地槽的正上方;所述吹式比重筛的油茶籽出口位于烘干地槽的正上方,所述烘干地槽通过烘干提升结构与烘干进料皮带(32)的前端连接;所述果壳再利用装置包括果壳储仓、分拣平台(40)、烘干仓(30)左侧或右侧且与热风炉(31)同侧的燃料供给仓(41)、燃料供给仓(41)顶部的燃料输送皮带(42)、燃料供给仓(41)前方的燃料地槽(43)和燃料地槽(43)与燃料输送皮带(42)前端之间的燃料提升结构(44),所述果壳提升结构(24)设于粗壳料斗(29)的出料口与果壳储仓的进料口之间,所述分拣平台(40)的中部设有输送带(45)且其由果壳储仓的出料口下方至燃料地槽(43)的上方,所述热风炉(31)为生物质热风炉,所述燃料供给仓(41)的靠近热风炉(31)的一侧底部且对应每个热风炉(31)处设有一个燃料出口(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剥壳装置还包括箱体(17),所述螺旋进料结构(14)位于箱体(17)内顶部且其前端穿出箱体(17),所述螺旋出料结构(15)位于箱体(17)内底部且其后端穿出箱体(17),所述进料仓(16)和剥壳结构(12)均设于箱体(17)内,所述剥壳地槽(10)、剥壳提升结构(11)和剥壳储仓(13)位
于箱体(17)的前方,所述分筛地槽(20)位于箱体(17)的后方;所述箱体(17)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箱体,其左侧或右侧设有可开闭的门,其底部设有支撑剥壳结构(12)的框架式支架;所述框架式支架沿前后向设置,所述螺旋出料结构(15)位于框架式支架内,所述剥壳结构(12)固定在框架式支架的顶部;所述进料仓(16)与箱体(17)左侧或右侧之间设有固定支架,所述进料仓(16)靠近门的一侧设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为竖向设置且茶果不能通过的孔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去壳、干燥与分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剥壳结构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剥壳腔、剥壳腔顶部的进料斜管、剥壳腔底部的剥壳出料口、剥壳腔内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剥壳转子和剥壳腔外且用于驱动剥壳转子的电机,所述进料斜管在左右向上倾斜设置且其与上出料口连接,所述剥壳出料口与下进料口连接;所述剥壳转子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转轴和围绕转轴且均匀分布的多根击打杆,多根击打杆构成圆柱状的笼式结构,所述转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击打杆上前后并排设有多组击打单元,每组击打单元包括前后并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娥李刚李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麻城市鸿宇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