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959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首先,根据孤岛发生时微电网并网点电压、频率发生变化,提出采用电压波形作为孤岛检测判定依据。其次,建立光伏电池阵列模型、建立储能系统等效模型、确定并网逆变器控制模式,在MATLAB软件上建立微电网模型,仿真出并网点电压波形。最后,建立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确定了激活函数、损失函数及优化算法,并搭建实验环境,分析实验结果,模型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孤岛。确的检测出孤岛。确的检测出孤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控制方法,属于微电网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源分布于用户周围,可以直接与大电网相连,具有环保、节能、易操作等优点。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孤岛问题是指大电网断电时,光伏电源仍向负载供电,形成大电网系统无法控制的系统。非计划孤岛会导致输出电能质量不达标、造成负载损坏;造成电网设备损坏;导致用电设备漏电,给维修人员带来意外的伤害。而孤岛检测存在盲区,因此,孤岛检测的准确性成为一个基本问题。采用深度前馈网络的孤岛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孤岛状态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微电网模型、在MATLAB平台下仿真了不同工况下并网点电压的波形。搭建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确定了激活函数和损失函数,实验验证孤岛检测准确率可达100%,具有应用价值。
[0004]根据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盲区的特点。首先,根据孤岛发生时微电网并网点电压、频率发生变化,提出采用电压波形作为孤岛检测判定依据。其次,建立光伏电池阵列模型、建立储能系统等效模型、确定并网逆变器控制模式,在MATLAB软件上建立微电网模型,仿真出并网点电压波形。最后,建立了深度前馈网络模型,确定了激活函数、损失函数及优化算法,并搭建实验环境,分析实验结果,模型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孤岛。
[0005]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所包含的步骤如下:
[0006]步骤1、孤岛检测基本原理分析
[0007][0008]式中,P
Load
和Q
Load
为负载消耗有功和无功,P
New
和Q
New
为光伏系统向负载输出有功和无功,P
Grid
和Q
Grid
为电网向负载提供有功和无功。V
PCC
为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可根据公共并网
点的电压、频率扰动情况判断孤岛是否产生。
[0009]步骤2、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运行可靠、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0010]步骤2

1、光伏电池阵列模型:
[0011]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流为:
[0012][0013]式中,m
p
为光伏阵列中电池单体的串联组数、m
s
为并联组数;U
PV
为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I
ph
为电池单体的光生电流,I
d
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R
s
和R
P
分别为光伏电池的串联内阻、并联内阻。q为电子电荷,1.602
×
10

19
C;A为PN节发射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
×
10

23
J/K;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
[0014]步骤2

2、控制器及并网逆变器模型建立:
[0015]逆变器通过阻抗为R+jωL的电抗器并入电网,电压方程为:
[0016][0017]对上式做旋转变换,DC/AC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0018][0019]公式进一步简化为
[0020][0021][0022]通过改变i
d
的值改变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改变i
q
的值改变系统的无功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光伏阵列发出的功率由增量电导法来控制。当dP/dV=0时,光伏发电输出在最大功率点。其中P=VI,功率最大跟踪的目标推导成为min(I/V+dI/dV),光电转换效率最大。
[0023]步骤3、储能系统在孤岛运行时,作为主电源执行V/F控制策略,在整个微电网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微电网运行稳定性。
[0024]步骤3

1、储能系统等效模型:
[0025]锂电池模型以电压源和内阻形式建立。电池的电压为:
[0026][0027]电池组剩余电量为:
[0028][0029]E0为电压常数项;K和A分别为电压线性项系数和指数项系数;Q为电池容量;B为指数系数。
[0030]步骤3

2、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0031]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模式,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在同步旋转dq轴系下为:
[0032][0033]系统电流内环的设计为
[0034][0035]三相功率在dq坐标下表达式为
[0036][0037]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电压控制模式,P

f和Q

U下垂特性为
[0038][0039]式中,f
n
、U
n
为输出电压的额定频率和幅值;P
n
、Q
n
为输出额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k
p
、k
q
为下垂特性的斜率。
[0040]步骤4、通过MATLAB平台,在各单位建模基础上,搭建了微电网模型。
[0041]步骤5、孤岛数据提取、在MATLAB搭建的微电网模型上,仿真并网点电压的波形。仿真分以下两种情况:
[0042](1)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相同,功率范围从75.5kW到125kW,每隔0.5kW进行一次仿真。共进行100组仿真。
[0043](2)负载消耗功率与光伏输出不同,光伏输出选取100kW保持不变,负载功率范围75.5kW到125kW,每隔1kW做一次仿真,共进行50组仿真实验。仿真流程如下:
[0044]仿真开始,运行储能系统、大电网及负载;在1s时、光伏发电系统启动;在2s时、电容器组投入,3s时退出;在4s时、大电网系统退出,微电网运行在孤岛状态。
[0045]步骤6、搭建深度前馈网络模型,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0046]步骤6

1、深度前馈网络预测模型架构:
[0047]结构构建主要是确定隐含层的层数,因为含有多个隐含层,它的学习能力更强。目标h与输入变量x之间的关系为
[0048]h=g(x,ω)
ꢀꢀꢀꢀꢀꢀꢀꢀꢀꢀꢀꢀꢀꢀꢀꢀꢀꢀꢀꢀꢀꢀꢀ
(13)
[0049]第一层和第二层表达式为:
[0050][0051]式中、h为输出变量目标,x为输入变量。按照这种链式结构发展下去就是深层神经网络结构。前馈神经网络构建选取并网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入,预测的微电网状态作为输出。隐藏层个数为3个。
[0052]步骤6

2、激活函数选择:
[0053]激活函数选取ReLU函数,公式表达式为:
[0054][0055]式中,x为输入。
[0056]步骤6

3、损失函数选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为:步骤1、孤岛检测基本原理分析式中,P
Load
和Q
Load
为负载消耗有功和无功,P
New
和Q
New
为光伏系统向负载输出有功和无功,P
Grid
和Q
Grid
为电网向负载提供有功和无功。V
PCC
为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可根据公共并网点的电压、频率扰动情况判断孤岛是否产生。步骤2、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运行可靠、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步骤2

1、光伏电池阵列模型: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流为:式中,m
p
为光伏阵列中电池单体的串联组数、m
s
为并联组数;U
PV
为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I
ph
为电池单体的光生电流,I
d
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R
s
和R
P
分别为光伏电池的串联内阻、并联内阻。q为电子电荷,1.602
×
10

19
C;A为PN节发射系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
×
10

23
J/K;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步骤2

2、控制器及并网逆变器模型建立:逆变器通过阻抗为R+jωL的电抗器并入电网,电压方程为:对上式做旋转变换,DC/AC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公式进一步简化为公式进一步简化为通过改变i
d
的值改变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改变i
q
的值改变系统的无功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光伏阵列发出的功率由增量电导法来控制。当dP/dV=0时,光伏发电输出在最大功率点。其中P=VI,功率最大跟踪的目标推导成为min(I/V+dI/dV),光电转换效率最大。步骤3、储能系统在孤岛运行时,作为主电源执行V/F控制策略,在整个微电网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微电网运行稳定性。步骤3

1、储能系统等效模型:锂电池模型以电压源和内阻形式建立。电池的电压为:电池组剩余电量为:E0为电压常数项;K和A分别为电压线性项系数和指数项系数;Q为电池容量;B为指数系数。步骤3

2、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模式,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在同步旋转dq轴系下为:系统电流内环的设计为三相功率在dq坐标下表达式为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电压控制模式,P

f和Q

U下垂特性为
式中,f
n
、U
n
为输出电压的额定频率和幅值;P
n
、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理窦文雷穆永强佟俊达陈明丰李剑锋高靖李芳宋坤潘霄商文颖吉星候依昕刘禹彤李纯正满林坤杨朔温明颜宁马少华任哲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