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693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包括伞状棚架、体感摄像头、固定框、光伏板、控制器、透光顶棚和灯体,伞状棚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固定框固定设置于伞状棚架的顶部,透光顶棚的边沿与固定框固定连接,光伏板设于透光顶棚的下放中央位置处,灯体圆周均布在伞状棚架上,灯体和控制器均位于光伏板的投影范围内,体感摄像头设置在伞状棚架上以采集人体肢体动作生成动作信号,控制器设于伞状棚架上并能够根据动作信号控制灯体亮灭,光伏板为控制器和灯体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体感摄像头能够采集人体动作并产生相应的动作信号,控制器根据不同的动作信号来控制灯体以相应的节奏点亮,从而实现互动式照明作用,大大提高了场景的亮化美观程度。美观程度。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场景美观程度,目前的亮化装置通常结合场景设施来提供除了照明之外的其它功能。例如具有灯光照明功能的喷泉,以两种视觉呈现方式来提高美观程度。但是这类亮化装置只能按照特定程序来展现其功能,缺少与人的互动,因此提升美观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能够体感摄像头来检测周围环境中人的存在,从而实现照明功能与人的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场景的美观程度。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包括伞状棚架、体感摄像头、固定框、光伏板、控制器、透光顶棚和灯体,所述伞状棚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固定框固定设置于所述伞状棚架的顶部,所述透光顶棚的边沿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设于所述透光顶棚的下放中央位置处,所述灯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在所述伞状棚架上,所述灯体和控制器均位于所述光伏板的投影范围内,所述体感摄像头设置在所述伞状棚架上以采集人体肢体动作生成动作信号,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伞状棚架上并能够根据所述动作信号控制所述灯体亮灭,所述光伏板为所述控制器和灯体供电。
[0005]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顶棚的边沿与所述固定框的内框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框壁具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的进水端底沿不高于所述透光顶棚的上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水槽,所述泄水孔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槽;所述固定框的内框壁还设有若干沿圆周均布的滴水孔,所述滴水孔位于所述泄水孔的下方。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灯条,所述灯条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于所述固定框的内框壁上,所述灯条的高度在所述泄水孔和所述滴水孔的设置高度之间,且其发光部朝下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的内框壁还设有弧形导水板,所述弧形导水板设于所述滴水孔的出水口下方以使水流在所述弧形导水板引导下从所述灯条的发光部下发垂直流下。
[0009]进一步地,所述灯条的发光部所在端部还设有防眩光导光格栅。
[0010]进一步地,所述伞状棚架包括若干沿圆周均布的棚架单体,所述棚架单体具有立柱和连接于所述立柱顶部并向远离立柱的方向延伸的支臂,所有立柱沿圆周方向围成一圈并形成一个内部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所有棚架单体的支臂端部通过固定圈固连,所述固定圈通过若干圆周均布的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框的底面固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棚架单体和灯体的数量均为12个,所述固定框和透光顶棚均为正十二边形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臂的水平长度大于所述立柱的高度。
[0014]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中体感摄像头能够采集人体动作并产生相应的动作信号,控制器根据不同的动作信号来控制灯体以相应的节奏点亮,从而实现互动式照明作用,大大提高了场景的亮化美观程度。
[0016]2、本专利技术中的伞状棚架和透光顶棚构成伞状结构体,从而使其具有挡雨功能,且在夜晚通过灯条使透光顶棚的产生由边沿向中心渐变的灯光效果,进一步提升美观程度。
[0017]3、本专利技术中的供电由光伏板实现,且光伏板还能够阻挡一部分光照照射到下方电气部件上,从而防止电气部件长期遭受光照而老化,大幅提高其使用寿命。
[0018]4、本专利技术中的灯条可以作为氛围灯来提升整体夜间观感,同时滴水孔和弧形导水板相配合来使水流朝下流淌,并与灯条发出的光线交汇形成光束,提升观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立体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A

A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虚线及箭头为水流方向);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成片布置后的效果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如图1至6所示,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包括伞状棚架1、体感摄像头14、固定框3、光伏板18、控制器、透光顶棚4和灯体5。伞状棚架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固定框3固定设置于伞状棚架1的顶部,透光顶棚4的边沿与固定框3固定连接,透光顶棚4可以是钢化玻璃板,也可以是亚克力板。光伏板18设于透光顶棚4的下放中央位置处,灯体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在伞状棚架1上。进一步地,灯体5宜设置在靠近伞状棚架1中心的位置并且以倾斜方式朝四周投射光线,提供大范围的照明。灯体5和控制器均位于光伏板18的投影范围内,体感摄像头14设置在伞状棚架1上以采集人体肢体动作生成动作信号,控制器设于伞状棚架1上并能够根据动作信号控制灯体5亮灭,光伏板18为控制器和灯体5供电。体感摄像头14能够采集人体动作并产生相应的动作信号,控制器根据不同的动作信号来控制灯体以相应的节奏点亮,从而实现互动式照明作用,大大提高了场景的亮化美观程度。体感摄像头14采集人体动作的过程及方法以及控制器根据动作信号调节灯体5的亮灭的过程及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其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仅通过结构的改进实现互动照明的功能。
[0027]作为优选例,如图5所示,透光顶棚4的边沿与固定框3的内框壁密封连接,固定框3的内框壁具有泄水孔9,泄水孔9的进水端底沿不高于透光顶棚4的上表面。由于透光顶棚4
还起到了挡雨作用,因此需要避免其顶面积水而造成压力过大而缩短使用寿命,因此通过泄水孔9将多余积水排出。
[0028]作为优选例,固定框3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水槽15,泄水孔9的出水端连通水槽15;固定框3的内框壁还设有若干沿圆周均布的滴水孔16,滴水孔16位于泄水孔9的下方。滴水孔16的作用是使水槽15中的积水能够统一排出而不会对下方的路人造成影响。泄水孔9成组分布,相邻两组泄水孔9之间具有较大间隔从而形成供路人进出的空间。
[0029]作为优选例,还包括灯条11,灯条1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于固定框3的内框壁上,灯条11的高度在泄水孔9和滴水孔16的设置高度之间,且其发光部朝下设置。
[0030]作为优选例,固定框3的内框壁还设有弧形导水板17,弧形导水板17设于滴水孔16的出水口下方以使水流在弧形导水板17引导下从灯条11的发光部下发垂直流下。
[0031]作为优选例,灯条11的发光部所在端部还设有防眩光导光格栅12。
[0032]作为优选例,如图2至4所示,伞状棚架1包括若干沿圆周均布的棚架单体,棚架单体具有立柱6和连接于立柱6顶部并向远离立柱6的方向延伸的支臂7,所有立柱6沿圆周方向围成一圈并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状棚架(1)、体感摄像头(14)、固定框(3)、光伏板(18)、控制器、透光顶棚(4)和灯体(5),所述伞状棚架(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固定框(3)固定设置于所述伞状棚架(1)的顶部,所述透光顶棚(4)的边沿与所述固定框(3)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18)设于所述透光顶棚(4)的下放中央位置处,所述灯体(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在所述伞状棚架(1)上,所述灯体(5)和控制器均位于所述光伏板(18)的投影范围内,所述体感摄像头(14)设置在所述伞状棚架(1)上以采集人体肢体动作生成动作信号,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伞状棚架(1)上并能够根据所述动作信号控制所述灯体(5)亮灭,所述光伏板(18)为所述控制器和灯体(5)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顶棚(4)的边沿与所述固定框(3)的内框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框(3)的内框壁具有泄水孔(9),所述泄水孔(9)的进水端底沿不高于所述透光顶棚(4)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水槽(15),所述泄水孔(9)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槽(15);所述固定框(3)的内框壁还设有若干沿圆周均布的滴水孔(16),所述滴水孔(16)位于所述泄水孔(9)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互动式投影的亮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条(11),所述灯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勋志范秦南叶科茂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新德宁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