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及叠片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798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及叠片设备,该上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盛装单元、取料单元和上料单元,盛装单元具有以承载多层锂电池极片的承托件,并对应于承托件,于盛装单元下方设有与控制单元联接的以驱使承托件升降的第一驱动部。取料单元位于盛装单元上方、并具有若干第一抖动吸盘,且该第一抖动吸盘可吸附顶层的锂电池极片。上料单元包括与控制单元联接的第二驱动部,以及可承接第二驱动部的驱使而运动至被吸附的锂电池极片上方的抓取端。且该抓取端具有可吸附顶层的锂电池极片的若干第二抖动吸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料装置,可有效避免锂电池极片污染上料装置;并可减少锂电池极片的周转时间,从而可大大提高上料效率。高上料效率。高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及叠片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的叠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生产锂电池的叠片设备的速度也越来愉快。通常在叠片设备的上游设置用于向该叠片设备上上料的极片上料装置。因极片的薄片结构,两极片之间易粘连,从而不易极片的逐一上料。因此,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上料装置通常在极片四周进行吹气动作,以破坏上下极片之间的真空度,从而改善极片粘连的问题。但在四周吹气容易导致极片不水平、弯曲,且易导致极片自身的极粉不受控,从而导致极片污染上料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极片上料装置,其可有效避免锂电池极片的极粉污染上料装置,同时也提高锂电池极片的上料效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用于构成对上下叠置于一起的多层所述锂电池极片的逐一上料,所述上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用于构成对上下叠置于一起的多层所述锂电池极片的逐一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盛装单元,具有以承载多层所述锂电池极片的承托件,并对应于所述承托件,于所述盛装单元下方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联接的第一驱动部,且所述承托件可因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而升降;取料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盛装单元上方的若干第一抖动吸盘(5),且所述第一抖动吸盘(5)可吸附顶层的所述锂电池极片,并可抖动被吸附的所述锂电池极片,以分离顶层的所述锂电池极片与其余所述锂电池极片;上料单元,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联接的第二驱动部,以及可承接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使而运动至被吸附的所述锂电池极片上方的抓取端,且所述抓取端具有可吸附顶层的所述锂电池极片的若干第二抖动吸盘(12),并可因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使而将被吸附的所述锂电池极片上料至第一设定位置,且随该上料,所述第二抖动吸盘(12)可抖动被吸附的所述锂电池极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联接的第三驱动部,以及承接于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使而动作的输送带(1),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取料单元于第二设定位置分置于所述输送带(1)的上下两侧,所述盛装单元由所述输送带(1)输送至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并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联接、以检测所述盛装单元位置的检测部,且所述控制单元可承接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三驱动部停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具有同步运动且间隔布置的两个分带,所述第一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林华齐同林陆贵权吴尚忠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