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8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其包括汇流导线、第一跨接导线、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一端与一条汇流导线相连,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的一端与另一条汇流导线相连,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的另一端通过与所述汇流导线电绝缘的导电结构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一跨接导线。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组件,仅需要在现有汇流条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汇流导线电绝缘的导电结构即可实现接线盒的安装,从而无需改变现有的接线盒和二极管的设计要求,简化了接线盒与汇流导线的设计及装配工艺,方便了对接线盒及二极管的布置。接线盒及二极管的布置。接线盒及二极管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通常是由多个电池串串联构成。其中,电池串之间通过汇流条串联,并通过接线盒连接和保护各个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但是,对于现有的接线盒,为了便于安装,需要在汇流条上设计用于与接线盒连接的结构,工艺复杂,同时接线盒及其内部二极管的设计要求均需要较大的改进,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安装接线盒而需要对汇流条进行较大改进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其中,包括汇流导线、第一跨接导线、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一端与一条汇流导线相连,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的一端与另一条汇流导线相连,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的另一端通过与所述汇流导线电绝缘的导电结构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一跨接导线。
[000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二跨接导线、平行布置且依次串联的第一串组、第二串组、第三串组、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和第三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串组与所述第二串组在相互靠近的一端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串组与所述第三串组在相互靠近的一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汇流导线与所述第一串组、第二串组和第三串组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跨接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二串组之间,且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二串组上远离所述汇流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所述导电结构的绝缘部位固定于所述汇流导线,所述导电结构的导电部位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之间,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汇流导线和所述导电结构的一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串组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之间,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汇流导线和所述导电结构的另一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二跨接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二串组和所述第三串组之间,且所述第二跨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串组远离所述汇流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二跨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且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三串组和所述第二跨接导线之间。
[000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导电层和绝缘层,
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绝缘层的一面粘接固定,所述绝缘层的另一面贴附于所述汇流导线,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相连。
[000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绝缘层间隔粘接固定于所述导电层,以使所述导电层在间隔部位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的表面贴合并保持电连接。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电条还包括反光层,所述反光层固定于所述导电层上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反光层上形成有多个反光凸起,所述反光凸起上形成有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为斜面或曲面。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反光层通过刻蚀工艺形成于与所述导电层。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反光层焊接或粘接固定于所述导电层上。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间隔部位的宽度小于相邻的两条所述汇流导线之间的间隙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的宽度。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第一接线盒,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和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盒中;所述第一接线盒中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汇流导线的第一接线孔和用于连接所述导电条或所述第二跨接导线的第二接线孔。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电条的两端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表面,以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一接线盒中的第二接线孔而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接线盒中的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第四串组、第五串组、第六串组、第三跨接导线和第四跨接导线,所述第四串组和所述第一串组并联,所述第五串组与所述第二串组并联,所述第六串组与所述第三串组并联;所述第三跨接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三串组和所述第四串组之间,且所述第三跨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串组和所述第四串组上远离所述汇流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三跨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所述第四跨接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五串组和所述第六串组之间,且所述第四跨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串组上远离所述汇流导线的一端,所述第四跨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和所述第二跨接导线。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四串组、所述第二串组和所述第五串组、所述第三串组和所述第六串组之间分别通过焊丝相连,所述焊丝和所述导电条分别位于所述汇流导线的两侧表面。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光伏组件中的各个串组均包括电池串,所述电池串由多个电池切片构成,所述电池切片由电池片通过切割工艺均等分切割而成。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条汇流导线上设置有第一引出线,另一条汇流导线上设置有第二引出线,所述导电结构为第三引出线,且所述第三引出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所述第一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和所述第三引出线均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出线和所述第三引出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三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引出线电连接。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二跨接导线、平行布置且依次串联
的第一串组、第二串组、第三串组、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和第三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串组与所述第二串组在相互靠近的一端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串组与所述第三串组在相互靠近的一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汇流导线与所述第一串组、第二串组和第三串组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跨接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二串组之间,且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二串组上远离所述汇流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一跨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引出线;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串组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之间;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串组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之间;所述第二跨接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二串组和所述第三串组之间,且所述第二跨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串组上远离所述汇流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二跨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且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三串组和所述第二跨接导线之间。
[00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第二接线盒和第三接线盒,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线盒中,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三接线盒中;所述第二接线盒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引出线的第三接线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线的第四接线孔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线的第五接线孔。
[002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导线(600)、第一跨接导线(400)、第一旁路二极管(901)和第二旁路二极管(902),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901)的一端与一条汇流导线相连,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902)的一端与另一条汇流导线相连,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90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902)的另一端通过与所述汇流导线(600)电绝缘的导电结构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二跨接导线(500)、平行布置且依次串联的第一串组(100)、第二串组(200)、第三串组(300)、第一旁路二极管(901)、第二旁路二极管(902)和第三旁路二极管(903),所述第一串组(100)与所述第二串组(200)在相互靠近的一端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串组(200)与所述第三串组(300)在相互靠近的一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汇流导线(600)与所述第一串组(100)、第二串组(200)和第三串组(300)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设置于所述第一串组(100)和所述第二串组(200)之间,且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串组(100)和所述第二串组(200)远离所述汇流导线(600)的一端,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600),所述导电结构的绝缘部位固定于所述汇流导线(600),所述导电结构的导电部位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901)设置于所述第一串组(100)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之间,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9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汇流导线(600)和所述导电结构的一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902)设置于所述第二串组(200)和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之间,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9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汇流导线(600)和所述导电结构的另一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二跨接导线(500)设置于所述第二串组(200)和所述第三串组(300)之间,且所述第二跨接导线(5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串组(300)远离所述汇流导线(600)的一端,所述第二跨接导线(50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600);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903)连接于所述汇流导线(600),且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903)设置于所述第三串组(300)和所述第二跨接导线(50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条(800),所述导电条(800)包括导电层(1)和绝缘层(2),所述导电层(1)与所述绝缘层(2)的一面粘接固定,所述绝缘层(2)的另一面贴附于所述汇流导线(600),所述导电层(1)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间隔粘接固定于所述导电层(1),以使所述导电层(1)在间隔部位与所述第一跨接导线(400)的表面贴合并保持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800)还包括反光层(3),所述反光层(3)固定于所述导电层(1)上背离所述绝缘层(2)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3)上形成有多个反光凸起(31),所述反光凸起(31)上形成有反光面(311),所述反光面(311)为斜面或曲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3)通过刻蚀工艺形成于
与所述导电层(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3)焊接或粘接固定于所述导电层(1)上。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叶义吴国星席志祥陶春华王娟郭志球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