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26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每个模块化光伏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缩小了接线盒的体积,能够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面积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左、中、右接线盒盒体内设有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该模块化光伏元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同时,避免了生产制造时配置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节省制造成本。节省制造成本。节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进行发电的太阳电池发电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太阳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铟硒铜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将透明的薄膜组件作为建筑物幕墙材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各种新型高效结构的光伏组件不断被开发和应用,比如,可以双面发电的组件、叠瓦组件等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
[0003]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接线盒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因此,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建各种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一般都是直接贴附于组件表面上。现有的光伏接线盒体积一般较大,对于新型的发电效率比较高的光伏组件,组件受接线盒盒体面积遮盖的影响较大,影响组件的发电性能;另外,现有接线盒一般在内部安装多个二极管,接入在多排电池片组之间,需要使用较多汇流条进行连接,损耗较大。因此,出现了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但是,现有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为了匹配不同盒体的结构,每个盒体内导电元件的结构不一致,在生产制造时需要配备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生产多种结构的导电元件,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且不利于零配件的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优化结构设计,缩小接线盒的体积,采用同一种结构的光伏元件应用到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不同盒体内,降低生产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所述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所述左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一电缆固定部,所述右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二电缆固定部;每个所述模块化光伏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和设于所述绝缘塑封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中任意一个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
[0007]优选地,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为U型结构,且其两侧设有开槽。
[0008]优选地,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折起高度的连接部;所述电缆线铆接部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的
凸台。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靠近所述绝缘塑封体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靠近所述绝缘塑封体处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第二槽孔。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第一汇流条焊接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第二汇流条焊接区。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
[0012]优选地,所述左接线盒盒体内、所述中接线盒盒体内、所述右接线盒盒体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及结构相匹配。
[0013]优选地,所述左接线盒、所述右接线盒还设有电缆固定卡扣,所述电缆固定卡扣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电缆固定部的结构、所述第二电缆固定部的结构相匹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缩小了接线盒的体积,能够减小其对光伏组件面积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左、中、右接线盒盒体内设有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该模块化光伏元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每个模块化光伏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应用于左接线盒或右接线盒中,电缆线铆接部分别与电缆线连接,应用于中接线盒中,电缆线铆接部不与电缆线连接;采用统一结构的模块化光伏元件应用于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不同盒体内,光伏接线盒的制造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接线盒安全系数更高,过大电流能力强;同时,避免了生产制造时配置多种结构的冲压模具,可节省制造成本,方便光伏组件零部件的管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左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右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模块化光伏元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模块化光伏元件的俯视图。
[0021]图中,10

左接线盒盒体,11

第一电缆固定部,12

第一定位柱,13

第二定位柱,14

电缆固定卡扣,20

中接线盒盒体,30

右接线盒盒体,31

第二电缆固定部,40

模块化光伏元件,41

第一导电端子,411

第一槽孔,412

第一汇流条焊接区,413

第一定位孔,42

二极管封装模块,421

绝缘塑封体,422

二极管芯片,43

第二导电端子,431

第二槽孔,432

第二汇流条焊接区,433

第二定位孔,44

电缆线铆接部,441

开槽,442

连接部,443

凸台,50

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3]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左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中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和右接线盒,所述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均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安装于对应盒体内的模块化光伏元件,所述左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一电缆固定部,所述右接线盒盒体上设有第二电缆固定部;每个所述模块化光伏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和设于所述绝缘塑封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中任意一个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为U型结构,且其两侧设有开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铆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折起高度的连接部;所述电缆线铆接部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凸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