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木樨毛状根转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草木樨毛状根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草木樨(Melilotus spp.)是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豆科(Leguminosae)草本植物,全世界共有19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地中海区域、东欧和亚洲,白花草木樨(M.albus)是该属最广泛的栽培种之一。草木樨的适应性广泛,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其抗盐和耐寒的能力在主要豆科牧草中尤其突出。草木樨作为栽培面积仅次于紫花苜蓿的优良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粗脂肪以及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其他营养元素,是家畜的优良饲草。且草木樨拥有发达的根系,既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N2),改善土壤肥力,又可以保持土壤,防治水土流失。
[0003]目前对于草木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研制、化学成分鉴定、分子标记开发及草木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但关于草木樨的突变体和分子机制方面研究较少,虽然已对草木樨转录组和miRNAs进行了相关分析,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利用根农杆菌对草木樨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但是整体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木樨毛状根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带有目的基因的发根农杆菌菌膜、制备草木樨幼苗、将农杆菌转染到草木樨中、浸染培养、培养后幼苗除菌、除菌后对幼苗进行发根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木樨毛状根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草木樨幼苗的方法为:将草木樨种子进行灭菌处理后,将种子放入4℃的冰箱中催化2d,之后放入25℃培养箱中采用交替光处理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3d,下胚轴长至不低于5mm时完成草木樨的幼苗制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木樨毛状根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农杆菌转染到草木樨中的处理方法包括草木樨切根和侵染两个步骤,其中,草木樨切根的方法为:用手术刀在根尖往上5mm处快速切断,然后放于含有少量无菌水的培养皿培养;侵染方法为:将草木樨的切口端划过发根农杆菌菌膜蘸取少量农杆菌,然后放置于不含抗生素的1/2的MS培养基中,用封口膜封好后,用锡箔纸包住立放在22℃组培室进行避光处理,培养3天即完成转染过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木樨毛状根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除菌方法为:在黑暗处理时,将转染后的草木樨取出,将其将放置于含有250mg/L头孢霉素和250mg/L羧苄青霉素的灭菌水中,在28℃摇床120rpm除菌30min,灭菌水冲洗3遍,将幼苗放入含有250mg/L头孢霉素和250mg/L羧苄青霉素的1/2MS培养基中,用封口膜封好后,立放在22℃组培室中采用交替光处理进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