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756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包括:位于船体一侧的收放杆,所述收放杆与船体转动配合;超短基线本体,所述超短基线本体与收放杆顶端连接固定;还包括推进组件,所述推进组件用于配合收放杆进入海水中;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固定推进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入海中的收放杆,通过行驶过程中水流的作用,通过抵压板带动转动杆向下转动,并通过压板配合限位槽封堵卡槽,减少转动杆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转动杆转动支撑点的受力,避免转动杆的转轴容易损坏。容易损坏。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短基线
,具体为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USBL(超短基线)是一种水下定位技术,目前被普遍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打捞等海洋生产开发方面,主要用于确定ROV、ads、潜水员、水下其他载体的水下精确位置。
[0003]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由发射换能器、应答器、接收基阵组成。发射换能器和接收基阵安装在船上,应答器固定在水下载体上。发射换能器发出一个声脉冲,应答器收到后,回发声脉冲,接收基阵收到后,测量出X、Y两个方向的相位差,并根据声波的到达时间计算出水下装置到基阵的距离R,从而计算得到水下探测器在平面坐标上的位置和水下探测器的深度。
[0004]船舶行驶过程中,在水流的作用下,收放杆会出现晃动现象,又收放杆深入海水的瞬间,由于海水的抵挡以及船舶行驶的作用力,对转动杆产生极大的反震力,使转动杆转动支撑点受力过大,长时间影响下,转动杆转轴容易损坏,且由于船舶装载重量不同,吃水线高度不同而变化,转动杆进入海水的高度不同,为此,我们提出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包括:位于船体一侧的收放杆,所述收放杆与船体转动配合;超短基线本体,所述超短基线本体与收放杆顶端连接固定;还包括推进组件,所述推进组件用于配合收放杆进入海水中;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固定推进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入海中的收放杆。
[0007]优选的,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船体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前后方呈对称结构于船体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活动槽,所述活动块与第一活动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块远离船体一侧转动配合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中部固定连接有穿入活动块中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一侧通过穿出活动块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多个转板,所述第一转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抵压板,所述抵压板与第二活动槽转动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收放杆的转轴连接固定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卡齿,所述第一转盘后方设有与船体转动配合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卡齿,所述第二转盘一侧的第二连接杆穿入船体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后方固定连
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下方设有第一固定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与第四锥齿轮连接固定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出船体并穿入第一活动槽内,所述活动块顶部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前侧面呈均匀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卡块,所述固定杆后侧面呈均匀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卡块,两个所述第二卡块之间与第一卡块通过转动固定杆完成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调节转圈、位于收放杆前方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与船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块后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后部开设有与卡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调节转圈中部固定连接有穿过第一固定块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底端穿入第二固定块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端部固定连接有压板。
[0010]优选的,所述卡槽后侧呈弧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和第一活动槽均呈T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抵压板侧面固定粘黏有防滑层。
[0013]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启动,转动收放杆,使收放杆从水平位置,向海水中转动,切换成垂直位置,收放杆嵌入卡槽内;
[0015]S2.固定,转动调节转圈完成对收放杆的固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行驶过程中水流的作用,转板转动,在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的作用下,使抵压板转动,抵压带动转动杆向下转动,减少进入海水中的转动杆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转动杆转动支撑点的受力,避免转动杆的转轴容易损坏。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收放杆,第一转盘上的第一卡齿配合第二转盘上的第二卡齿,第二卡块转动,与第一卡块插接固定,完成活动块与船体的固定,继续转动收放杆后,第二卡齿末端在第一卡齿的持续啮合下,使活动块固定,并保持不变,由于船舶装载重量不同,吃水线高度不同而变化,通过该固定方式,使活动块随吃水线高度不同而完成固定,以配合收放杆进入海水中,避免吃水线不同,推进组件由于高度不同无法对收放杆进行推进。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调节转圈,第二转杆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齿条移动,带动压板配合限位槽封堵卡槽,从而对垂直深入海水中的收放杆完成固定,减少行驶过程中,水流对收放杆产生晃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区域结构放大图;
[0023]图4为图3中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中B区域结构放大图;
[0025]图6为图5中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7]图8为图6中D区域结构放大图;
[0028]图9为图6中E区域结构放大图;
[0029]图10为图2中C区域结构放大图;
[0030]图11为图10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0031]图中:1

收放杆;2

超短基线本体;3

推进组件;4

活动块;5

浮板;6

第一活动槽;7

第二活动槽;8

第一转杆;9

第五锥齿轮;10

第六锥齿轮;11

转板;12

抵压板;13

转动组件;14

第一转盘;15

第一卡齿;16

第二转盘;17

第二卡齿;18

第一锥齿轮;19

第二锥齿轮;20

第三锥齿轮;21

第四锥齿轮;22

第一固定组件;23

固定杆;24

通孔;25

第一卡块;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包括:位于船体一侧的收放杆(1),所述收放杆(1)与船体转动配合;超短基线本体(2),所述超短基线本体(2)与收放杆(1)顶端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进组件(3),所述推进组件(3)用于配合收放杆(1)进入海水中;转动组件(13),所述转动组件(13)用于固定推进组件(3);第二固定组件(28),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8)用于固定入海中的收放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组件(3)包括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底部固定连接有浮板(5),所述船体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6),所述第一活动槽(6)前后方呈对称结构于船体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活动槽(7),所述活动块(4)与第一活动槽(6)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块(4)远离船体一侧转动配合有第一转杆(8),所述第一转杆(8)中部固定连接有穿入活动块(4)中的第五锥齿轮(9),所述第五锥齿轮(9)啮合有第六锥齿轮(10),所述第六锥齿轮(10)一侧通过穿出活动块(4)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多个转板(11),所述第一转杆(8)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抵压板(12),所述抵压板(12)与第二活动槽(7)转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13)包括与收放杆(1)的转轴连接固定的第一转盘(14),所述第一转盘(14)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卡齿(15),所述第一转盘(14)后方设有与船体转动配合的第二转盘(16),所述第二转盘(16)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卡齿(17),所述第二转盘(16)一侧的第二连接杆穿入船体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8),所述第一锥齿轮(18)啮合传动有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二锥齿后方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0),所述第三锥齿轮(20)啮合传动有第四锥齿轮(21),所述第四锥齿轮(21)下方设有第一固定组件(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超短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元毋瑾超吴振利冯海宝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