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脱水机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578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带式脱水机及工作方法。包含脱水机框架;脱水机框架上设有滤带、进泥口、重力脱水装置、电机减速机、泥带分离装置、排泥口和排水口;所述滤带包括与进泥口相接的滤带一和滤带二污泥在两个滤带的包裹下依次经过所述楔形脱水结构、S型脱水装置和活动对压装置;脱水后的污泥从泥带分离装置处经排泥口排出脱水机;所述排水口设在脱水机框架的底部;脱水机产生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脱水机。从脱水机上排出的污水进入到污水池内进行统一处理;经过脱水机处理过的污泥含水率低,减量化显著,且处置方法灵活,可做园林培植土、生物炭、制砖等。等。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式脱水机及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特别是公开了一种带式脱水机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等垃圾污染在很多地区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共识和重要任务。污水与污泥的处置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主题。
[0003]污泥处置总体上的要求是要“减量化、资源化”,“高效脱水”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普通的带式压滤机虽然能耗低,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只能达到80%左右;板框式压滤机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能达到50%

60%,但通常需要添加石灰等固结剂,并且是间歇性工作方式,生产率受到影响,设备能耗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污泥、河道污泥、工业污泥、建筑泥浆、尾矿泥浆等领域的带式脱水机及工作方法。
[0005]本专利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带式脱水机,所述脱水机主要包含脱水机框架;脱水机框架上设有滤带、进泥口、重力脱水装置、电机减速机、泥带分离装置、排泥口和排水口;
[0007]所述滤带包括与进泥口相接的滤带一和滤带二;经过浓缩的污泥通过进泥口随滤带一向前移动并下落至滤带二上;在滤带一的内侧,滤带一和滤带二逐渐重合直至在所述泥带分离装置处两个滤带分开各自运行;污泥在两个滤带的包裹下依次经过所述楔形脱水结构、S型脱水装置和活动对压装置;脱水后的污泥从泥带分离装置处经排泥口排出脱水机;所述排水口设在脱水机框架的底部;脱水机产生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脱水机;
[0008]所述污泥重力脱水装置包括多个等间距连接在脱水机框架顶部内侧的支架;所述支架悬空设在滤带一的上方且与滤带一运行方向垂直;每个支架底部等间距连接有多个耙手,所述耙手包括V形槽,所述V形槽的底部设有铺平污泥用的V形调厚装置;V形调厚装置与滤带之间存在可调节的间隙。
[0009]进一步,所述楔形脱水结构是指滤带一和滤带二逐渐重合时形成的楔形开口,两条滤带形成的楔形将污泥包裹在滤带中间,滤带的角度越来越小,对其中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
[0010]进一步,所述S型脱水装置包括呈S形布置的多个辊筒,且这些辊筒的直径沿滤带移动方向依次由大减小布置。
[0011]进一步,所述活动对压装置包括两组将滤带和污泥夹在中间的对压辊;两组对压辊在气缸的驱动下与滤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2]进一步,所述脱水机还包括调偏监测装置和调偏装置,所述调偏检测装置分别与
所述调偏装置和PLC系统信号连接,同时调偏装置与PLC系统信号连接;调偏监测装置通过设在滤带上的位置传感器实时检测滤带的偏移情况,并将偏移信号传导到PLC中,经过数据处理,PLC给出调偏动作指令,再通过所述调偏装置实现指定数据的调偏。
[0013]进一步,所述脱水机还包括无堵塞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冲洗管,冲洗管上设有正对滤带的高压喷头,高压喷头可喷出高压水对滤带进行清洗。
[0014]进一步,所述无堵塞清洗装置还包括手轮和与手轮中心连接的清洁部,所述清洁部是置于冲洗管内并且外侧布满刷毛的条形轴;当所述高压喷头堵塞,操作人员在脱水机不停机的情况下摇动手轮使清洁部对高压喷头清洗疏通。
[0015]更进一步,上述带式脱水机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浓缩过的污泥通过所述进泥口进入污泥被重力脱水装置平铺在滤带一上,并且随着滤带一向前移动,在此过程中污泥在重力脱水装置的作用下水分被初步过滤;
[0017]S2、污泥向前移动并下落到下方的滤带二上;污泥在滤带二上移动至楔形脱水结构内;
[0018]S3、污泥在滤带一和滤带二的包裹下依次经过S型脱水装置和活动对压装置直至在所述泥带分离装置处两个滤带分开各自运行;脱水后的污泥从泥带分离装置处经排泥口排出脱水机,脱水机各个部分产生的水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脱水机;至此,污泥脱水的整个过程结束。
[0019]本专利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脱水机的多重压榨工艺处理可以使最终的污泥含水率能够达到60%

7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工作过程中,脱水机上携带的无堵塞冲洗装置使用来自于清水池的大于0.5Mpa的清洗水对滤带进行高效清洁,保证设备的连续有效作业;从脱水机上排出的污水进入到污水池内进行统一处理;经过脱水机处理过的污泥含水率低,减量化显著,且处置方法灵活,可做园林培植土、生物炭、制砖等。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脱水机的三维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脱水机滤带的三维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脱水机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脱水机框架;2、滤带;21、滤带一;22、滤带二;3、进泥口;4、重力脱水装置;5、张紧机构;6、调偏装置;7、电机减速机;8、泥带分离装置;9、排泥口;10、活动对压装置;11、楔形脱水结构;12、S型脱水装置;13、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脱水机,包括脱水机框架1;脱水机框架1上设有滤带2、进泥口3、重力脱水装置4、张紧机构5、调偏监测装置、调偏装置6、电机减速机7、泥带分离装置8、排泥口9、楔形脱水结构11、S型脱水装置12、活动对压装置10、排水口13、无堵塞清洗装置。
[0027]所述滤带2包括与进泥口3相接的滤带一21和滤带二22;经过浓缩的污泥通过进泥口3随滤带一21向前移动并下落至滤带二22上;在滤带一21的内侧,滤带一21和滤带二22逐渐重合直至在所述泥带分离装置8处两个滤带2分开各自运行;污泥在两个滤带2的包裹下依次经过楔形脱水结构11、S型脱水装置12和活动对压装置10;脱水后的污泥从泥带分离装置8处经排泥口9排出脱水机,至此,污泥脱水的整个过程结束。
[0028]具体的,所述楔形脱水结构11是指滤带一21和滤带二22逐渐重合时形成的楔形开口,两条滤带2形成的楔形将污泥包裹在滤带2中间,由于滤带2的角度越来越小,对其中的污泥产生挤压作用,形成挤压污泥脱水的效果;所述S型脱水装置12包括呈S形布置的多个辊筒,且这些辊筒的直径沿滤带移动方向依次由大减小布置,形成越来越强的压强梯度;滤带一21和滤带二22包裹着污泥在经过S型脱水装置12时,包裹着污泥的滤带2所受到的挤压力会呈梯度逐渐增强,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挤压出来。经过S型脱水装置12的两个滤带2携带污泥进入靠近所述活动对压装置10中,活动对压装置10包括两组将滤带2和污泥夹在中间的对压辊;两组对压辊在气缸的驱动下与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包含脱水机框架;脱水机框架上设有滤带、进泥口、重力脱水装置、电机减速机、泥带分离装置、排泥口和排水口;所述滤带包括与进泥口相接的滤带一和滤带二;经过浓缩的污泥通过进泥口随滤带一向前移动并下落至滤带二上;在滤带一的内侧,滤带一和滤带二逐渐重合直至在所述泥带分离装置处两个滤带分开各自运行;污泥在两个滤带的包裹下依次经过所述楔形脱水结构、S型脱水装置和活动对压装置;脱水后的污泥从泥带分离装置处经排泥口排出脱水机;所述排水口设在脱水机框架的底部;脱水机产生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脱水机;所述污泥重力脱水装置包括多个等间距连接在脱水机框架顶部内侧的支架;所述支架悬空设在滤带一的上方且与滤带一运行方向垂直;每个支架底部等间距连接有多个耙手,所述耙手包括V形槽,所述V形槽的底部设有铺平污泥用的V形调厚装置;V形调厚装置与滤带之间存在可调节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脱水结构是指滤带一和滤带二逐渐重合时形成的楔形开口,两条滤带形成的楔形将污泥包裹在滤带中间,滤带的角度越来越小,对其中的污泥进行挤压脱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脱水装置包括呈S形布置的多个辊筒,且这些辊筒的直径沿滤带移动方向依次由大减小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对压装置包括两组将滤带和污泥夹在中间的对压辊;两组对压辊在气缸的驱动下与滤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登凯宋深在李长茂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