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352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在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减小滚动阻力,并且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在胎圈部(3)的各胎圈芯(5)的外周侧配置有胎边芯(6),在侧壁部(2)的胎体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剖面月牙状的胎侧增强层(11),作为构成胎侧增强层(11)的橡胶和构成胎边芯(6)的橡胶的物性,100%伸长时的模量为8.4MPa~10.2MPa的范围,60℃下的tanδ为0.04~0.08的范围,20℃下的JIS硬度为75~79的范围。为75~79的范围。为75~79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在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减小滚动阻力,并且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能进行漏气状态下的行驶的充气轮胎,提出了在侧壁部的内表面侧配置有剖面月牙状的泄气保用增强层的胎侧增强型的泄气保用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这样的泄气保用轮胎中,当使构成胎侧增强层的橡胶的体积增加而谋求泄气保用行驶时的挠曲的抑制时,存在如下问题:发热被促进而滚动阻力增加,并且由于胎侧刚性的增加而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恶化。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304312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618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减小滚动阻力,并且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
[0009]技术方案
[0010]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形成环状;一对侧壁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在该一对胎圈部之间装架有至少一层胎体层,该胎体层绕各胎圈部的胎圈芯从轮胎内侧向外侧被卷起,在所述胎圈部的各胎圈芯的外周侧配置有胎边芯,在所述胎面部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多层带束层,并且在所述侧壁部的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剖面月牙状的胎侧增强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作为构成所述胎侧增强层的橡胶和构成所述胎边芯的橡胶的物性,100%伸长时的模量为8.4MPa~10.2MPa的范围,60℃下的tanδ为0.04~0.08的范围,20℃下的JIS硬度为75~79的范围。
[0011]有益效果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构成胎侧增强层的橡胶和构成胎边芯的橡胶的物性,100%伸长时的模量为8.4MPa~10.2MPa的范围,因此,能防止位于胎侧增强层与胎边芯之间的胎体层的剥离的发生,能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此外,60℃下的tanδ为0.04~0.08的范围,是低发热的橡胶,因此,能抑制泄气保用行驶时的发热,减小滚动阻力。而且,20℃下的JIS硬度为75~79的范围,因此能平衡良好地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和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通过这样将分别构成胎侧增强层和胎边芯的橡胶的物性设为特定的范围,不使构成胎侧增强层的橡胶的截面积或厚度增加,能使两者的橡胶的物性差变小。由此,能在改善泄气保用耐久
性的同时减小滚动阻力,并且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侧壁部的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具有与胎边芯和胎侧增强层在轮胎径向重叠的外侧增强层。由此,能有效地改善外胎(casing)刚性,能在避免对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不良影响的同时抑制在泄气保用行驶时胎体层所受到的剪切应力。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胎圈部的胎踵起至胎侧增强层的最大厚度位置为止的高度HW和从胎圈部的胎踵起至外侧增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为止的高度H1满足0.6≤H1/HW≤0.8的关系。由此,能抑制胎圈部周围的变形,使泄气保用行驶时的侧壁部的弯折点向胎面部侧移动,有效地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作为构成外侧增强层的橡胶的物性,100%伸长时的模量为5.2MPa~6.4MPa的范围,20℃下的JIS硬度为70~74的范围。由此,能在维持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胎圈部的胎踵起至胎侧增强层的最大厚度位置为止的高度HW和从胎圈部的胎踵起至胎边芯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为止的高度H2满足0.35≤H2/HW≤0.50的关系。由此,能使泄气保用行驶时的侧壁部的弯折点向胎面部侧移动,即使在使胎侧增强层比以往薄的情况下,也能在维持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减小轮胎重量。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位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的宽度相对于接地宽度的比率为101%~110%的范围,位于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带束层与胎侧增强层的重叠量为15mm~30mm的范围。由此,能有效地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帘线角度为25
°
~35
°
的范围,在带束层的外周侧具有覆盖整个宽度的至少一层带束覆盖层。由此,能抑制胎面部的翘曲,有效地改善泄气保用耐久性。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橡胶物性的特定所使用的100%伸张时的模量是指依据JIS

K6251利用以3号哑铃为基准的形状的橡胶样品在室温下进行了拉伸试验时的100%变形时的模量的测定结果。tanδ(60℃)是指依据JIS

K6934使用粘弹性谱仪在频率2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
±
2%、温度60℃的条件下的测定结果。JIS硬度(20℃)是依据JIS

K6253使用A型硬度计在温度20℃的条件下测定的硬度计硬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接地宽度是指,将轮胎轮辋组装于JATMA的标准轮辋,施加填充了内压230kPa的状态下的负荷能力的70%的载荷,并将该轮胎垂直于平面放置时的与平面的接触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大直线距离。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的子午线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1,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形成环状;一对侧壁部2,配置于胎面部1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3,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在图1中,仅描绘了以轮胎中心线CL为边界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半剖面,该充气轮
胎在轮胎中心线CL的两侧具有对称的构造。当然,也可以采用非对称的构造。
[0023]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3之间装架有至少一层(在图1中为两层)胎体层4。该胎体层4的各端部绕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被卷起。在各胎圈芯5的轮胎外周侧配置有由橡胶形成的剖面三角形的胎边芯6。胎体层4包住胎边芯6,延伸至侧壁部2附近终止。在轮胎内表面的左右一对胎圈部3、3之间的区域配置有内衬层7。
[0024]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轮胎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在图1中为两层)带束层8。带束层8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根增强帘线,并且被配置为增强帘线在层间彼此交叉。带束层8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钢帘线。以提高高速耐久性为目的,在带束层8的轮胎外周侧配置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
°
以下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一层(在图1中为两层)带束覆盖层9。在图1的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形成环状;一对侧壁部,所述侧壁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装架有至少一层胎体层,所述胎体层绕各胎圈部的胎圈芯从轮胎内侧向外侧被卷起,在所述胎圈部的各胎圈芯的外周侧配置有胎边芯,在所述胎面部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多层带束层,并且在所述侧壁部的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剖面月牙状的胎侧增强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作为构成所述胎侧增强层的橡胶和构成所述胎边芯的橡胶的物性,100%伸长时的模量为8.4MPa~10.2MPa的范围,60℃下的tanδ为0.04~0.08的范围,20℃下的JIS硬度为75~79的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部的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具有与所述胎边芯和所述胎侧增强层在轮胎径向重叠的外侧增强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胎圈部的胎踵起至所述胎侧增强层的最大厚度位置为止的高度HW和从所述胎圈部的胎踵起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森谅平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