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607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屋面部分型钢为异型钢,其包括一腹板、上翼板、下翼板和附加翼板,所述附加翼板位于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所述不透明单元板或透明单元板直接放置在相邻的异形钢的附加翼板上,一压板压在异型钢的上翼板和所述不透明单元板或透明单元板的端部,一螺栓向上穿过附加翼板后,由螺帽固定。其通过增设附加翼板,使屋面部分的上表面呈平整状态,不但增加了整体美观度,而且利于后续的清洗操作或清洗装置的设计和安装等工作,此外,通过螺栓和压板将屏体固定于屋面部分型钢上,不但避免了积水漏水,而且可防止雨水或露水渗入螺栓周围,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噪声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

技术介绍

[0002]全封闭声屏障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噪声阻隔装置,广泛应用于市政、铁路等交通噪音大和对美观度要求比较高的道路上,因其良好的噪音阻隔性能和较高的环境美化功效,因此成为许多城市交通道路降噪的首选。现有的全封闭声屏障上部一般采用透明或不透明吸隔声屏体,为了美观需要,大部分采用透明单元板,透明单元板一般选用PC板或亚克力板,现在一般先将整块透明单元板搭接在相邻的H型钢上表面,再用压条固定。此种结构的缺点是透明单元板太大,一旦损坏需要整块拆下,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螺栓数量多,现场施工复杂等问题,而且该种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表面一般都是凹凸不平的,不但容易积水渗水,也不利于后续的清洗等工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拆装、方便更换、外表面平滑的模块化全封闭声屏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安装简单、方便更换、可适应施工现场误差的全封闭声屏障。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型钢和固定于所述型钢上的吸隔声屏体,所述型钢包括位于两侧的直立部分型钢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侧直立部分型钢的屋面部分型钢,,所述直立部分型钢和屋面部分型钢共同组成倒U字型结构,所述吸隔声屏体包括直立部分屏体和屋面部分屏体,所述直立部分屏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直立部分型钢上,所述屋面部分屏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面部分型钢上,所述屋面部分型钢为异型钢,其包括一腹板、上翼板、下翼板和附加翼板,所述附加翼板位于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腹板上,所述不透明单元板或透明单元板直接放置在相邻的异形钢的附加翼板上,一压板压在异型钢的上翼板和所述不透明单元板或透明单元板的端部,一螺栓向上穿过附加翼板后,由螺帽固定。
[0005]优选的,不透明单元板、透明单元板和不透明单元板依次上下排列组成所述直立部分屏体,减载式单元板和不透明单元板或透明单元板组成所述屋面部分屏体,所述不透明单元板包括由面板、背板互相扣合形成的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消声衬件。
[0006]优选的,所述附加翼板长于所述上翼板。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和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透明单元板包括透明板和设置在所述透明板周边的铝型材,所述铝型材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装配状态时,位于透明单元板上下两端的不透明单元板的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透明单元板或不透明单元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持平。
[0009]优选的,所述压板为平面型,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附加翼板和所述压板后,再由所述
螺帽固定。
[0010]优选的,其还包括一防雨盖,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边缘设置有阻挡部件,所述防雨盖下部设置有与所述阻挡部件扣合的第二阻挡部件,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附加翼板和所述上翼板后,由所述螺母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防雨盖的上表面和所述不透明单元板或透明单元板的上表面持平。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封闭声屏障,其通过屋面异型钢的设计,通过增设附加翼板,使屋面部分的上表面呈平整状态,不但增加了整体美观度,而且利于后续的清洗操作或清洗装置的设计和安装等工作,此外,通过螺栓和压板将屏体固定于屋面部分型钢上,螺栓事先固定于异形钢上,现场安装时仅需拧紧螺母即可实现固定,方便安装和更换。为了防止屋面部分积水或者漏水,还在压板上增设了防雨盖,不但避免了积水漏水,而且可防止雨水或露水渗入螺栓周围,造成螺栓锈蚀,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横截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屋面部分型钢与屏体之间第一种固定结构示意图;图3为屋面部分型钢与屏体之间第二种固定结构示意图;图4中A和C为不透明单元板与透明单元板之间的搭接结构示意图;B为减载式单元板与透明屏体或不透明屏体之间的搭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
[0015]如图1、2所示,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型钢和固定于所述型钢上的吸隔声屏体,所述型钢包括位于两侧的直立部分型钢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侧直立部分型钢的屋面部分型钢,直立部分型钢和屋面部分型钢共同组成倒U字型结构,所述吸隔声屏体包括直立部分屏体和屋面部分屏体,所述直立部分屏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直立部分型钢上,所述屋面部分屏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面部分型钢上,不透明单元板5、透明单元板10和不透明单元板5依次上下排列组成所述直立部分屏体的,此种结构可给行人提供更好的视野减载式单元板11、不透明单元板5和/或透明单元板10组成。屋面部分屏体,减载式单元板11的单元板内部以及单元板与单元板之间存在气流通道,可促使积累在全封闭声屏障内部的气流尽快释放出去,保证全封闭声屏障内外气压平衡,从而防止尾气的积聚或者气流的不平衡。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包括由面板、背板互相扣合形成的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消声衬件,一般称为金属声屏障屏体或不透明单元板。直立部分型钢一般选择为H型钢,屋面部分型钢为异型钢,其包括一腹板3、上翼板1、下翼板2和附加翼板4,所述附加翼板4位于所述上翼板1和下翼板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腹板3上,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或透明单元板10直接放置在相邻的异形钢的附加翼板4上,一压板6压在异型钢的上翼板1和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或透明单元板10的端部,一螺栓7向上穿过附加翼板4后,由螺帽8固定。
[0016]所述透明单元板10或不透明单元板5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翼板1的上表面持平。此种结构使声屏障的上表面处于一种平整状态,不但利于排水,而且便于全封闭声屏障的后续清洗工作的进行。
[0017]为了让屏体能更好的搭在相邻的屋面部分型钢上而不至于跌落,所述附加翼板4长于所述上翼板1。
[0018]如图4所示,为了上下屏体之间方便搭接,所述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12和与该凸起12相配合的凹槽13,所述透明单元板包括透明板和设置在所述透明板周边的铝型材,所述铝型材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14,装配状态时,位于透明单元板上下两端的不透明单元板的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14相匹配。
[0019]作为其中一种选择,如图2所示,所述压板6为平面型,所述螺栓7穿过所述附加翼板4和所述压板6后,再由所述螺帽8固定。
[0020]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图3所示,其还包括一防雨盖9,所述压板6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边缘设置有阻挡部件61,所述防雨盖下部设置有与所述阻挡部件61扣合的第二阻挡部件91,所述螺栓7穿过所述附加翼板4和所述上翼板1后,由所述螺母8固定。上述结构的组合并不局限于图示所示,其他在本专利技术构思下的变形方式,亦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类似的,为了保护全封闭声屏障上表面的平整性,所述防雨盖9的上表面和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或透明单元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型钢和固定于所述型钢上的吸隔声屏体,所述型钢包括位于两侧的直立部分型钢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侧直立部分型钢的屋面部分型钢,所述直立部分型钢和屋面部分型钢共同组成倒U型结构,所述吸隔声屏体包括直立部分屏体和屋面部分屏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部分型钢为异型钢,其包括一腹板(3)、上翼板(1)、下翼板(2)和附加翼板(4),所述附加翼板(4)位于所述上翼板(1)和下翼板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腹板(3)上,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或透明单元板(10)直接放置在相邻的异形钢的附加翼板(4)上,一压板(6)压在异型钢的上翼板(1)和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或透明单元板(10)的端部,一螺栓(7)向上穿过附加翼板(4)后,由螺帽(8)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部分屏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直立部分型钢上,所述屋面部分屏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面部分型钢上,不透明单元板(5)、透明单元板(10)和不透明单元板(5)依次上下排列组成所述直立部分屏体,减载式单元板(11)和不透明单元板(5)或透明单元板(10)组成所述屋面部分屏体,所述不透明单元板(5)包括由面板、背板互相扣合形成的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消声衬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康毅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中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