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51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包括袋体和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袋体上设有注液管和输液管,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设置在注液管的端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于输液袋的注液管的端口处配置一个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后,可以利用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自身的特性在停止注液后实现断流并直接密闭输液袋,而在需要补液时,也可以从注液管处注入,不会出现漏液的情况,另外,还可以省去补液管和密封盖,操作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输液袋具有注液管、输液管和补液管,具体如图4所示,向输液袋内注入药液时是经注液管注入,完成后,在注液管的端口处盖一个密封盖,以防止药液漏出,然在配液过程中密封盖可能容易被触碰污染,故用密封盖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松脱、污染,另外,注入有药液的输液袋用于临床后,当医护人员向输液袋内补药时,若想继续经注液管注入,那么需拔掉密封盖,此时便会出现漏液的情况,因此只能经补液管注入,而补液管端口中内置的橡胶经补药针多次穿插橡胶后,也易出现漏药的情况,且注射器针尖容易将进液管侧壁刺穿导致漏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包括袋体和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袋体上设有注液管和输液管,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设置在注液管的端口处。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于袋体的注液管的端口处配置一个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后,可以利用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自身的特性在停止注液后实现断流并直接密闭输液袋,而在需要补液时,也可以从注液管处注入,不会出现漏液的情况,另外,还可以省去补液管和密封盖,操作更加方便。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包括接口和隔膜,接口的一端与注液管相连接,接口的另一端的端口处设有隔膜,隔膜中间设有缝隙,缝隙两侧的隔膜相互接触。
[0008]进一步,接口的内腔由三段构成,分别为依次连接通的流道a、流道b 和流道c,接口具有流道c的一端与注液管相连接,流道b的内径大于流道a 的内径和流道c的内径,流道a两端的端口处分别设有相互连接的隔膜。
[0009]进一步,流道a两端的隔膜之间通过橡胶管连接,橡胶管的直径与隔膜上缝隙的长度一致。
[0010]采用上述进三步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污染、密闭性好。
[0011]进一步,还包括过渡管、导管接头a和导管接头b,导管接头a和导管接头b分别设置在过渡管的两个端口处;导管接头a与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可拆卸连接,导管接头a的内管承插进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内使其相互连通;导管接头b与三腔注药管路出液端的导管接头c相连。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当袋体内存在积气时,可以通过过渡管排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输液袋的应用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输液袋的局部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述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输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8]1、袋体,110、注液管,120、输液管,2、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10、接口,211、流道a,212、流道b,213、流道c,220、隔膜,3、过渡管, 4、导管接头a,5、导管接头b,6、三腔进液管路,610、导管接头c。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0]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输液袋,包括袋体1和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袋体1上设有注液管110和输液管120,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设置在注液管110的端口处,通常情况下,输液管120的端口处具有由铝皮包覆的橡胶塞。
[0021]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2]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包括接口210和隔膜220,接口210的一端与注液管110相连接,接口210的另一端的端口处设有隔膜220,隔膜220中间设有缝隙,缝隙两侧的隔膜220相互接触。
[0023]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4]接口210具有内腔,其内腔贯穿接口210的两个端面,接口210的内腔由三段构成,分别为依次连接通的流道a211、流道b212和流道c213,接口 210具有流道c213的一端与注液管110相连接,通常情况下,接口210具有流道c213的一端承插进注液管110内,以实现两者相连接,流道b212的内径大于流道a211的内径,流道b212的内径大于流道c213的内径,流道a211 两端的端口处分别设有相互连接的隔膜220。
[0025]实施例4,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6]流道a211两端的隔膜220之间通过橡胶管连接,橡胶管的直径与隔膜 220上缝隙的长度一致,橡胶管和隔膜220均采用医用橡胶。
[0027]另外,流道a211远离流道b212的端口处的隔膜220的尺寸大于流道 a211该端的横截面尺寸,流道a211靠近流道b212的端口处的隔膜220的尺寸小于流道b212的横截面尺寸。
[0028]实施例5,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0029]输液袋还包括过渡管3、导管接头a4和导管接头b5,导管接头a4和导管接头b5分别
设置在过渡管3的两个端口处;导管接头a4与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可拆卸连接,导管接头a4的内管承插进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内使其相互连通;导管接头b5与三腔进液管路6出液端的导管接头c610相连。
[0030]在本实施例中,导管接头a4与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0031]过渡管3的导管接头b5与三腔进液管路6的导管接头c610断开时,可实施静脉营养输液袋内积气的排除,过渡导管3的导管接头a4与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断开即可完成静脉营养输液袋自动密闭。
[0032]导管接头a4与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导管接头a4、导管接头b5和导管接头c610均采用现有常见的医疗用产品,本申请中并未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优选采用螺纹连接。
[003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静脉营养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和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所述袋体(1)上设有注液管(110)和输液管(120),所述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设置在所述注液管(110)的端口处;所述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2)包括接口(210)和隔膜(220),所述接口(210)的一端与所述注液管(110)相连接,所述接口(210)的另一端的端口处设有隔膜(220),所述隔膜(220)中间设有缝隙,缝隙两侧的隔膜(220)相互接触;所述接口(210)的内腔由三段构成,分别为依次连接通的流道a(211)、流道b(212)和流道c(213),所述接口(210)具有流道c(213)的一端与所述注液管(110)相连接,所述流道b(212)的内径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丽王佳颖王如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