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电路及电池管理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434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电路,包括预充单元、稳压单元、供电单元、采样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第一回路继电器、第二回路继电器;其中,供电单元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或者从电池输入侧获取直流电并提供给控制单元;采样单元用于采集电池输出侧的电流信息以及预设电压采样点的电压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回路继电器、第二回路继电器的通断、所述预充单元的开关,以及向所述稳压单元发送控制信息;预充单元用于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进行预充电;稳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的电压稳定在指定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池模组并联时存在的电压压差的问题,保证了BMS在电网失电或故障的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管理电路及电池管理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电路及电池管理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储能市场的发展,各种电池组合和电池类型被相继开发出来。在使用储能电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简称BMS)对电池模组进行控制及保护。然而,现有的BMS仅具备简单的保护和通讯功能,储能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或者电池模组的放电电压经过BMS后几乎无变化,因此需要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池类型的电池模组开发多种类型的BMS,并对多种储能逆变器(PowerConversionSystem,简称PCS)进行适配。在构建储能系统时,不同的电池模组需要与不同的BMS配套使用,以解决并联的电池模组间存在的电压压差。进一步地,在储能系统离网运行或电网出现异常时,现有技术需要通过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简称UPS)对BMS提供电能,否则储能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可见,现有的BMS存在功能简单、无法调节电池模组间的电压压差以及在电网失电或故障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n预充单元、稳压单元、供电单元、采样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第一回路继电器、第二回路继电器;/n所述预充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池输入侧的正极连接;/n所述预充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回路继电器的第一端;/n所述第一回路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n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回路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端与电池输出侧的负极连接,第五端与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一端连接;/n所述第二回路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二端之间的共接点连接所述电池输入侧的负极,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预充单元、稳压单元、供电单元、采样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第一回路继电器、第二回路继电器;
所述预充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池输入侧的正极连接;
所述预充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回路继电器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回路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回路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端与电池输出侧的负极连接,第五端与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回路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二端之间的共接点连接所述电池输入侧的负极,所述第二回路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三端、第四端分别连接外部电源,第五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池输出侧的正极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或者从电池输入侧获取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提供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采样单元用于采集电池输出侧的电流信息以及预设电压采样点的电压信息,并将所述电流信息、电压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流信息、电压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回路继电器、第二回路继电器的通断、控制所述预充单元的启动或关闭,以及向所述稳压单元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稳压单元用于在充电时,获取电池输出侧的充电电压,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将所述充电电压转换第一预设电压,然后将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提供给所述电池输入侧;在放电时,获取电池输入侧的放电电压,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将所述放电电压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然后将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提供给所述电池输出侧;
所述预充单元用于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模组进行预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压采样点至少包括:
所述预充单元的第一端、所述预充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回路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电池输出侧的负极、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韶文尹雪芹朱麟源曹虎米耀忠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