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端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25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端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上板体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上板体部平行设置的下板体部,所述下壳体具有自其下板体部弯折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延伸部共同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上板体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端连接器结构稳固且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端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端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与线缆相连的线端连接器被广泛应用,其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相匹配对接,其中在一些应用环境下,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对接并彼此嵌合。同时,为了降低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干扰或者减少朝向外界发射的电磁波,经常采用薄板状的金属壳体来覆盖在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侧,而金属壳体通常包括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上、下壳体,导电端子数目较多且绝缘本体呈纵长状时,上、下壳体均较长,不仅组装繁琐,而且两者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结合强度较难把控。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端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屏蔽效果较佳的线端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端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上板体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上板体部平行设置的下板体部,所述下壳体还具有自其下板体部弯折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延伸部共同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上板体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板体部具有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通槽,所述延伸部具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嵌入部及自所述嵌入部弯折延伸且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通槽的周壁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板体部、下板体部及连接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通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连接部在该水平面上的投影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纵长方向上的中部且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穿孔,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穿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上壳体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板体部具有位于其纵长方向上两端且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对插入部,每一所述插入部具有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通孔,以供形成所述绝缘本体的塑胶流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下板体部的前端,所述下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下板体部的后端且分置于所述下板体部在纵长方向上两端的一对扣爪,每一所述扣爪呈U形且所述一对扣爪的开口面向彼此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沿所述纵长方向排列,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导电端子分成两部分的凸台,所述延伸部镶埋成型于所述凸台内,且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入部呈平板状且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设置,以使所述延伸部呈L形,且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共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贴置于所述上板体部的下侧,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通槽的周壁通过焊接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线端连接器的下壳体和导电端子均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内,不仅可省去下壳体的组装工序,而且可增强所述下壳体与绝缘本体及上壳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另外,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电性连接,还可获得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如此,使得所述线端连接器结构稳固并且能够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端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线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2所示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线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5是图3所示线端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图6至图7是图1所示线端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线端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组装图。图9是图8所示线端连接器组装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线端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线端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3。请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状,其包括基部11、自所述基部11向下突伸的对接部12及位于所述基部11两侧的一对安装部13。所述绝缘本体1上沿所述纵长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端子槽(未标示),每一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12向上延伸至所述基部11。所述一对安装部13对称设置于所述基部11于纵长方向上的两侧,且每一安装部13具有位于其前后侧中至少一侧的安装槽131及位于该安装槽131内的卡持块13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其纵长方向上的中部且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穿孔14,同时,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将所述导电端子2分成两部分的凸台15,所述凸台15向上突设于所述对接部12上,所述穿孔14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凸台15贯穿。请参图1及图3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沿所述纵长方向排成一排,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主体部21及自所述主体部21弯折延伸形成的接线部23,所述主体部21呈U形且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臂部212,所述一对臂部212沿前后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接线部23自其中一个臂部212的末端弯折延伸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线缆(未图示)机械及电性连接。请参图1至图7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所述上壳体31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上板体部311,所述下壳体32具有与所述上板体部311平行设置的下板体部321,其中所述上壳体31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并使其上板体部311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侧,所述下壳体32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并使其下板体部321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下侧。所述上壳体31还具有自所述上板体部311的前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遮挡部312,以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侧对其进行覆盖。所述遮挡部312具有向后弯折突伸形成的一对卡持片3121,所述卡持片3121靠近所述遮挡部312在纵长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所述卡持片3121抵持于相应的卡持块132下侧。所述下壳体32还具有自其下板体部321弯折形成的延伸部322,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延伸部322共同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并使所述延伸部322与所述上板体部311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上板体部311具有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通槽3112,所述延伸部322具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嵌入部3221及自所述嵌入部3221弯折延伸且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连接部3223,所述连接部3223与所述通槽3112的周壁电性连接。另外,所述连接部3223的下表面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穿孔14,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上板体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上板体部平行设置的下板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还具有自其下板体部弯折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延伸部共同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上板体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上板体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上板体部平行设置的下板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还具有自其下板体部弯折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延伸部共同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上板体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部具有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通槽,所述延伸部具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嵌入部及自所述嵌入部弯折延伸且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通槽的周壁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部、下板体部及连接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通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连接部在该水平面上的投影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纵长方向上的中部且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穿孔,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穿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明黄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炜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