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板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25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卡持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件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开口朝上的柔性板容纳区,所述壳体遮盖于所述容纳区上方且与所述固定件干涉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下按压式的壳体设计,使得壳体与绝缘本体的安装、拆卸变得更加简单,柔性板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装入绝缘本体内,也更加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板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操作使用上的问题。以柔性电路板FPC软板连接器为例,现有的FPC软板基本都是以横向插入的方式插入连接器内的,而且插入之前都需要将连接器上的盖板旋转打开,待FPC软板插入后,再旋转所述盖板使其闭合并压住所述FPC软板,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FPC软板连接器上,且已沿用多年。然而,这种结构设计所带来的组装方式和使用方式都比较繁琐,而且当周边已经安装有其他电连接器的时候,势必会妨碍FPC软板的横向插入操作,不太利于自动化的生产,这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其可优化生产效率,改善制作流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卡持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件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开口朝上的柔性板容纳区,所述壳体遮盖于所述容纳区上方且与所述固定件干涉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固定件均由金属件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弹性卡扣部,所述固定件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部干涉配合的卡持臂。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卡持臂卡持入所述绝缘本体内,且为非弹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安装所述固定件的一对侧壁,所述卡持臂呈倾斜向下延伸并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扣部包括自壳体的两侧向下延伸出的前卡脚及后卡脚,且所述前卡脚和后卡脚均呈倾斜向内延伸,以与所述卡持臂沿竖直方向干涉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容纳所述卡持臂的两个凹部及位于所述两个凹部之间的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设有主体及自所述主体向下延伸出的一对安装臂,所述安装臂位于所述卡持臂的内侧且卡持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中央位置还设有向内弯折延伸的插片,所述插片插置于所述侧壁的凸部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上下按压式的壳体设计,使得壳体与绝缘本体的安装、拆卸变得更加简单,柔性板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装入绝缘本体内,也更加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柔性板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柔性板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柔性板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端子20、覆盖于绝缘本体10上方的壳体30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两侧的固定件40,其中,所述端子2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用于与插入电连接器内的一柔性板(如FPC或FFC)电性连接,而所述壳体30则覆盖所述柔性板和端子20的接触区域,可起到保护的作用,对外部的干扰信号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以下详细描述所述各个部件。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底壁11、自底壁11两侧向上垂直延伸出的一对侧壁12及自底壁11的后端向上延伸出的后端壁13,所述底壁11和侧壁12围成一向上敞开式的容纳区14,用于供所述柔性板其中,所述底壁11设有承载所述电路板的内表面15,且所述内表面15上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位于所述容纳区14的两侧而与所述侧壁12相邻设置,而且所述限位块16与所述侧壁12的内壁面为一体连接,当然,所述限位块16不一定要成型在底壁11的内表面15上,它也可以自所述侧壁12的内壁面朝向所述容纳区14内凸伸形成,通过将所述限位块16设置在容纳区14的两侧,可以与柔性板两侧边缘上的凹口进行卡扣配合,从而实现限位功能。而且,所述底壁11上还设有一贯通槽17,其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底壁11,且所述贯通槽17与所述后端壁13相邻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端子20的接触臂21。另外,所述侧壁12高于所述底壁11的内表面15,且侧壁12的外壁面上设有两个凹部18及位于所述两个凹部18之间的凸部19,所述凹部18与所述凸部19之间形成有卡槽190。所述固定件40设有主体41、自所述主体41向下延伸出的一对安装臂42以及位于所述主体41两端的卡持臂43,所述主体41、安装臂42及卡持臂43一体成型,且所述主体41的中央位置还设有向内弯折延伸的插片44,所述插片44插置于所述侧壁12的凸部19内侧,实现与绝缘本体10的固定,而所述安装臂42位于所述插片44的两侧且卡持于所述卡槽190内,并进一步向外弯折延伸,用于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而所述卡持臂43则朝向所述侧壁12内倾斜延伸,并卡持于所述凹部18内,所述卡持臂43为非弹性结构,其可用于与所述壳体30进行卡扣配合。如此,使得固定件40可以与侧壁12进行可靠稳固的连接,在各个方向上都实现了限位,既能将绝缘本体10牢固的固定在电路板上,也能给壳体30提供可靠牢固的卡扣力。所述壳体30设有扁平的基板31及自基板31两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弹性卡扣部32,所述基板31的顶表面设有向下凹陷或向上突起的操作部33。所述弹性卡扣部32包括自壳体20的两侧倾斜向下延伸出前卡脚34、后卡脚35及位于前卡脚34和后卡脚35之间的侧挡部36,其中,所述前卡脚34和后卡脚35均为弹性结构,其呈斜向内延伸,分别用于与所述固定件40的卡持臂43干涉配合,且在配合状态下,所述壳体30将会受到竖直方向上的限位而无法脱离绝缘本体10,而当需要拆下壳体30时,只需用力向上推动壳体30,便可使壳体30脱离与固定件40的卡扣。所述侧挡部36则遮挡于所述凸部19的外表面。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壳体30从所述绝缘本体10上取下后,所述柔性板可自上而下放入所述敞开式的容纳区14内,并且使得柔性板两侧的凹口受到所述限位块16的卡扣限位,这种由上而下的安装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横向插入的方式来说,能满足电路板全自动化导入的生产需求,可简化制程并节约成本。本技术通过采用上下按压式的壳体设计,使得壳体30与绝缘本体10的安装、拆卸变得更加简单,通过向上掀开壳体30,便可将所述敞开式的容纳区14呈现出来,使得柔性板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方便、快捷地装入或取出,无需现有技术中那种旋转盖板的操作,即便在空间狭小的场合下也能顺利完成电路板的装载或取出,而且柔性板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装入绝缘本体10内,更加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卡持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件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开口朝上的柔性板容纳区,所述壳体遮盖于所述容纳区上方且与所述固定件干涉配合,所述壳体和固定件均由金属件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弹性卡扣部,所述固定件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部干涉配合的卡持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卡持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件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开口朝上的柔性板容纳区,所述壳体遮盖于所述容纳区上方且与所述固定件干涉配合,所述壳体和固定件均由金属件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弹性卡扣部,所述固定件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部干涉配合的卡持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卡持臂卡持入所述绝缘本体内,且为非弹性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安装所述固定件的一对侧壁,所述卡持臂呈倾斜向下延伸并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板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朱昀姚宏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