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17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箱体,所述变压器箱体顶部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中间向上设有高压套管,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个接线柱,若干个所述接线柱均位于所述高压套管的一侧,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下方开口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盖住若干个所述接线柱,所述保护盒包括盒体以及盖设于所述盒体上侧的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防护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一侧壁设有若干个电缆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电缆位于盒体内部的部分不受外力影响,并且避免接线柱积灰和沾染油污,减少安全隐患增加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及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
技术介绍
试验变压器又称升压器,它是发电站、供配电系统及科研单位等广大用户的基本试验设备,用于对各种电气产品、电器元件、绝缘材料等进行规定电压下的绝缘强度试验,考核产品的绝缘水平,发现被试品的绝缘缺陷,衡量过电压的能力。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420717550.0的中国技术专利于2014年11月26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工频耐压试验的变压器及试验装置,变压器包括:均压球,变压组件,连接均压球和变压组件的高压套管,高压套管内设置有连接高压输出线,所述高压输出线一端连接变压组件的高压输出端,另一端位于均压球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但接线柱均暴露在壳体外部,一方面容易积油积灰,另一方面,当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操作或者误触,因缺少第二道防护,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提高整体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箱体,所述变压器箱体顶部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中间向上设有高压套管,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个接线柱,若干个所述接线柱均位于所述高压套管的一侧,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下方开口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盖住若干个所述接线柱,所述保护盒包括盒体以及盖设于所述盒体上侧的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防护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一侧壁设有若干个电缆接头。上述方案中,通过保护盒与防护盖组成密闭的容腔,将接线柱置于其中与外界隔离,当需要接线时,打开盒体上方的盒盖,将外部电缆穿过电缆接头,再将外部电缆的接线端与对应的接线柱固定连接,然后用电缆接头自带的锁紧部件卡紧电缆外部的绝缘层,使电缆与电缆接头稳定的连接,从而使电缆位于盒体内部的部分不受外力影响,最后关闭盒盖,使盒盖与盒体固定连接,避免接线柱积灰和沾染油污,减少安全隐患增加安全性。所述电缆接头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部的内连接座和设于所述盒体外部的外连接座,所述外连接座设有伸入到所述盒体内部的第一螺纹管,所述内连接座设有带内螺纹的圆柱内腔,所述内连接座与所述外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螺纹管螺接;所述内连接座和所述外连接座的尾端均固定连接有电缆卡箍。上述方案中,卡紧电缆的过程具体为,所述电缆卡箍包括第一半卡箍和第二半卡箍,所述第一半卡箍与所述第二半卡箍通过螺栓连接,其中第一半卡箍与内连接座或者外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二半卡箍通过螺栓与第一半卡箍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且随着螺栓的逐步拧紧,第一半卡箍与第二半卡箍之间也逐渐缩紧,直至卡紧位于第一半卡箍与第二半卡箍之间的电缆。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接地座,所述接地座包括竖直向上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连接有两个螺母。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盒体设置接地座,避免了在防护盖2上单独的设置接地接线柱,使用更方便。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包括第一次压接线柱、第二次压接线柱、第一测量接线柱、第二测量接线柱、高压尾接线柱;所述电缆接头的数量为5个,所述电缆接头与所述接线柱分别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上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折边,所述盒体的下侧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折边,所述盒盖设有与所述第一折边相匹配的第三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以及所述第三折边均设有若干螺孔,所述防护盖设有与所述第二折边对应的螺孔。所述接线柱包括与防护盖固定连接的绝缘柱,所述绝缘柱套接固定有导电螺纹柱,所述导电螺纹柱上螺接有两个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盒盖的上端面设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管内套接有导电芯杆,所述导电芯杆与所述第一螺纹管通过键槽连接或者过盈连接,所述外连接座包括远离所述盒体一侧设有的第二螺纹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管螺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内设有与所述导电芯杆匹配的导电凹槽。上述方案中,位于保护盒内的电缆一端与接线柱连接、电缆另一端插入到内连接座中,通过内连接座尾端的电缆卡箍固定,并且电缆内的电芯伸出与导电芯杆焊接,由于此时电缆已经通过内连接座尾端的电缆卡箍固定了,此焊点是不受力的,可以稳定的一直保持。另一方面,将插头从第二螺纹管拆下分离,将位于保护盒外的电缆插入到插头,并通过外连接座尾端的电缆卡箍固定,电缆内的电芯伸出与插头内的导电凹槽焊接,由于此时电缆已经通过外连接座尾端的电缆卡箍固定了,此焊点是不受力的,可以稳定的一直保持。再将插头拧入第二螺纹管,此时插头内的导电凹槽与导电芯杆紧密连接,外部电缆通过导电凹槽、导电芯杆与保护盒内的电缆连接,实现外部电缆的更快速接入和分拆;电缆插接过程中,保护盒始终与变压器箱体接触,当变压器箱体接地时,保护盒也始终接地,如果变压器箱体没有接地,也可以将保护盒的接地座的电缆通过电缆接头引出来接地,且又由于外连接座的插头外部是绝缘的,因此,即使由于因操作人员疏忽而带电插接,也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进一步提供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外连接座一侧通过绳索连接有接头盖,所述接头盖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管匹配的内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用电缆接头自带的锁紧部件卡紧电缆外部的绝缘层,使电缆与电缆接头稳定的连接,从而使电缆位于盒体内部的部分不受外力影响,增加安全性;保护盒盖住接线柱,避免接线柱积灰和沾染油污,减少安全隐患增加安全性。2、通过设置插头和第二螺纹管,外部电缆通过导电凹槽、导电芯杆与保护盒内的电缆连接,实现外部电缆的更快速接入和分拆;通过使保护盒接地,且外连接座的插头外部为绝缘,即使由于因操作人员疏忽或者因设备故障而带电插接,也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进一步提供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A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的保护盒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电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电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变压器箱体;2、防护盖;3、高压套管;4、保护盒;401、盒体;402、盒盖;5、接线柱;501、绝缘柱;502、导电螺纹柱;6、电缆接头;601、内连接座;602、外连接座;603、第一螺纹管;604、第二螺纹管;605、插头;606、导电凹槽;7、电缆卡箍;8、接地座;801、螺杆;9、第一折边;10、第二折边;11、第三折边;12、把手;13、导电芯杆;14、接头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箱体,所述变压器箱体顶部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中间向上设有高压套管,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个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接线柱均位于所述高压套管的一侧,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下方开口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盖住若干个所述接线柱,所述保护盒包括盒体以及盖设于所述盒体上侧的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防护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一侧壁设有若干个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部的内连接座和设于所述盒体外部的外连接座,所述外连接座设有穿过所述盒体的侧壁、伸入到所述盒体内部的第一螺纹管,所述内连接座设有带内螺纹的圆柱内腔,所述内连接座与所述外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螺纹管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箱体,所述变压器箱体顶部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中间向上设有高压套管,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个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接线柱均位于所述高压套管的一侧,所述防护盖的上侧还设有下方开口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盖住若干个所述接线柱,所述保护盒包括盒体以及盖设于所述盒体上侧的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防护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一侧壁设有若干个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部的内连接座和设于所述盒体外部的外连接座,所述外连接座设有穿过所述盒体的侧壁、伸入到所述盒体内部的第一螺纹管,所述内连接座设有带内螺纹的圆柱内腔,所述内连接座与所述外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螺纹管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座和所述外连接座的尾端均固定连接有电缆卡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流耐压测试的试验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管内套接有导电芯杆,所述导电芯杆与所述第一螺纹管通过键槽连接或者过盈连接,所述外连接座包括远离所述盒体一侧设有的第二螺纹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管螺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内设有与所述导电芯杆匹配的导电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交流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南瑞高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