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66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解决了液体加热不均和断流干烧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外加热管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形成供液体流动的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内设有螺旋状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环绕在内加热体的外侧以带动液体在加热流道内螺旋翻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扰流结构引导加热流道内的液体呈现螺旋翻滚,不仅单位体积的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利于液体完全烧开,而且加热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蒸汽急剧膨胀而断流引发干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电
,特别是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为提高即热加热管的加热效率,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内外加热的液体加热管,包括内加热管和套设于内加热管外侧的外加热管,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之间设有供液体流动的加热流道,从而同时对加热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内外加热,但存在加热流道的液体内容易加热不均的问题,特别地,局部高温会使液体快速加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急剧膨胀而引发干烧、喷汽和断流,不仅对整个液体加热管的损伤大,而且无法保证液体整体烧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单位体积的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利于液体完全烧开,同时,液体扰动也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蒸汽急剧膨胀而断流引发干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外加热管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形成供液体流动的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内设有螺旋状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环绕在内加热体的外侧以带动液体在加热流道内螺旋翻滚。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之间的径向间距H为0.5mm~2mm。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在径向上相对于外加热管靠近内加热体。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为扰流弹簧,扰流弹簧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与内加热体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弹簧抱紧内加热体。进一步的,所述外加热管的两端设有与内加热体密封配合的密封端盖,密封端盖上设有限制扰流弹簧轴向移动的抵触面,抵触面沿轴向与扰流弹簧的端部抵触。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为盘绕在内加热体的外周侧面上的扰流凸筋,扰流凸筋与内加热体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在轴向上的长度不小于外加热管的轴向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和出水孔之间的间距D大于扰流结构在轴向上的长度L。进一步的,所述内加热体为碳纤维加热管,外加热管为纳米膜加热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一方面,加热流道内的液体位于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之间,从而对加热流道内的液体内外加热,其加热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加热流道内设置扰流结构,扰动加热流道内的液体,保证更多液体可以与外加热管和内加热体接触,加热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液体未完全烧开;同时,扰流结构为螺旋状,引导加热流道内的液体呈现螺旋翻滚,不仅增加了液体在加热流道内的流动路程,单位体积的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利于液体完全烧开,而且液体扰动也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蒸汽急剧膨胀而断流引发干烧,保证加热流道内的液体可以均匀吸收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保证整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和加热质量。2、当径向间距H小于0.5m时,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之间的间距过小,从而扰流结构对液体的阻力大,液体流量小且流动稳定性差,影响液体加热装置的出水效率,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之间也容易形成空泡而引发外加热管的干烧;当径向间距H大于2mm时,扰流结构的扰流效果差,无法保证加热流道内的液体整体呈现螺旋翻滚。3、扰流结构在径向上相对于外加热管靠近内加热体。既能保证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径向间距H,又能避免加热流道的径向宽度过大,利于减小了整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占用空间,当然,也促进加热流道的内层液体流动,防止蒸汽聚集膨胀而引发局部干烧。4、扰流弹簧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与内加热体同轴设置。扰流弹簧作为扰流结构,不仅简化了自身的结构,方便加工制造,而且扰流弹簧可以沿轴向伸缩,其安装定位方便,利于降低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的加工精度。5、所述扰流弹簧抱紧内加热体,从而内加热体作为限位件,限制扰流弹簧在径向上摆动,防止其扰流不均,也避免扰流弹簧与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之间撞击而产生异响,可靠性更高,出水稳定性也更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图(安装支架);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图(去除支架);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液体加热装置在扰流凸筋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内加热体1、外加热管2和安装于外加热管2外侧的支架6,外加热管2套设于内加热体1的外侧并形成供液体流动的加热流道3,所述加热流道3内设有螺旋状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环绕在内加热体1的外侧以带动液体在加热流道3内螺旋翻滚。一方面,加热流道3内的液体位于内加热体1和外加热管2之间,从而对加热流道3内的液体内外同时加热,其加热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加热流道3内设置扰流结构,扰动加热流道3内的液体,保证更多液体可以与外加热管2和内加热体1接触,加热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液体未完全烧开;同时,扰流结构为螺旋状,引导加热流道3内的液体呈现螺旋翻滚,不仅增加了液体在加热流道3内的流动路程,单位体积的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利于液体完全烧开,而且液体扰动也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蒸汽急剧膨胀而断流引发干烧,保证加热流道3内的液体可以均匀吸收内加热体1和外加热管2产生的热量,保证整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和加热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2之间的径向间距H为0.5mm~2mm,既能避免外加热管2干烧,又能保证扰流效果。当径向间距H小于0.5m时,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2之间的间距过小,从而扰流结构对液体的阻力大,液体流量小且流动稳定性差,影响液体加热装置的出水效率,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2之间也容易形成空泡而引发外加热管2的干烧;当径向间距H大于2mm时,扰流结构的扰流效果差,无法保证加热流道3内的液体整体呈现螺旋翻滚,蒸汽容易在加热流道3的外层聚集膨胀而引发局部断流。为保证加热流道3内层液体的扰动效果,所述扰流结构在径向上相对于外加热管2靠近内加热体1。既能保证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2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径向间距H,又能避免加热流道3的径向宽度过大,利于减小了整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占用空间,当然,也促进加热流道3的内层液体流动,防止蒸汽聚集膨胀而引发局部干烧。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结构为扰流弹簧4,扰流弹簧4套设于内加热体1的外侧并与内加热体1同轴设置。扰流弹簧4作为扰流结构,不仅简化了自身的结构,方便加工制造,而且扰流弹簧4可以沿轴向伸缩,其安装定位方便,利于降低内加热体1和外加热管2的加工精度。为避免扰流弹簧4在径向上摆动,所述扰流弹簧4抱紧内加热体1,从而内加热体1作为限位件,限制扰流弹簧4在径向上摆动,防止其扰流不均,也避免扰流弹簧4与内加热体1和外加热管2撞击而产生异响,可靠性更高,出水稳定性也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加热管2的两端设有与内加热体1密封配合的密封端盖5,密封端盖5上设有限制扰流弹簧4轴向移动的抵触面,抵触面沿轴向与扰流弹簧4的端部抵触。从而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外加热管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形成供液体流动的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内设有螺旋状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环绕在内加热体的外侧以带动液体在加热流道内螺旋翻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加热体和外加热管,外加热管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形成供液体流动的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内设有螺旋状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环绕在内加热体的外侧以带动液体在加热流道内螺旋翻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与外加热管之间的径向间距H为0.5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在径向上相对于外加热管靠近内加热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扰流弹簧,扰流弹簧套设于内加热体的外侧并与内加热体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均匀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弹簧抱紧内加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均匀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楼伟尉迟衍敏郭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