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43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5
螺线管(100、100a、100b)具备:线圈(20),通电而产生磁力;筒状的滑动芯(60),配置在上述线圈的内周面;柱状的柱塞(30),配置在上述滑动芯的内周面,在轴向(AD)上滑动;有底筒状的磁轭(10、10a、10b),具有筒部(12)和底部(14);磁吸引芯(50),与上述柱塞的前端面(32)对置而配置,将上述柱塞磁吸引;及磁通授受部件(80),配置在与上述底部对置的上述滑动芯的端部(62)的外周侧,进行上述滑动芯与上述磁轭之间的磁通的授受;上述柱塞的上述基端面的沿着上述轴向的位置,在上述柱塞最靠近于上述磁吸引芯的状态下,与上述滑动芯的上述端部的沿着上述轴向的位置相同,或与上述端部相比位于沿着上述轴向靠上述底部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螺线管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8年10月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87067号,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螺线管。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在通过通电产生磁力的线圈的内侧、柱塞在定子芯的内周滑动的螺线管。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线管,在定子芯的外周配置有磁性体的环形芯。由此,使磁轭等的磁回路部件与定子芯经由环形芯而磁结合,抑制了起因于磁回路部件与定子芯之间的组装间隙的磁力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693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线管,在线圈中流过比较大的电流、柱塞非常靠近磁吸引芯的状态下,柱塞的与磁吸引芯侧相反侧的端部处的磁通授受面积减小,螺线管的推力有可能下降。因此,希望有能够在柱塞非常靠近磁吸引芯的状态下抑制螺线管的推力的下降的技术。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形态实现。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提供一种螺线管。该螺线管具备:线圈,通过通电产生磁力;筒状的滑动芯,被配置在上述线圈的内周面;柱状的柱塞,被配置在上述滑动芯的内周面,在轴向上滑动;有底筒状的磁轭,具有沿着上述轴向的筒状的筒部、以及与上述筒部相连并在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且与上述柱塞的基端面对置的底部,上述有底筒状的磁轭收容上述线圈、上述滑动芯和上述柱塞;磁吸引芯,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柱塞的前端面对置而配置,通过上述线圈产生的磁力,将上述柱塞磁吸引;以及磁通授受部件,被配置在与上述底部对置的上述滑动芯的端部的外周侧,进行上述滑动芯与上述磁轭之间的磁通的授受;上述柱塞的上述基端面的沿着上述轴向的位置,在上述柱塞最靠近于上述磁吸引芯的状态下,与上述滑动芯的上述端部的沿着上述轴向的位置相同,或相比于上述端部沿着上述轴向靠上述底部侧。根据该形态的螺线管,由于柱塞的基端面的沿着轴向的位置,在柱塞最靠近于磁吸引芯的状态下,与滑动芯的端部的沿着轴向的位置相同或比端部沿着轴向靠底部侧,所以能够抑制通过柱塞的冲程量(沿着轴向的移动量)而滑动芯与柱塞的重叠量变动。因此,能够抑制在柱塞非常靠近于磁吸引芯的状态下滑动芯与柱塞之间的磁通授受面积减小,能够抑制螺线管的推力的下降。本公开还能够以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以电磁阀、螺线管的制造方法等的形态实现。附图说明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通过下述详细的记述会变得更明确。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螺线管的线性电磁阀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用来说明螺线管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用来说明通电状态的螺线管的说明图。图4是用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螺线管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5是用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螺线管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A.第1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螺线管100被应用于线性电磁阀300,作为使滑阀200驱动的致动器发挥功能。线性电磁阀300被用于控制向未图示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机供给的液压油的油压,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油压回路中。线性电磁阀300具备沿着中心轴AX相互排列配置的滑阀200和螺线管100。另外,在图1及图2中表示非通电状态的螺线管100及线性电磁阀300。本实施方式的线性电磁阀300是常闭型,但也可以是常开型。滑阀200调整后述的多个油口214的连通状态及开口面积。滑阀200具备套筒210、滑柱220、弹簧230和调节螺杆240。套筒2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观形状。在套筒210,形成有沿着中心轴AX贯通的插入孔212、以及与插入孔212连通而在径向上开口的多个油口214。在插入孔212中被插入滑柱220。多个油口214沿着与中心轴AX平行的方向(以下也称作“轴向AD”)相互排列而形成。在多个油口214,例如对应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而接受油压的供给的输入口、与未图示的离合器等连通而供给油压的输出口、将液压油排出的泄流口等。在套筒210的螺线管100侧的端部,形成有凸缘部216。凸缘部216朝向径向外侧扩径,被与后述的螺线管100的磁轭10相互固定。滑柱220具有沿着轴向AD排列配置有多个大径部222和小径部224的大致棒状的外观形状。滑柱220在插入孔212的内部沿着轴向AD滑动,根据大径部222和小径部224的沿着轴向AD的位置,调整多个油口214的连通状态及开口面积。在滑柱220的一端,抵接而配置有用来将螺线管100的推力向滑柱220传递的轴90。在滑柱220的另一端,配置有弹簧230。弹簧230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将滑柱220在轴向AD上推压而向螺线管100侧施力。调节螺杆240与弹簧230抵接而配置,调整相对于套筒210的拧入量,从而调整弹簧230的弹簧载荷。图1及图2所示的螺线管100被未图示的电子控制装置通电控制,驱动滑阀200。螺线管100具备磁轭10、线圈20、柱塞30、定子芯40和磁通授受部件80。如图1所示,磁轭10由磁性体的金属形成,构成螺线管100的外廓。磁轭10具有有底筒状的外观形状,收容线圈20、柱塞30、定子芯40和磁通授受部件80。磁轭10具有筒部12、底部14和开口部17。筒部12具有沿着轴向AD的大致筒状的外观形状。底部14在筒部12的与滑阀200侧相反侧的端部处与轴向AD垂直地形成。另外,底部14并不限于与轴向AD垂直,也可以是大致垂直地形成,也可以是与轴向AD交叉而形成。在底部14的大致中央,在磁轭10的内侧形成有在轴向AD上凹陷的凹部16。凹部16构成为,能够收容后述的柱塞30的基端面34。开口部17形成在筒部12的滑阀200侧的端部。在螺线管100的结构部件被组装到磁轭10的内部之后,将开口部17与滑阀200的凸缘部216敛缝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10通过压力成形而形成,但也可以通过铸造等的任意的成形方法来形成。线圈20在被配置在磁轭10的筒部12的内侧的树脂制的绕线管22上,卷绕被施以了绝缘包覆的导线而构成。构成线圈20的导线的端部连接在连接端子24。连接端子24被配置在连接器26的内部。连接器26被配置在磁轭10的外周部,经由未图示的连接线进行螺线管100与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气性的连接。线圈20通过被通电而产生磁力,形成经过磁轭10的筒部12及底部14、磁通授受部件80、后述的定子芯40的滑动芯60、柱塞30、后述的定子芯40的磁吸引芯50及凸缘54的环状的磁通流(以下也称作“磁回路”)。在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不执行向线圈20的通电,没有形成磁回路。柱塞30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观形状,由磁性体的金属构成。柱塞30在被配置于线圈20的内周面的后述的滑动芯60的内周面上沿轴向AD滑动。在柱塞30的滑阀200侧的端面(以下也称作“前端面32”),抵接配置有上述的轴90。由此,柱塞30通过被传递给滑柱220的弹簧230的施力而沿着轴向AD向磁轭10的底部14侧施力。与前端面32相反侧的端面(以下也称作“基端面34”)与磁轭10的底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线管(100、100a、100b),/n具备:/n线圈(20),通过通电产生磁力;/n筒状的滑动芯(60),被配置在上述线圈的内周面;/n柱状的柱塞(30),被配置在上述滑动芯的内周面,在轴向(AD)上滑动;/n有底筒状的磁轭(10、10a、10b),具有沿着上述轴向的筒状的筒部(12)、以及与上述筒部相连并在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与上述柱塞的基端面(34)对置的底部(14),上述磁轭收容上述线圈、上述滑动芯和上述柱塞;/n磁吸引芯(50),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柱塞的前端面(32)对置而配置,通过上述线圈产生的磁力,将上述柱塞磁吸引;以及/n磁通授受部件(80),被配置在与上述底部对置的上述滑动芯的端部(62)的外周侧,进行上述滑动芯与上述磁轭之间的磁通的授受;/n上述柱塞的上述基端面的沿着上述轴向的位置,在上述柱塞最靠近于上述磁吸引芯的状态下,与上述滑动芯的上述端部的沿着上述轴向的位置相同,或与上述端部相比沿着上述轴向靠上述底部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02 JP 2018-1870671.一种螺线管(100、100a、100b),
具备:
线圈(20),通过通电产生磁力;
筒状的滑动芯(60),被配置在上述线圈的内周面;
柱状的柱塞(30),被配置在上述滑动芯的内周面,在轴向(AD)上滑动;
有底筒状的磁轭(10、10a、10b),具有沿着上述轴向的筒状的筒部(12)、以及与上述筒部相连并在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与上述柱塞的基端面(34)对置的底部(14),上述磁轭收容上述线圈、上述滑动芯和上述柱塞;
磁吸引芯(50),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柱塞的前端面(32)对置而配置,通过上述线圈产生的磁力,将上述柱塞磁吸引;以及
磁通授受部件(80),被配置在与上述底部对置的上述滑动芯的端部(62)的外周侧,进行上述滑动芯与上述磁轭之间的磁通的授受;
上述柱塞的上述基端面的沿着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裕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