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42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弹簧技术领域的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包括上顶座和下底座,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外包袋,外包袋中间固定连接有中间盘,中间盘和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撑柱,中间盘和上顶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软弹簧,中间盘和下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上顶座之间和下底座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均设有润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回弹效果较好,不易塌陷,提供竖直支撑,使得整体形状保持较好,不易走形,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
本技术涉及弹簧
,具体为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通过自身受力压缩或拉伸之后回弹的零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沙发为了提高舒适度,因此也使用弹簧来实现上述目标;现有的弹簧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弹簧受力变形,长时间使用弹簧容易受损变形,甚至弹簧与沙发四周内表面摩擦使其破损,单独的弹簧在使用中,无法改变弹力,无法使人们的不同姿势得到不一样的舒适感。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弹簧受力变形,长时间使用弹簧容易受损变形,甚至弹簧与沙发四周内表面摩擦使其破损,单独的弹簧在使用中,无法改变弹力,无法使人们的不同姿势得到不一样的舒适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包括上顶座和下底座,所述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外包袋,所述外包袋中间固定连接有中间盘,所述中间盘和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撑柱,所述中间盘和上顶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软弹簧,所述中间盘和下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上顶座之间和下底座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均设有润滑组件。优选的,所述上顶座和下底座均为轻质圆盘,所述外包袋为柔性袋。优选的,所述中间盘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所述伸缩支撑柱一端位于缓冲筒内且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撑柱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内杆位于外筒内且与之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外筒和中间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为塑料柔性套,所述外筒和内杆之间注有润滑油。优选的,所述软弹簧的劲度系数小于支撑弹簧进度系数,所述支撑弹簧为梭形。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组端杆和中间球,所述端杆球接在中间球两侧,所述端杆均球接有上顶座或下底座。优选的,所述端杆外壁设有封油套,所述封油套两端固定连接在上顶座或下底座侧壁,所述封油套为塑料柔性套。优选的,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润滑槽,所述润滑槽与连接组件连通。优选的,所述润滑槽侧壁相连通有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端部转动连接有润滑球,所述润滑球与连接组件的端杆端部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加强每组弹簧系统之间的连接,当其中一个上顶座受力压缩下陷时,通过其周边的连接组件带动周围的弹簧系统也受一定程度压缩,使得周围弹簧系统变形较为平缓,在移除受力时,整体回弹效果较好,不易塌陷。2.本技术通过内部设有的伸缩支撑柱加强上顶座和下底座之间的支撑,同时通过中间盘削弱一定的刚度,使得支撑稳定同时具有柔软的性能,当上顶座受力下降时,先作用于软弹簧,其变形较为轻易,给人一种柔软包裹的感觉,然后再作用于支撑弹簧,提供稳定支撑,和较强的回弹性能,使得坐卧更为舒适,同时内杆收缩在外筒内,避免弹簧系统歪斜变形,提供竖直支撑,使得整体形状保持较好,不易走形。3.通过内杆和外筒之间注有的润滑油,使得伸缩支撑柱收缩顺畅,密封套避免内部润滑油泄露或沾染到外部;通过独立外包袋将弹簧包在内,避免之间干涉或变形凸出等;通过设有的润滑组件避免再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侧视角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角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侧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顶座,2-下底座,3-外包袋,4-中间盘,5-伸缩支撑柱,6-软弹簧,7-支撑弹簧,8-缓冲筒,9-缓冲弹簧,10-外筒,11-内杆,12-密封套,13-端杆,14-中间球,15-封油套,16-润滑槽,17-润滑通道,18-润滑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包括上顶座1和下底座2,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外包袋3,外包袋3中间固定连接有中间盘4,中间盘4和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撑柱5,中间盘4和上顶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软弹簧6,中间盘4和下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上顶座1之间和下底座2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均设有润滑组件。其中,上顶座1和下底座2均为轻质圆盘,外包袋3为柔性袋。中间盘4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8,伸缩支撑柱5一端位于缓冲筒8内且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伸缩支撑柱5包括外筒10和内杆11,内杆11位于外筒10内且与之滑动连接。外筒10和中间盘4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套12,密封套12为塑料柔性套,外筒10和内杆11之间注有润滑油。软弹簧6的劲度系数小于支撑弹簧7进度系数,支撑弹簧7为梭形。其中,连接组件包括两组端杆13和中间球14,端杆13球接在中间球14两侧,端杆13均球接有上顶座1或下底座2。端杆13外壁设有封油套15,封油套15两端固定连接在上顶座1或下底座2侧壁,封油套15为塑料柔性套。润滑组件包括润滑槽16,润滑槽16与连接组件连通。润滑槽16侧壁相连通有润滑通道17,润滑通道17端部转动连接有润滑球18,润滑球18与连接组件的端杆13端部接触。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如图1-2所示,本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加强每组弹簧系统之间的连接,当其中一个上顶座1受力压缩下陷时,通过其周边的连接组件带动周围的弹簧系统也受一定程度压缩,通过端杆13在上顶座1和下底座2的转动和端杆13之间通过中间球14的球接,获得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周围弹簧系统变形较为平缓,在移除受力时,整体回弹效果较好,不易塌陷。如图1、3、4所示,本技术通过内部设有的伸缩支撑柱5加强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的支撑,同时通过中间盘14削弱一定的刚度,使得支撑稳定同时具有柔软的性能,当上顶座1受力下降时,先作用于软弹簧6,其变形较为轻易,给人一种柔软包裹的感觉,然后再作用于支撑弹簧7,提供稳定支撑,和较强的回弹性能,使得坐卧更为舒适,同时内杆11收缩在外筒10内,避免弹簧系统歪斜变形,提供竖直支撑,使得整体形状保持较好,不易走形。如图1-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座(1)和下底座(2),所述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外包袋(3),所述外包袋(3)中间固定连接有中间盘(4),所述中间盘(4)和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撑柱(5),所述中间盘(4)和上顶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软弹簧(6),所述中间盘(4)和下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所述上顶座(1)之间和下底座(2)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均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润滑槽(16),所述润滑槽(16)与连接组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座(1)和下底座(2),所述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外包袋(3),所述外包袋(3)中间固定连接有中间盘(4),所述中间盘(4)和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撑柱(5),所述中间盘(4)和上顶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软弹簧(6),所述中间盘(4)和下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所述上顶座(1)之间和下底座(2)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上顶座(1)和下底座(2)之间均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润滑槽(16),所述润滑槽(16)与连接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座(1)和下底座(2)均为轻质圆盘,所述外包袋(3)为柔性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4)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8),所述伸缩支撑柱(5)一端位于缓冲筒(8)内且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支撑的组合弹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柱(5)包括外筒(10)和内杆(11),所述内杆(11)位于外筒(10)内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明汪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泰恩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