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28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涉及涡轮机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涡轮的蜗壳流道出口与叶轮流道入口不对中的技术问题。该涡轮包括蜗壳和转动叶轮,蜗壳内部设置有安装腔,转动叶轮位于安装腔内;蜗壳包括相互连接的蜗壳静子件和静子固定件,转动叶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叶轮,转轴与静子固定件相对固定,叶轮绕转轴转动;叶轮上设置有叶轮流道,蜗壳静子件上设置有蜗壳流道,蜗壳静子件与静子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的相对两个表面分别抵接蜗壳静子件与静子固定件,叶轮流道的入口与蜗壳流道的出口对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蜗壳流道出口和叶轮流道入口的不对中现象,保证了涡轮的效率和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
本技术涉及涡轮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涡轮。
技术介绍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被视为未来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诸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涡轮是布雷顿循环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当涡轮输出功率较小(输出功率≤3000kW)时,涡轮通常采用向心式涡轮形式。涡轮包括蜗壳和叶轮,超临界CO2从蜗壳外部流道进入蜗壳,在蜗壳流道内部进行转向,从蜗壳流道出口流出后又从叶轮流道入口进入叶轮流道,然后在叶轮流道中膨胀,驱动叶轮转动做功。然而,由于涡轮处于高温、高压、高转速的环境,所以会经常发生涡壳流道出口与叶轮流道入口不对中的现象,影响涡轮的效率及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涡轮,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蜗壳流道出口和叶轮流道入口的不对中现象,并且减少了超临界CO2在叶轮流道入口的端部损失和二次流损失,保证了涡轮的效率和输出功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包括蜗壳和转动叶轮,蜗壳内部设置有安装腔,转动叶轮位于安装腔内;蜗壳包括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和转动叶轮,所述蜗壳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转动叶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蜗壳包括相互连接的蜗壳静子件和静子固定件,所述转动叶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叶轮,所述转轴与所述静子固定件相对固定,所述叶轮绕所述转轴转动;/n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叶轮流道,所述蜗壳静子件上设置有蜗壳流道,所述蜗壳静子件与所述静子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相对两个表面分别抵接所述蜗壳静子件与所述静子固定件,所述叶轮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蜗壳流道的出口对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和转动叶轮,所述蜗壳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转动叶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蜗壳包括相互连接的蜗壳静子件和静子固定件,所述转动叶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叶轮,所述转轴与所述静子固定件相对固定,所述叶轮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叶轮流道,所述蜗壳静子件上设置有蜗壳流道,所述蜗壳静子件与所述静子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相对两个表面分别抵接所述蜗壳静子件与所述静子固定件,所述叶轮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蜗壳流道的出口对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子固定件与所述叶轮流道的入口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蜗壳静子件与所述蜗壳流道的出口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所述垫片的厚度为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厚度可调,所述垫片包括至少两个垫体,相邻两个垫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远离所述第二垫体的表面抵接所述静子固定件,所述第二垫体远离所述第一垫体的表面抵接所述蜗壳静子件;
所述第一垫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垫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垫体的外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垫体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并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连接件和位于所述第二垫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赵磊张少锋张胜龙魏掌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朝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