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23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包括窗框、玻璃、进风道、送风风机、排风道和排风风机,所述进风道和排风道均设在窗框内,所述进风道和排风道通过导热隔体分开。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风时,空气在进风道和排风道内通过导热隔体进行热交换,以通过进风道内的空气将排风道内气体的大部分热能送回室内,从而防止室内的热能大量的散失,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
本技术涉建筑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
技术介绍
建筑通风是通过风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或者是将室内的空气抽出,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从而提高室内的居住或办公舒适度。在高寒地区,由于环境温度低,通常通过在室内开起暖风、暖灯等其他加热设备对室温进行加热,导致室内外温度差高达20~50℃;若不进行通风则室内空气质量差,若直接进行开窗换气,则造成室内热能的大量散失,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高寒地区室内通风造成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以在通风时使室内外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以防止室内热能的大量散失,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的特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包括窗框、玻璃、进风道、送风风机、排风道和排风风机,所述进风道和排风道均设在窗框内,所述进风道和排风道通过导热隔体分开。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送风风机抽取室外的空气,以使室外的空气经进风道送入室内,同时通过排风风机抽取室内的空气,以使室内的空气经排风道送至室外,以进行双向通风,从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空气在流经进风道和排风道时通过导热隔体的导热作用,实现进风道内的空气和排风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通过进风道内的空气将排风道内气体的大部分热能送回室内,从而防止室内的热能大量的散失。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道和排风道均环绕窗框设置,以增长进风道内的空气和排风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时间,进一步的提高室内空气热能的回收率。优选的,所述导热隔体为瓦楞形,以使进风道内的空气和排风道内的空气有足够的热交换面积,同时增加进风和排风的阻尼延长热交换时间,进一步减少室内空气热能的散失量。进一步的,所述窗框外侧覆盖有隔热层,以减小室内空气的热能通过窗框散失的量。作为隔热层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层为泡沫板。优选的,所述玻璃设有两层,以减小室内空气的热能通过玻璃散失的量。作为导热隔体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热隔体为铜片。为确保导热隔热有足够的导热率,所述导热隔体的厚度为0.2~1mm。优选的,所述排风道的排风进口位于窗框上端,所述进风道的进风出口位于窗框下端,以防止进风道内的气体进入室内便被排风风机抽走,进而确保双向通风窗的通风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通风时,空气在进风道和排风道内通过导热隔体进行热交换,以通过进风道内的空气将排风道内气体的大部分热能送回室内,从而防止室内的热能大量的散失,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的特点。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窗框,2-玻璃,3-进风道,4-送风风机,5-排风道,6-排风风机,7-导热隔体,8-隔热层,9-排风进口,10-进风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包括窗框1、玻璃2、进风道3、送风风机4、排风道5和排风风机6,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均设在窗框1内,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通过导热隔体7分开。具体来说,所述送风风机4可以安装在进风道3内,或装在进风道3的进风出口10内;所述排风风机6安装在排风道5内,或安装在排风道6的排风进口9内。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外部空气温度低时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行,所述送风风机4和排风风机6均安装在窗框1位于室内的一侧。其中,进风道3的进风进口和排风道5的排风出口均设在窗框1位于室外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均环绕窗框1设置,以增长进风道3内的空气和排风道5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时间,进一步的提高室内空气热能的回收率。优选的,所述导热隔体7为瓦楞形,以使进风道3内的空气和排风道5内的空气有足够的热交换面积,同时增加进风和排风的阻尼延长空气换时间,进一步减少室内空气热能的散失量。进一步的,所述窗框1外侧覆盖有隔热层8,以减小室内空气的热能通过窗框1散失的量。作为隔热层8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层8为泡沫板。优选的,所述玻璃2设有两层,以减小室内空气的热能通过玻璃2散失的量。作为导热隔体7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热隔体7为铜片。为确保导热隔热有足够的导热率,所述导热隔体7的厚度为0.2~1mm。优选的,所述排风道5的排风进口9位于窗框1上端,所述进风道3的进风出口10位于窗框1下端,以防止进风道3内的气体进入室内便被排风风机6抽走,进而确保双向通风窗的通风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送风风机4抽取室外的空气,以使室外的空气经进风道3送入室内,同时通过排风风机6抽取室内的空气,以使室内的空气经排风道5送至室外,以进行双向通风,从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空气在流经进风道3和排风道5时通过导热隔体7的导热作用,实现进风道3内的空气和排风道5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通过进风道3内的空气将排风道5内气体的大部分热能送回室内,从而防止室内的热能大量的散失。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包括窗框(1)、玻璃(2)、进风道(3)、送风风机(4)、排风道(5)和排风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均设在窗框(1)内,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通过导热隔体(7)分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包括窗框(1)、玻璃(2)、进风道(3)、送风风机(4)、排风道(5)和排风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均设在窗框(1)内,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通过导热隔体(7)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3)和排风道(5)均环绕窗框(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隔体(7)为瓦楞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双向通风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外侧覆盖有隔热层(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永忠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