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12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包括脚手板等,脚手板由包括脚手板本体和两个板状的封头板,所述脚手板本体包括用于提供支撑面的面板和由所述面板的两个长边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向下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板状的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与所述面板的长边平行且对齐,所述封头板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匹配的第一缺口,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拼装且拼装后每一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如此,脚手板侧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
本技术涉及爬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爬架的脚手板都是由面板和四周的矩形框体组成,矩形框体上开孔,以拓展连接其他结构,这种矩形框体开孔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包括脚手板、立杆、防护网、动力系统、导轨和多个附墙导座,所述脚手板由包括脚手板本体和两个板状的封头板,所述脚手板本体包括用于提供支撑面的面板和由所述面板的两个长边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向下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板状的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与所述面板的长边平行且对齐,所述封头板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匹配的第一缺口,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拼装且拼装后每一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优选地,所述封头板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了上、下两排封头板连接孔,且上排的封头板连接孔和下排的封头板连接孔错位设置。优选地,每一所述侧板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一排侧板连接孔,所述一排侧板连接孔位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上方。优选地,所述脚手板还包括分布于两个所述的封头板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的封头板的一组加强管,所述一组加强管位于所述面板的下方,所述一组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上方。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底面设置有断面呈倒T型的面板加强筋条,所述封头板的顶部的长边开设有与所述板加强筋匹配的第二缺口,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拼装后,每一所述面板加强筋条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二缺口。优选地,所述加强管是铝合金挤压成型,所述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焊接固定,所述加强管的顶部与所述面板加强筋条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封头板是铝合金挤压成型,所述封头板与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拼装后焊接固定;所述脚手板本体是由多个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并排拼合后焊接固定,所述多个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并排拼合后共同提供所述面板,且位于两侧的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分别提供所述侧板。优选地,相邻的两个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通过一对扣合部扣接,所述封头板的顶部的长边开设有与所述一对扣合部匹配的第三缺口,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拼装后,所述一对扣合部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三缺口。本技术的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爬架中的脚手板的两侧是板状的侧板,前后两端是两个板状的封头板,侧板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封头板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侧板加强筋条匹配的第一缺口,两个封头板与面板、侧板通过拼装方式组装,拼装后侧板加强筋条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侧板加强筋条既起到加强侧板强度的作用,又可以与封头板实现拼装,侧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爬架中的脚手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脚手板去除掉封头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本技术总的思路是:爬架中的脚手板的两侧是板状的侧板,前后两端是两个板状的封头板,侧板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封头板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侧板加强筋条匹配的第缺口,两个封头板与面板、侧板通过拼装方式组装,拼装后侧板加强筋条卡入对应的缺口,侧板加强筋条既起到加强侧板强度的作用,又可以与封头板实现拼装,整个脚手板组装方式简单。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施例的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包括脚手板、立杆、防护网、动力系统、导轨和多个附墙导座,多层脚手板的排布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以及立杆的长度方向均一致,导轨设置在所述多层脚手板的内侧,两排立杆分布并连接于所述多层脚手板的内侧和外侧,每一排立杆均沿所述脚手板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多层脚手板的外侧的相邻两个立杆之间连接有所述防护网。导轨穿过多个附墙导座,动力系统带动导轨提升,导轨、立杆、防护网等结构也是本领域既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着重对脚手板部分进行了改进。参考图1-2,脚手板包括脚手板本体和与脚手板本体前后两端连接的两个板状的封头板11。所述脚手板本体包括用于提供支撑面的面板3和由所述面板3的两个长边沿垂直于面板3的方向向下垂直延伸形成的左右两个板状的侧板2。其中,所述封头板1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了上、下两排封头板连接孔11、12,且上排的封头板连接孔11和下排的封头板连接孔12错位设置。封头板连接孔11、12的存在主要是便于脚手板与其他结构的连接以及便于脚手板之间的拓展连接。可以根据承载能力的要求,选择封头板连接孔11或是下排的封头板连接孔12。每一所述侧板2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22,侧板加强筋条22为矩形条状,所述侧板加强筋条22与所述面板3的长边平行且对齐,所述封头板1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22匹配的矩形的第一缺口13,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1拼装且拼装后每一所述侧板加强筋条22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13。所述面板3的底面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包括脚手板、立杆、防护网、动力系统、导轨和多个附墙导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由包括脚手板本体和两个板状的封头板,所述脚手板本体包括用于提供支撑面的面板和由所述面板的两个长边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向下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板状的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与所述面板的长边平行且对齐,所述封头板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匹配的第一缺口,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拼装且拼装后每一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板式脚手板的爬架,包括脚手板、立杆、防护网、动力系统、导轨和多个附墙导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由包括脚手板本体和两个板状的封头板,所述脚手板本体包括用于提供支撑面的面板和由所述面板的两个长边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向下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板状的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内侧凸出有侧板加强筋条,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与所述面板的长边平行且对齐,所述封头板的两个短边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匹配的第一缺口,所述脚手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封头板拼装且拼装后每一所述侧板加强筋条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板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了上、下两排封头板连接孔,且上排的封头板连接孔和下排的封头板连接孔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板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一排侧板连接孔,所述一排侧板连接孔位于所述侧板加强筋条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还包括分布于两个所述的封头板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的封头板的一组加强管,所述一组加强管位于所述面板的下方,所述一组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晏吕光利谢先富陈恒飞朱庚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