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93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灌注桩,灌注桩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腰梁,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冠梁,腰梁与冠梁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灌注桩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与腰梁、冠梁固定连接;灌注桩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旋喷桩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内河道堤防沿线建筑物较为密集,河道综合整治及堤防改造时,房屋征迁困难,用地空间有限,河堤护岸建设成为直立的硬质护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安全的水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城市已着手改造现状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生态性较差的硬质护岸。通常采用水工挡土墙或排桩+混凝土挂板结构或生态袋(植草带)等结构。上述岸墙结构的缺点如下:1、采用水工挡土墙结构,需要很大的施工工作面及开挖放坡空间,通常在临近建筑物的情况下,难以实施;2、采用排桩+混凝土挂板结构,存在岸墙建成后全为混凝土硬质岸墙,生态和景观性较差,不符合现代生态治理河道的理念;3、采用生态袋(植草带)结构,需要进行放坡开挖,成型后需要按一定的坡度比例叠放完成,以达到永久边坡的稳定性,其占地较多。近期,许多城市相继出台相关要求,河道生态治理应从适宜生物栖息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工程对水文、水深、流速、底质、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响,构建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护岸应根据河道功能需要刚柔结合,因地制宜,护岸材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应选取具有较好透水性、有利于水体交换,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亲和性较佳材料。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生态护岸结构来避免上述缺点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挡水强度的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灌注桩,灌注桩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腰梁,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冠梁,腰梁与冠梁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灌注桩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与腰梁、冠梁固定连接;灌注桩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旋喷桩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相邻旋喷桩外侧面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生态植草袋层叠交错设置且相邻生态植草袋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腰梁、冠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旋喷桩底端高度低于腰梁底端高度,旋喷桩顶端端面与冠梁下端面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植草袋内装填有中粗砂、黏土,中粗砂与黏土的体积比为9:1,所述生态植草袋内种植有植被。进一步的,所述植被为狗牙根、高阳毛、麦冬、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竖直灌注在河道两岸边土体中的灌注桩,以及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腰梁、冠梁,使整个混凝土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增大了支护结构整体的侧向刚度,能有效抵挡河道岸边的侧向压力;同时通过在灌注桩内侧设置一道密排的旋喷桩作为止水幕墙,减少成桩后两岸土体因水压力出现垮塌状况,提高了河道两岸的稳固性;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在腰梁和冠梁间回填生态植草袋,并在临水侧固定连接不锈钢钢筋网,其可以有效避免河水对河岸的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在生态植物袋内的植被生长后,生态景观效果较好,具有安全稳定、绿色、生态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图;图3为生态植草袋的放置结构右视图;图4为生态植草袋的放置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灌注桩1,灌注桩1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灌注桩1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1相连接的腰梁5,灌注桩1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1相连接的冠梁2,所述腰梁5、冠梁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5与冠梁2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6,灌注桩1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4且钢筋网4与腰梁5、冠梁2固定连接;灌注桩1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3,旋喷桩3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3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相邻旋喷桩3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旋喷桩3底端高度低于腰梁5底端高度,旋喷桩3顶端端面与冠梁2下端面相接触。旋喷桩,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高压喷射注浆法,八、九十年代在全国得到全面发展和应用。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置于桩底设计高程,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出来,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坏土体,喷射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所述若干个生态植草袋6层叠交错设置且相邻生态植草袋6之间通过连接板7固定连接。层叠交错设置是指第一层生态植草袋依次紧挨设置,第二层生态植草袋放置在第一层相邻生态植草袋的连接位置上端,第三层生态植草袋放置在第二层相邻生态植草袋的连接位置上端,依此类推的错位设置,同时为了保证其放置稳固性,第二层生态植草袋相对于第一层生态植草袋向靠近河岸的一侧偏移一定距离,第三层生态植草袋相对于第二层生态植草袋向靠近河岸的一侧偏移一定距离,依此类推,令生态植草袋形成一个斜坡状结构,斜坡状结构可以更加稳固。所述生态植草袋6内装填有中粗砂、黏土,中粗砂与黏土的体积比为9:1,所述生态植草袋6内种植有植被,植被从生态植草袋6的孔隙内长出;所述植被为狗牙根、高阳毛、麦冬、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植被的生长效果,可以在中粗砂、黏土中混合少量的复合肥,促进植被的生长。本技术施工时步骤如下:1)、根据河道两侧的地质条件,确定灌注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对灌注桩、冠梁的节面尺寸以及桩位进行确认和标记;2)、根据施工要求,在平整场地后,在桩位上按照设定高度,采用钻孔灌注桩的方式完成所有灌注桩;灌注桩完成后,按照设定高度、桩长、桩径、咬合长度等,采用旋喷法完成所有止水桩;3)、在灌注桩的桩顶以及临近河底浇筑一体成型的冠梁和腰梁,预留或预埋安装不锈钢钢筋网的孔位;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灌注桩,灌注桩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腰梁,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冠梁,腰梁与冠梁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灌注桩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与腰梁、冠梁固定连接;灌注桩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旋喷桩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灌注桩,灌注桩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腰梁,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冠梁,腰梁与冠梁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灌注桩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与腰梁、冠梁固定连接;灌注桩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旋喷桩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林杨凡彭伟斌朱春艳黄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