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47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滨岸带由木桩围挡(2)围绕构成主体框架,木桩围挡(2)固定在底部地基内,木桩围挡(2)内沿四周设置一圈不锈钢丝网(3)防止内部填料泄露,不锈钢丝网(3)内侧填装生态改性填料(6),生态改性填料(6)上部设置土工布(4),土工布(4)上部铺设一层种植土(5),用于种植水生植物(7)。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滨岸带施工方便,效果显著,上部种植水生植物,即能够对水体进行湿地化治理,也具有景观的效果,一举多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治理非市政排水管道的污水的治理,具体是一种河道岸边的固定处理技术。
技术介绍
城镇乡村和城市中都有很多横纵交织的河道,其中有的管道为非市政性的管道,排放的污水大多数来自于生活污水,其中含磷量和氨氮的含量较高,但是这些河道承载着当地地区的排水蓄水等,随着水质变差,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且水体恶化会带来水体中生物因为缺氧而导致的死亡率升高,水体流动性差的时候更加剧了有机物的产生。但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处理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有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站,但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无法得到完善的处理,导致周边环境持续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适用于处理小流量或间歇性排污口污水的处理。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城乡中小流量的排水管道污水乱排问题或得不到净化处理的问题,改善和净化污水直接进入河道中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滨岸带主要包括木桩围挡、不锈钢丝网、生态改性填料、土工布、种植土和水生植物,所述木桩围挡围绕滨岸带四周固定在底部地基内,木桩围挡内沿四周设置一圈不锈钢丝网防止内部填料泄露,不锈钢丝网内侧填装生态改性填料,生态改性填料上部设置土工布,土工布上部铺设一层种植土,用于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所述的滨岸带主体横截面形状为凹口朝向岸边的“凹”字形,凹口结构对应岸边的排污口。进一步地,所述的木桩围挡高度高于内部种植土层的高度5-10cm,是由直径10-15cm的圆木桩紧密排列在填料框的周围形成滨岸带的周壁,支撑内部填料起到作用。远离岸边的滨岸带一侧的木桩围挡中间留有排水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的木桩围挡围成凹口朝向岸边的“凹”字形结构,内侧采用的不锈钢丝网同样呈现“凹”字形,不锈钢丝网作为外框支撑固定着内部的生态改性填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态改性填料是由大粒径火山岩、生物填料和小粒径陶粒自下而上按照厚度2:1:1比例进行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种植土与填料层的之间布置一层土工布进行隔挡,防止土类渗漏。进一步地,所述的大粒径火山岩填料粒径5-10cm,生物填料选自直径3-6cm的聚丙烯蜂窝球形生物填料,所述小粒径陶粒粒径为2-4cm。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生植物选自黄花鸢尾、旱伞草、黄菖蒲、香蒲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滨岸带的应用,具体是将其应用在人工干渠、城市河道的排污口或非市政城市污水的间歇性排污口处的污水处理。使用时,将上述滨岸带设置在排污口处,滨岸带的凹口对准或容纳排污口,污水排进滨岸带通过顶部深入滨岸带内部进行多层净化,或者从凹口一侧的木桩围挡的缝隙中进入滨岸带内部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污水从相对排污口侧的木桩围挡间隙中流出进入河道。本专利技术的滨岸带具有便捷、简易和高效的优势:1、采用木桩围挡结构,可以就地取材,简单实用,避免了施工上的复杂性。2、采用多种填料相结合的方式,起到了小型污水净化装置的作用,对污水能够进行过滤和生物处理,达到净化的目的。3、滨岸带上部种植水生植物,即能够对水体进行湿地化治理,也具有景观的效果,一举多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功能。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可以在极大节省施工费用、基建费用的条件下,还能起到长期良好的净化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尺寸为长4m、宽2m、高1.25m,所述的滨岸带主体横截面形状为凹口朝向岸边的“凹”字形,凹口结构对应岸边的排污口1尺寸为0.5m*0.5m,滨岸带由木桩围挡2围绕滨岸带四周固定在底部地基内,木桩围挡2内沿四周设置一圈不锈钢丝网3防止内部填料泄露,不锈钢丝网3内侧填装生态改性填料6,生态改性填料6上部设置土工布4,土工布4上部铺设一层20cm厚的种植土5,用于种植水生植物7,包括黄花鸢尾、旱伞草和黄菖蒲。所述的木桩围挡2高度高于内部种植土5层的高度5cm,是由直径10-15cm的圆木桩紧密排列在填料框的周围形成滨岸带的周壁,支撑内部填料起到作用,在远离岸边的滨岸带一侧的木桩围挡中间留有排水间隙。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生态改性填料6是由大粒径火山岩、生物填料和小粒径陶粒自下而上按照厚度2:1:1比例进行放置;所述的大粒径火山岩填料粒径6cm,生物填料选自直径4cm的聚丙烯蜂窝球形生物填料,所述小粒径陶粒粒径为3cm。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施工场地提前进行隔水围挡,采用隔水带或者土筑抽水的方式将施工场地与河水分隔开,便于人工施工,确定划分安装位置,进行木桩固定,之后再设置不锈钢丝网3和内部的生态改性填料6。建设完毕后,打开排污口,污水排进滨岸带通过顶部深入滨岸带内部进行多层净化,或者从凹口一侧的木桩围挡的缝隙中进入滨岸带内部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污水从相对排污口侧的木桩围挡间隙中流出进入河道,污水经过滨岸带的处理,水体清澈透明,基本没有污水口的污浊状态。本实施案例中的滨岸带根据实际污水口尺寸进行定制,可以进行长久有效的生态净化,并且本产品造价成本极低,与市面上大多数的污水口处理设备经济实用型很高。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其特征在于:滨岸带主要包括木桩围挡(2)、不锈钢丝网(3)、生态改性填料(6)、土工布(4)、种植土(5)和水生植物(7),所述木桩围挡(2)围绕滨岸带四周固定在底部地基内,木桩围挡(2)内沿四周设置一圈不锈钢丝网(3)防止内部填料泄露,不锈钢丝网(3)内侧填装生态改性填料(6),生态改性填料(6)上部设置土工布(4),土工布(4)上部铺设一层种植土(5),用于种植水生植物(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滨岸带,其特征在于:滨岸带主要包括木桩围挡(2)、不锈钢丝网(3)、生态改性填料(6)、土工布(4)、种植土(5)和水生植物(7),所述木桩围挡(2)围绕滨岸带四周固定在底部地基内,木桩围挡(2)内沿四周设置一圈不锈钢丝网(3)防止内部填料泄露,不锈钢丝网(3)内侧填装生态改性填料(6),生态改性填料(6)上部设置土工布(4),土工布(4)上部铺设一层种植土(5),用于种植水生植物(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岸带,其特征在于,滨岸带主体横截面形状为凹口朝向岸边的“凹”字形,凹口结构对应岸边的排污口(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桩围挡(2)高度高于内部种植土(5)层的高度5-10cm,是由直径10-15cm的圆木桩并排排列在填料框的周围形成滨岸带的周壁,支撑内部填料,远离岸边的滨岸带一侧的木桩围挡中间留有排水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岸带,其特征在于,木桩围挡(2)围成凹口朝向岸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施怀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邦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