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伟勇专利>正文

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57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防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包括有主墙体,所述主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主墙体的正面设置有生态防护组件,生态防护组件由第一墩墙、第二墩墙、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预制式混凝土构件,可以直接在工厂加工完毕后,运至施工现场吊装,施工便捷,符合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通过第一墩墙、第二墩墙、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组合设计,便于种植箱的安装,通过在种植箱内种植蓄水植物,能够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增强河道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避免生态退化,兼具防洪和生态特色,具备抗冲刷和占地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
本技术涉及生态防洪
,具体为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
技术介绍
挡墙工程既是河势控制规划中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传统河道挡墙工程大多采用硬质直立式护岸型式,尤其以混凝土直立式挡墙最为常见,由浆砌石和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制成,现场施工步骤繁琐,而且新修建的挡墙阻断了河道与自然环境的自然联系,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包括有主墙体,所述主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主墙体的正面设置有生态防护组件,生态防护组件由第一墩墙、第二墩墙、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组成;所述第一墩墙固定安装在第二墩墙的顶部,所述第一墩墙和第二墩墙的背面均与主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墙和第二墩墙的组合体至少为两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插板设置在两个第一墩墙之间,所述第一插板的两端与相邻第一墩墙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板的背面与主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板设置在两个第二墩墙之间,所述第二插板的两端与相邻第二墩墙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板与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种植箱。优选的,所述压板、第一墩墙、第二墩墙、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为混凝土预制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二墩墙的宽度与第一墩墙相等,所述第二墩墙的前端向前延伸,且前端的两侧中部均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板位于第一插板的前方,所述第二插板的两端插入相邻凹槽内,且通过混凝土无缝连接,所述种植箱插入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正面设置有柱形条。优选的,所述种植箱为上下开口的框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预制式混凝土构件,可以直接在工厂加工完毕后,运至施工现场吊装,施工便捷,符合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2)本技术通过第一墩墙、第二墩墙、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组合设计,便于种植箱的安装,通过在种植箱内种植蓄水植物,能够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增强河道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避免生态退化,兼具防洪和生态特色,具备抗冲刷和占地少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墙体;2、第一墩墙;3、第二墩墙;4、第一插板;5、第二插板;6、种植箱;7、压板;8、柱形条;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包括有主墙体1,主墙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7,主墙体1的正面设置有生态防护组件,生态防护组件由第一墩墙2、第二墩墙3、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组成;第一墩墙2固定安装在第二墩墙3的顶部,第一墩墙2和第二墩墙3的背面均与主墙体1固定连接,第一墩墙2和第二墩墙3的组合体至少为两个且并排设置;第一插板4设置在两个第一墩墙2之间,第一插板4的两端与相邻第一墩墙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插板4的背面与主墙体1固定连接;第二插板5设置在两个第二墩墙3之间,第二插板5的两端与相邻第二墩墙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插板5与第一插板4之间设置有种植箱6。压板7、第一墩墙2、第二墩墙3、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均为混凝土预制构件。第二墩墙3的宽度与第一墩墙2相等,第二墩墙3的前端向前延伸,且前端的两侧中部均开设有凹槽9。第二插板5位于第一插板4的前方,第二插板5的两端插入相邻凹槽9内,且通过混凝土无缝连接,种植箱6插入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之间。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的正面设置有柱形条8。种植箱6为上下开口的框型结构,内部装有种植土,且与河道底面的土层相混合。本技术采用预制式混凝土构件,可以直接在工厂加工完毕后,运至施工现场吊装,施工便捷,符合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通过第一墩墙2、第二墩墙3、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的组合设计,便于种植箱6的安装,通过在种植箱6内种植蓄水植物,能够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增强河道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避免生态退化,兼具防洪和生态特色,具备抗冲刷和占地少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墙体(1),所述主墙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7),所述主墙体(1)的正面设置有生态防护组件,生态防护组件由第一墩墙(2)、第二墩墙(3)、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组成;/n所述第一墩墙(2)固定安装在第二墩墙(3)的顶部,所述第一墩墙(2)和第二墩墙(3)的背面均与主墙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墙(2)和第二墩墙(3)的组合体至少为两个且并排设置;/n所述第一插板(4)设置在两个第一墩墙(2)之间,所述第一插板(4)的两端与相邻第一墩墙(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板(4)的背面与主墙体(1)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插板(5)设置在两个第二墩墙(3)之间,所述第二插板(5)的两端与相邻第二墩墙(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板(5)与第一插板(4)之间设置有种植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墙体(1),所述主墙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7),所述主墙体(1)的正面设置有生态防护组件,生态防护组件由第一墩墙(2)、第二墩墙(3)、第一插板(4)和第二插板(5)组成;
所述第一墩墙(2)固定安装在第二墩墙(3)的顶部,所述第一墩墙(2)和第二墩墙(3)的背面均与主墙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墩墙(2)和第二墩墙(3)的组合体至少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插板(4)设置在两个第一墩墙(2)之间,所述第一插板(4)的两端与相邻第一墩墙(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板(4)的背面与主墙体(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插板(5)设置在两个第二墩墙(3)之间,所述第二插板(5)的两端与相邻第二墩墙(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板(5)与第一插板(4)之间设置有种植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式生态防洪挡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勇孙建忠刘旭东宋兴发
申请(专利权)人:赵伟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