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生态丁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479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生态丁坝,该丁坝的坝体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的透水,所述透水孔水平设置、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所述透水孔的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的角度为10‑1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坝体上设置透水孔,减轻了坝体局部冲刷强度,有利于结构自身稳定;透水孔贯穿坝体、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设置,可有效减缓坝体附近的紊流结构,有利于缓流促淤;透水孔可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一定的栖息地,改善河流局部微生境。相对于实体丁坝,透水丁坝由于具有一定的透水率,坝头冲刷强度小于实体丁坝,结构本身的安全性高。此外透水孔洞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河流微生态系统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生态丁坝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特别是一种生态丁坝结构。
技术介绍
丁坝是最常用的整治建筑物之一,丁坝坝根与河岸相连,坝头伸向河心,坝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或斜交,在平面上与河岸形成丁字形。丁坝属于阻水建筑物,一般建在洲滩一侧、航槽对面。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通过以束水攻沙,使水流动力轴线发生偏转,趋向对岸,达到增加航槽水深的功能。丁坝在冲深航槽的同时,由于丁坝束窄了河道断面,改变了周围的水流条件,丁坝坝头附近存在复杂的三维涡流,导致丁坝坝头出现局部冲刷坑。尤其是实体丁坝,由于其阻水率高,在坝头附近,水流受挤压的程度高,形成的强紊流结构导致坝头局部冲刷显著,往往引起丁坝水毁危害建筑物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透水生态丁坝。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水生态丁坝,该丁坝的坝体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水平设置、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所述透水孔的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的角度为10-12°。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通过丁坝坝体设置透水孔,减轻了坝体局部冲刷强度,有利于结构自身稳定;2)透水孔贯穿坝体、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设置,可有效减缓坝体附近的紊流结构,有利于缓流促淤;3)透水孔可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一定的栖息地,改善河流局部微生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坝体;2、端面Ⅰ;3、端面Ⅱ;4、迎水面;5、背水面;6、透水孔;6-1、迎水侧;6-2、背水侧;7、透水孔轴线方向;8、坝体宽度方向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4,一种透水生态丁坝,端面Ⅰ2与河岸连接,端面Ⅱ3伸向河流深槽方向,迎水面4坡度为1:1~1:1.5,背水面5坡度为1:1~1:2.5。坝体1设置有若干贯穿坝体的透水孔6,所述透水孔6水平设置、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透水孔6可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推荐所述透水孔6的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的角度为10-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孔6的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的角度为11°。请参阅图4,透水孔6迎水侧6-1和背水侧6-2连线形成的透水孔方向轴线7,与坝体宽度方向线8呈一定角度,与直孔相比,斜向孔内水流流速减缓,更有利于泥沙落淤。相对于实体丁坝,透水丁坝由于具有一定的透水率,坝头冲刷强度小于实体丁坝,结构本身的安全性高。此外透水孔洞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河流微生态系统的改善。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生态丁坝,其特征在于,该丁坝的坝体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水平设置、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生态丁坝,其特征在于,该丁坝的坝体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水平设置、轴线向河流深槽方向偏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华张明进李庆昕李晓松刘洁刘海英许海勇王鑫李晓星曲径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