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地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88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积水地砖,属于交通设施领域,包括一体设置的:渗水层,渗水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渗水层通孔;脚踏层,脚踏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行人足部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脚踏层通孔;支撑层,支撑层设置于渗水层与脚踏层之间,包括用于支撑脚踏层的立柱。该一种防积水地砖结构简单,铺设方便,通过镂空结构使雨水或其他多余水分渗入至地下,丰富了地下水,并且渗水层通孔与脚踏层通孔交错设置,能够避免地砖被踩踏后积水涌出的现象,侧壁设置的凹陷部和凸起部相互拼接,使地砖之间的拼接关系更加牢靠,避免了踩踏地砖后地砖另一侧翘起的现象,减少了积水涌出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积水地砖
本技术属于交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积水地砖。
技术介绍
城市道路和园林中用于使行人通过之处,通常铺设有地砖。当遭遇连续雨天或暴雨后,普通路面的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而在铺设地砖之处,由于雨水的冲刷导致地砖下层的砂层发生局部凹陷,这些局部凹陷之处往往存有积水,一般不易发觉,当行人从下方存有积水的地砖上走过而踩踏地砖时,积水就会沿地砖边缘涌出,污染行人的鞋袜。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积水涌出的问题,出现了一种中空型地砖,这种地砖的中空部分在多个地砖拼接后形成管道结构,用来将多余雨水排出,但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由于管道是多个地砖拼接后形成的,多余的雨水有可能从管道拼接处的缝隙向下流出,导致地砖下方的积水凹陷依然存在,无法完全避免踩踏后积水涌出。其次,此种地砖下端面为密闭结构,阻止了地上地下的水汽交流,并且在城市其他道路中多为硬质不透水路面,多余的雨水主要通过排水系统排出,不透水的地砖与不透水的路面,阻止了雨水渗透进入地下,久而久之,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不仅对城市绿化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造成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积水地砖,达到能够在雨天踩踏之后没有积水涌出,同时能够使多余的雨水渗透进入地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积水地砖,包括:渗水层,所述渗水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渗水层通孔;脚踏层,所述脚踏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行人足部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脚踏层通孔;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渗水层与脚踏层之间,包括用于支撑脚踏层的立柱;所述渗水层、脚踏层、支撑层一体设置,所述渗水层通孔与脚踏层通孔交错开设。优选的,所述渗水层与脚踏层外缘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立柱均匀分布于脚踏层与渗水层之间,且位于支撑层边缘的立柱外缘与渗水层和脚踏层的外缘重合,形成防积水地砖的侧壁。优选的,所述渗水层和脚踏层为矩形。优选的,所述防积水地砖的四个侧壁中,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的侧壁中,其中一个侧壁设有凹陷部,另一个侧壁设有用于插入凹陷部的、与凹陷部相匹配的凸起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防积水地砖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包括渗水层、脚踏层和支撑层,上述三层一体设置,结构简单,铺设方便,通过脚踏层上的脚踏层通孔,使雨水或其他多余水分渗入支撑层后达到渗水层,并通过渗水层上的渗水层通孔,将雨水或其他多余水分渗入至地下,不仅能够丰富地下水,并且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地砖下层存在积水的问题;(2)本技术的支撑层由立柱构成,形成镂空结构,当地砖下层存有积水,行人踩踏地砖时,首先渗水层通孔能够增大积水涌出的通道的面积,降低积水涌出的高度,其次渗水层通孔与脚踏层通孔交错设置,若由渗水层通孔涌出的积水达到脚踏层,则积水会冲向脚踏层的非镂空位置,能够在保证镂空结构的透水性的同时,避免地砖被踩踏后积水涌出的现象;(3)本技术的侧壁设有凹陷部和与凹陷部配合的凸起部,在相互拼接的地砖之间形成榫卯结构,使地砖之间的拼接关系更加牢靠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了踩踏地砖后地砖另一侧翘起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水涌出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铺设方便,通过镂空结构使雨水或其他多余水分渗入至地下,丰富了地下水,并且渗水层通孔与脚踏层通孔交错设置,能够在保证镂空结构的透水性的同时,避免地砖被踩踏后积水涌出的现象,侧壁设置的凹陷部和凸起部在相互拼接的地砖之间形成榫卯结构,使地砖之间的拼接关系更加牢靠,避免了踩踏地砖后地砖另一侧翘起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水涌出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拼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渗水层,2、渗水层通孔,3、脚踏层,4、脚踏层通孔,5、支撑层,6、立柱,7、凹陷部,8、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防积水地砖,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一体设置的渗水层1、支撑层5和脚踏层3。渗水层1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即渗水层1是防积水地砖的最下层,为正方形板结构,其上设有渗水层通孔2。本实施例中,渗水层通孔2为均布于渗水层的圆形通孔,在实际应用中,渗水层通孔2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如设置为均布的方形通孔、均布的三角形通孔,或镂空花纹图案等。脚踏层3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行人足部接触的一侧,即脚踏层3是防积水地砖的最上层,为与渗水层1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板结构,其上设有脚踏层通孔4。脚踏层通孔4与渗水层通孔2交错开设,即脚踏层3上与渗水层通孔2相投影的位置为封闭结构,渗水层1上与脚踏层通孔4相投影的位置为封闭结构。本实施例中,脚踏层通孔4为圆形通孔,在实际应用中,脚踏层通孔4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如设置为均布的方形通孔、均布的三角形通孔,或镂空花纹图案等。需注意,无论脚踏层通孔4与渗水层通孔2设置为何种形状,都需使上述两种通孔交错开设,方能有效地避免积水由脚踏层3上端面涌出导致污染行人鞋袜的现象。支撑层5设置于渗水层1与脚踏层3之间,包括用于支撑脚踏层3的立柱6,在本实施例中,立柱6为方形,在实际应用中,立柱6也可根据需要选择梯形、多边形等。立柱6均匀分布于脚踏层3与渗水层1之间,为了使立柱6的支撑效果更佳,位于支撑层5边缘的立柱6比除边缘之外的立柱6略粗,且支撑层5边缘的立柱6外缘与渗水层1和脚踏层3的外缘重合,形成防积水地砖的侧壁。在防积水地砖的四个侧壁中,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的侧壁中,其中一个侧壁设有凹陷部7,另一个侧壁设有用于插入凹陷部7的、与凹陷部7相匹配的凸起部8。在本技术中,凹陷部7为方形凹槽,凸起部8为与方形凹槽相匹配的方形凸起。在实际应用中,凹陷部7和凸起部8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如设置为三角形凹槽和三角形凸起,梯形凹槽和梯形凸起等。本技术提供的防积水地砖的工作原理如下:安装时,如图2所示,通过凹陷部7和凸起部8将防积水地砖拼接。首先,经过拼接后的地砖,在踩踏后不易发生另一侧翘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积水涌出的可能性;其次,当踩踏后若地砖发生翘起现象时,积水首先由渗水,1通孔涌出,渗水层通孔2的设置本身能够降低积水涌出的高度,由于渗水层通孔2与脚踏层通孔4交错设置,由渗水层通孔2涌出的积水会冲向脚踏层3的非镂空部分,有效地阻挡了积水。在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其镂空结构也能有效地使地面的多余积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本技术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本技术说明书附图的图1和图2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积水地砖,其特征在于,包括:/n渗水层,所述渗水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渗水层通孔;/n脚踏层,所述脚踏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行人足部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脚踏层通孔;/n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渗水层与脚踏层之间,包括用于支撑脚踏层的立柱;/n所述渗水层、脚踏层、支撑层一体设置,所述渗水层通孔与脚踏层通孔交错开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积水地砖,其特征在于,包括:
渗水层,所述渗水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渗水层通孔;
脚踏层,所述脚踏层设置于防水地砖用于与行人足部接触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其上设有脚踏层通孔;
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渗水层与脚踏层之间,包括用于支撑脚踏层的立柱;
所述渗水层、脚踏层、支撑层一体设置,所述渗水层通孔与脚踏层通孔交错开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地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
申请(专利权)人:永年县超凡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