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79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包括输送壳,及位于输送壳内部的挤送杆,及位于输送壳侧方用于驱动挤送杆旋转的电机,所述输送壳内表面的一侧连接有外磨片,输送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料管与出料管,且进料管的上方连接有料斗与分斗,所述挤送杆的中央环绕连接有旋叶与滤叶,且挤送杆的端部连接有与外磨片相配合的精磨块,且相邻两个滤叶间的螺距小于相邻两个旋叶间的螺距,所述外磨片覆盖在精磨块的外部并位于出料管的正上方,所述输送壳的外表面连接有用于熔融无纺布原料的预热块与熔融块;该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能够快速将无纺布进行熔融处理,并能够避免未熔融的颗粒原料通过出料管排出,有效提高无纺布熔融后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或随机的纤维构成,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优点,且没有经纬线,质轻容易定型,使得剪裁和缝纫十分方便,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无纺布在纤维化成型前需要其固态原料熔融加工,并通过熔融后液体以匀质、恒定的温度与压力输出用于达到无纺布纤维成型要求,但由于固态原料在熔融时如果温度未达标或受潮情况下极易出现熔融不全的问题,使得熔融液体中极易混合有颗粒状未熔融的原料被排放而出,影响无纺布纤维的成型,降低了无纺布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将无纺布进行熔融处理,避免未熔融的颗粒原料通过出料管排出,有效提高无纺布熔融后产品质量的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包括输送壳,及位于输送壳内部的挤送杆,及位于输送壳侧方用于驱动挤送杆旋转的电机,所述输送壳的外表面连接有用于熔融无纺布原料的熔融块,所述挤送杆的中央环绕连接有旋叶与滤叶,且挤送杆的端部连接有精磨块,所述输送壳内表面的一侧连接有与精磨块相配合的外磨片,且相邻两个滤叶间的螺距小于相邻两个旋叶间的螺距,所述外磨片覆盖在精磨块的外部并位于出料管的正上方。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料管与出料管,且进料管与出料管均与输送壳相连通,所述进料管位于旋叶的一侧,出料管位于精磨块的一侧,使得无纺布原料能够通过进料管进入到输送壳进行运输与熔融,并通过出料管将熔融完全的无纺布原料排出。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管的上方连接有料斗与分斗,且料斗与分斗均与进料管相连通,所述料斗与进料管之间、分斗与进料管之间均连接有阀门,使得无纺布原料与颜料能够分开导入到料斗与分斗内,并让使用者通过阀门对料斗、分斗与输送壳的连通与否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壳的外表面还连接有预热块,所述预热块覆盖在旋叶的外部,所述熔融块覆盖在精磨块与滤叶的外部,使得输送壳外表面的预热块能够将输送壳内部进行预热升温,便于输送壳内部无纺布原料的熔融,而熔融块则能快速的将无纺布原料进行熔融加工,使得无纺布原料熔融成液态,所述预热块与熔融块为加热模块,且熔融块的加热温度大于预热块的加热温度。作为优选,所述精磨块与外磨片之间设置有1mm-2mm的间隙,且精磨块的表面设置有研磨槽,通过精磨块与外磨片之间的间隙将无纺布原料进行研磨筛选,以便于熔融后的原料颗粒直径小于该间隙的才能通过出料管排出,研磨槽的设置更是提高无纺布原料的研磨筛选效果,避免未熔融完全的无纺布原料进入到出料管排放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挤送杆与电机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挤送杆相连的连动轮,及与电机机轴相连的驱动轮,及连接连动轮与驱动轮的皮带,所述电机与挤送杆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使得电机能够通过驱动轮、皮带与连动轮带动挤送杆进行旋转活动,所述电机与挤送杆之间也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电机与挤送杆之间连接有减速齿轮箱组。作为优选,所述挤送杆与输送壳之间连接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为密封轴承座,使得挤送杆能够活动连接在输送壳的中央,防止输送壳内部熔融的无纺布原料液体溢出输送壳的可能,避免无纺布原料的浪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能够快速将无纺布进行熔融处理,避免未熔融的颗粒原料通过出料管排出,有效提高无纺布熔融后产品质量;由于输送壳的外表面连接有熔融块,输送壳内活动连接有挤送杆,挤送杆的中央环绕连接的旋叶与滤叶对无纺布原料进行筛选,使得熔融块能够将无纺布原料进行熔融加工,并让熔融后的原料粒径小于滤叶螺距才能得以运输,过大的原料颗粒则得被滤叶挤压与持续熔融,有效的防止未熔融的无纺布原料排出出料管的可能,保证了无纺布的熔融效果与熔融完全性;通过旋叶与滤叶螺距的不同将无纺布原料粒径进行筛选挤压,通过精磨块与外磨片的配合将原料颗粒进行研磨,有效避免了大粒径原料被排出出料管的可能,提高了输送壳内无纺布原料的熔融效果与熔融效率,保障了无纺布后续加工效果与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包括输送壳1,及位于输送壳1内部的挤送杆2,及位于输送壳1侧方用于驱动挤送杆2旋转的电机4,所述输送壳1的外表面连接有用于熔融无纺布原料的熔融块7,所述挤送杆2的中央环绕连接有旋叶21与滤叶22,且挤送杆2的端部连接有精磨块23,所述输送壳1内表面的一侧连接有与精磨块23相配合的外磨片12,且相邻两个滤叶22间的螺距小于相邻两个旋叶21间的螺距,所述外磨片12覆盖在精磨块23的外部并位于出料管11的正上方。所述输送壳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料管5与出料管11,且进料管5与出料管11均与输送壳1相连通,所述进料管5位于旋叶21的一侧,出料管11位于精磨块23的一侧,使得无纺布原料能够通过进料管11进入到输送壳1进行运输与熔融,并通过出料管11将熔融完全的无纺布原料排出。所述进料管5的上方连接有料斗51与分斗52,且料斗51与分斗52均与进料管5相连通,所述料斗51与进料管5之间、分斗52与进料管5之间均连接有阀门53,使得无纺布原料与颜料能够分开导入到料斗51与分斗52内,并让使用者通过阀门53对料斗51、分斗52与输送壳1的连通与否进行控制。所述输送壳1的外表面还连接有预热块6,所述预热块6覆盖在旋叶21的外部,所述熔融块7覆盖在精磨块23与滤叶22的外部,使得输送壳1外表面的预热块6能够将输送壳1内部进行预热升温,便于输送壳1内部无纺布原料的熔融,而熔融块7则能快速的将无纺布原料进行熔融加工,使得无纺布原料熔融成液态,所述预热块6与熔融块7为加热模块,且熔融块7的加热温度大于预热块6的加热温度。所述精磨块23与外磨片12之间设置有1mm-2mm的间隙,且精磨块23的表面设置有研磨槽(未标注),通过精磨块23与外磨片12之间的间隙将无纺布原料进行研磨筛选,以便于熔融后的原料颗粒直径小于该间隙的才能通过出料管11排出,研磨槽的设置更是提高无纺布原料的研磨筛选效果,避免未熔融完全的无纺布原料进入到出料管排放的问题。所述挤送杆2与电机4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与挤送杆2相连的连动轮31,及与电机4机轴相连的驱动轮33,及连接连动轮31与驱动轮33的皮带32,所述电机4与挤送杆2之间通过皮带32传动连接,使得电机4能够通过驱动轮33、皮带32与连动轮31带动挤送杆2进行旋转活动,所述电机4与挤送杆2之间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壳,及位于输送壳内部的挤送杆,及位于输送壳侧方用于驱动挤送杆旋转的电机,所述输送壳的外表面连接有用于熔融无纺布原料的熔融块,所述挤送杆的中央环绕连接有旋叶与滤叶,且挤送杆的端部连接有精磨块,所述输送壳内表面的一侧连接有与精磨块相配合的外磨片,且相邻两个滤叶间的螺距小于相邻两个旋叶间的螺距,所述外磨片覆盖在精磨块的外部并位于出料管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壳,及位于输送壳内部的挤送杆,及位于输送壳侧方用于驱动挤送杆旋转的电机,所述输送壳的外表面连接有用于熔融无纺布原料的熔融块,所述挤送杆的中央环绕连接有旋叶与滤叶,且挤送杆的端部连接有精磨块,所述输送壳内表面的一侧连接有与精磨块相配合的外磨片,且相邻两个滤叶间的螺距小于相邻两个旋叶间的螺距,所述外磨片覆盖在精磨块的外部并位于出料管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料管与出料管,且进料管与出料管均与输送壳相连通,所述进料管位于旋叶的一侧,出料管位于精磨块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筛选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上方连接有料斗与分斗,且料斗与分斗均与进料管相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平陈荣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耐思特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