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78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镀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包括搅拌装置,在每根扫砂管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扫砂管能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往返移动,相邻搅拌装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扫砂管的行程范围,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固定套和搅拌叶片,搅拌轴水平设置,且搅拌轴的轴向与刚线的行走方向垂直,在搅拌轴的工作端沿搅拌轴的轴向间隔套有若干环状固定套,在每个固定套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在搅拌电机作用下,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镀液及金刚砂,保证镀液中金刚砂均匀分散,提高上砂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
本技术属于电镀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
技术介绍
电镀金刚石金刚线用于光伏产业中的单晶或多晶硅的切割,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金刚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镀金刚线生产主要包括除油、酸洗、预镀、上砂、加厚等工序,其中,上砂工序在电镀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上砂的效率、颗粒数以及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在线锯切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上砂颗粒数过多,金刚石易在钢线上堆叠,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硅粉排泄速度慢,容易产生线痕及TTV,影响硅片质量;上砂颗粒数过少会使线锯切割力不足导致断线。在上砂工序中,为了保证上砂的效率高、颗粒数适当且颗粒分布均匀,上砂过程中上砂子槽内镀液中金刚砂要分布均匀,现有设备中上砂子槽板体相接部分均为直角,在扫砂管运行过程中,含有金刚石的镀液经扫砂管口流入上砂子槽中,镀液中的金刚石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在上砂子槽板体接缝处堆积,使局部金刚石浓度变高,上砂效果增强,造成金刚石堆叠上砂,金刚线产生团聚现象;此外随着时间增长,金刚石不断在角落堆积,容易产生结镍现象,当镍块增长至钢线高度后,会与钢线产生摩擦,将已镀覆在钢线上的金刚石磨掉,造成钢线单边上砂,影响钢线的质量,长时间摩擦更会造成金刚线在生产过程中断线,使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上砂子槽内设置横向搅拌装置,且上砂子槽内板体接合处设计成圆弧形,保证镀液中金刚石均匀分散,提高上砂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包括上砂子槽本体、挡水板和扫砂管,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在上砂子槽本体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挡水板,在两块挡水板之间前后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扫砂管,还包括搅拌装置,在每根扫砂管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扫砂管能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往返移动,相邻搅拌装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扫砂管的行程范围,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固定套和搅拌叶片,搅拌轴水平设置,且搅拌轴的轴向与刚线的行走方向垂直,搅拌轴的驱动端穿过上砂子槽本体侧壁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的工作端伸入上砂子槽本体内,在搅拌轴的工作端沿搅拌轴的轴向间隔套有若干环状固定套,在每个固定套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在搅拌电机作用下,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镀液及金刚砂。进一步地,上砂子槽本体是中空的矩形结构,上砂子槽本体内壁由若干板体接合成,且上砂子槽本体内壁的拐角处分别采用弧形板体,弧形板体中轴线与两侧接缝之间的距离在2厘米到2.5厘米之间。进一步地,在扫砂管表面、搅拌轴表面、固定套表面和搅拌叶片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耐磨涂层。进一步地,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在上砂子槽本体内前后间隔设置有两根扫砂管,在两根扫砂管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搅拌装置。进一步地,在每个固定套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是平直式,每个搅拌叶片分别设置在搅拌轴径向延长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每根扫砂管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缩短扫砂管行程范围,避免因扫砂管运行行程远导致一侧挡水板无强力液体冲击造成的积砂现象,使镀液浓度更均匀,另外,上砂子槽本体内板体接合处设计成圆弧形结构,避免接缝处为直角造成金刚石在缝隙处沉积,使局部金刚石浓度变高,上砂效果增强,造成金刚石堆叠上砂,金刚线产生团聚现象;此外避免随着时间增长金刚石不断在角落堆积产生结镍现象,解决由于结镍当镍块高度增长至钢线高度后与钢线产生摩擦将已镀覆在钢线上的金刚石磨掉造成钢线单边上砂及长时间摩擦造成金刚线在生产过程中断线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镀液中金刚砂均匀分散,提高上砂的质量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1-上砂子槽本体;2-挡水板;3-扫砂管;4-搅拌装置;4.1-搅拌电机;4.2-搅拌轴;4.3-固定套;4.4-搅拌叶片;5-穿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1和附图2详细阐述本技术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包括上砂子槽本体1、挡水板2、扫砂管3和搅拌装置4,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在上砂子槽本体1内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挡水板2,在两块挡水板2之间前后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扫砂管3,在每根扫砂管3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在上砂子槽本体1内前后间隔设置有两根扫砂管3,在两根扫砂管3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搅拌装置4,扫砂管3能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往返移动,相邻搅拌装置4之间的间距大于扫砂管3的行程范围,将两个扫砂管设置于四个搅拌装置中间,缩短扫砂管行程,避免因扫砂管运行行程远,挡水板一侧无强力液体冲击造成的积砂现象,使镀液浓度更均匀,另外,设置搅拌装置4解决了金刚石由于重力作用下沉从而导致的金刚石浓度分层问题,将底部浓度高的镀液搅拌至上方,使金刚石均匀分散在镀液中,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电机4.1、搅拌轴4.2、固定套4.3和搅拌叶片4.4,搅拌轴4.2水平设置,且搅拌轴4.2的轴向与刚线的行走方向垂直,搅拌轴4.2的驱动端穿过上砂子槽本体1侧壁与搅拌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4.2的工作端伸入上砂子槽本体1内,在搅拌轴4.2的工作端沿搅拌轴4.2的轴向间隔套有若干环状固定套4.3,在每个固定套4.3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4.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每个固定套4.3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搅拌叶片4.4,搅拌叶片4.4是平直式,液体只受搅拌装置纵向的力,不受其他方向的力,搅拌叶片4.4的横截面形状设计为梯形,增大搅拌面积,使搅拌更充分,每个搅拌叶片4.4分别设置在搅拌轴4.2径向延长线上,在搅拌电机4.1作用下,搅拌轴4.2带动搅拌叶片4.4转动搅拌镀液及金刚砂。作用本申请的优化设计,优选上砂子槽本体1是中空的矩形结构,上砂子槽本体1内壁由若干板体接合成,且上砂子槽本体1内壁的拐角处分别采用弧形板体,弧形板体中轴线与两侧接缝之间的距离在2厘米到2.5厘米之间,距离小于2cm时,弧度偏小,镀液搅拌效果不好,距离大于2.5cm时,弧度偏大,扫砂管中液体在弧形板体处冲击力过强,镀液波动大,使浸没在镀液中的钢线上下波动明显,容易剐蹭挡水板,增大断线风险。作用本申请的优化设计,优选在扫砂管3表面、搅拌轴4.2表面、固定套4.3表面和搅拌叶片4.4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耐磨涂层,避免因多次清洗导致扫砂管3表面、搅拌轴4.2表面、固定套4.3表面或搅拌叶片4.4的表面变粗糙,金刚石容易附着在粗糙表面上,在运行过程中易脱落,造成金刚线上砂团聚现象。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工作时,电镀液从扫砂管3的进液口进入扫砂管3,扫砂管3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包括上砂子槽本体、挡水板和扫砂管,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在上砂子槽本体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挡水板,在两块挡水板之间前后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扫砂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搅拌装置,在每根扫砂管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扫砂管能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往返移动,相邻搅拌装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扫砂管的行程范围,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固定套和搅拌叶片,搅拌轴水平设置,且搅拌轴的轴向与刚线的行走方向垂直,搅拌轴的驱动端穿过上砂子槽本体侧壁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的工作端伸入上砂子槽本体内,在搅拌轴的工作端沿搅拌轴的轴向间隔套有若干环状固定套,在每个固定套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在搅拌电机作用下,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镀液及金刚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砂子槽,包括上砂子槽本体、挡水板和扫砂管,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在上砂子槽本体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挡水板,在两块挡水板之间前后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扫砂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搅拌装置,在每根扫砂管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扫砂管能沿刚线的行走方向往返移动,相邻搅拌装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扫砂管的行程范围,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固定套和搅拌叶片,搅拌轴水平设置,且搅拌轴的轴向与刚线的行走方向垂直,搅拌轴的驱动端穿过上砂子槽本体侧壁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的工作端伸入上砂子槽本体内,在搅拌轴的工作端沿搅拌轴的轴向间隔套有若干环状固定套,在每个固定套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在搅拌电机作用下,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镀液及金刚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镀金刚线生产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明桃李梦乐董保东张伟娜李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吉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