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62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4
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包括沼液存放桶、超滤膜组件、恒温水浴锅、反渗透膜组件、第一烧杯和第二烧杯,沼液存放桶的出水口通过第一隔膜泵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与沼液存放桶的进水口连通;恒温水浴锅内设有第一烧杯,超滤膜组件的滤水出口与第一烧杯连通,第一烧杯还通过第二隔膜泵与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反渗透膜组件的净水出口与第二烧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超滤、反渗透相结合的耦合膜处理污水工艺,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降低了反渗透膜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食物的需求与日俱增,畜禽业的规模也逐日扩大。但养殖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畜禽粪污的排放,如果不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与此同时,传统的工业达标处理由于其成本问题也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此探索一种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方式,在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增加其农业价值并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沼气发酵工程作为一种较为主流的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沼气工程逐渐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大量的沼液无法及时进行消纳,而这对沼气工程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于沼气发酵工程中所产生的沼液体积大、运输难以及营养物质浓度低而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需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促进沼气工程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反渗透膜技术由于它稳定、高效的截留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水淡化以及资源回收等领域,同时,使用反渗透膜对沼液进行浓缩成为了沼液回收利用的研究热点。但是反渗透膜对于进水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果预处理不当的话,将会造成严重的膜污染问题。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预处理技术将会加强反渗透膜技术在沼液回收领域的应用。超滤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膜处理技术,其孔径大约在0.001~0.02微米,能截留分子量为1000~300000(Da)。其能够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物,但对于对分子量较小的小分子有机物与盐分的截留率则较低。常规的超滤系统存在容易堵塞,膜表面容易长微生物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包括沼液存放桶、超滤膜组件、恒温水浴锅、反渗透膜组件、第一烧杯和第二烧杯;所述沼液存放桶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子流量计、第一隔膜泵、第一调节阀和第一压力表;所述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沼液存放桶的进水口连通,使得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回流到沼液存放桶中,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转子流量计;所述恒温水浴锅内设有第一烧杯,第一烧杯内设有温度计;超滤膜组件的滤水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烧杯连通,第三管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转子流量计;所述第一烧杯还通过第四管路与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第四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调节阀、第二隔膜泵和第二压力表;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四管路连通,第五管路与第四管路的连接处位于第三调节阀和第二隔膜泵之间,使得反渗透膜组件的浓水回流至第四管路中,第五管路上沿水流方向设有第四转子流量计和第四调节阀;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用于收集净水的第二烧杯连通,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五转子流量计。进一步,所述超滤膜组件内采用的超滤膜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进一步,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内采用的反渗透膜为聚酰胺复合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单独的超滤和反渗透膜技术相比,该耦合技术不仅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能减少对膜的压力。用超滤/反渗透相结合的耦合膜处理污水工艺将解决超滤对溶解性物质的脱除不足的问题。另外聚四氟乙烯超滤具有较好的耐污防堵功能,可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反渗透膜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沼液存放桶;21、第一隔膜泵;22、第二隔膜泵;3、超滤膜组件;41、第一烧杯;42、第二烧杯;5、恒温水浴锅;6、反渗透膜组件;71、第一转子流量计;72、第二转子流量计;73、第三转子流量计;74、第四转子流量计;75、第五转子流量计;81、第一压力表;82、第二压力表;91、第一调节阀;92、第二调节阀;93、第三调节阀;94、第四调节阀;10、温度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附图,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包括沼液存放桶1、超滤膜组件3、恒温水浴锅5、反渗透膜组件6、第一烧杯41和第二烧杯42;具体的,超滤膜组件3内采用的超滤膜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反渗透膜组件6内采用的反渗透膜为聚酰胺复合膜;所述沼液存放桶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超滤膜组件3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子流量计71、第一隔膜泵21、第一调节阀91和第一压力表81;所述超滤膜组件3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沼液存放桶1的进水口连通,使得超滤膜组件3的浓水回流到沼液存放桶1中,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转子流量计72;所述恒温水浴锅5内设有第一烧杯41,第一烧杯41内设有温度计10;超滤膜组件3的滤水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烧杯41连通,第三管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92和第三转子流量计73;所述第一烧杯43还通过第四管路与反渗透膜组件6的进水口连通,第四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调节阀93、第二隔膜泵22和第二压力表82;所述反渗透膜组件6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四管路连通,第五管路与第四管路的连接处位于第三调节阀93和第二隔膜泵22之间,使得反渗透膜组件6的浓水回流至第四管路中,第五管路上沿水流方向设有第四转子流量计74和第四调节阀94;所述反渗透膜组件6的净水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用于收集净水的42第二烧杯连通,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五转子流量计75。在整个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过程中,沼液的流量由超滤、反渗透膜过滤过程的操作压力由压力表测定。沼液温度由温度计进行测量。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大小由调节阀控制。具体的实验过程为:首先将沼液置于沼液存放桶1进行沉淀预处理。然后,启动第一隔膜泵21和第二隔膜泵22,将沼液存放桶1中的沼液抽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沼液存放桶、超滤膜组件、恒温水浴锅、反渗透膜组件、第一烧杯和第二烧杯;/n所述沼液存放桶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子流量计、第一隔膜泵、第一调节阀和第一压力表;/n所述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沼液存放桶的进水口连通,使得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回流到沼液存放桶中,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转子流量计;/n所述恒温水浴锅内设有第一烧杯,第一烧杯内设有温度计;超滤膜组件的滤水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烧杯连通,第三管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转子流量计;/n所述第一烧杯还通过第四管路与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第四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调节阀、第二隔膜泵和第二压力表;/n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四管路连通,第五管路与第四管路的连接处位于第三调节阀和第二隔膜泵之间,使得反渗透膜组件的浓水回流至第四管路中,第五管路上沿水流方向设有第四转子流量计和第四调节阀;/n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用于收集净水的第二烧杯连通,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五转子流量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沼液分离及浓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沼液存放桶、超滤膜组件、恒温水浴锅、反渗透膜组件、第一烧杯和第二烧杯;
所述沼液存放桶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转子流量计、第一隔膜泵、第一调节阀和第一压力表;
所述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沼液存放桶的进水口连通,使得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回流到沼液存放桶中,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转子流量计;
所述恒温水浴锅内设有第一烧杯,第一烧杯内设有温度计;超滤膜组件的滤水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烧杯连通,第三管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转子流量计;
所述第一烧杯还通过第四管路与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口连通,第四管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启洲邱宗炼陈建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