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利强专利>正文

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60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4
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尺寸匹配的盖子,壳体内设有分离油水用的油区和盛放水用的水区,油区通过设置在油区下部的通孔连通水区,油区设有带排油阀门的排油管,水区设有用于水溢流走的排水管,排水管的位置高于排油管的位置,餐厨油水在油区分离后油脂聚集在油区,水从通孔进入水区沿排水管溢流走;盖子上设有油水管和带有进水阀门的进水管,油水管用于向油区输送餐厨油水,进水管用于向水区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餐厨油水中油与水的分离,收集分离后的油脂,排走分离后的水,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有效回收餐饮油水中的油脂,还降低了统一回收餐厨油水的运输及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餐厨油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餐饮行业在日常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餐厨油水,若不统一处理将会影响环境和市民身心健康,而且这些油水中的油脂回收后可用作制造“生物柴油”的原料,因此,餐饮行业常对当天产生的餐厨油水统一回收存储,以待第二天市政统一回收。但是,在回收餐厨油水时一般采用直接将餐厨油水倒入储存桶内,而大多数餐厨油水中含有大量的水,若直接全部储存,然后等回收车来运输,需要大量的存储桶,而且大量水的存在还会增加餐厨油水后续的运输和回收处理成本,一些餐馆,特别是小型的餐馆,由于没有较多的存储桶,餐厨油水得不到妥善处置,进入城市下水管道,这些油水的流失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下水管道的堵塞,影响市容环境,严重的还会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其能够实现餐厨油水中油与水的分离,并短暂储存分离后的油脂,排走分离后的水,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有效回收餐饮油水中的油脂,还降低了统一回收餐厨油水的运输及处理成本。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分离油水用的油区和盛放水用的水区,油区通过设置在油区下部的通孔连通水区,油区设有带排油阀门的排油管,排油管用于将油区分离与储存的油脂排走,水区设有用于水溢流走的排水管,排水管的位置高于排油管的位置,餐厨油水在油区分离后油脂聚集在油区,水从通孔进入水区沿排水管溢流走;所述餐厨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尺寸匹配的盖子,盖子上设有油水管和带有进水阀门的进水管,油水管用于向油区输送餐厨油水,进水管用于向水区注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筒和内置在外筒中的内筒,内筒围成所述油区,外筒与内筒之间围成所述水区,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内筒底部的筒体上,所述排油管设置在靠近通孔上方的内筒筒体上,排油管穿过外筒的筒体向外延伸布置,所述排水管设置在靠近外筒上沿的筒体上。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多个,且沿内筒一周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内置在壳体中的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成所述油区和水区,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隔板底部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油水管伸向油区的端部连通有用于减缓餐厨油水进入油区时冲击力的缓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油水管上的中空壳体,壳体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弧状的分液管,分液管的管口倾斜向上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排油管位于油区的端口呈扩口状。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手柄。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油区和水区结构,油区和水区之间由通孔连通,利用水与油脂的密度差可以实现餐厨油水中油脂与水的自动分离,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回收餐饮油水中的油脂,降低存储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餐厨油水统一回收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及回收利用中的处理成本。2.本技术在油水管的端部设置缓冲装置,有效减缓了进入油区的餐厨油水对油脂层的扰动。3.本技术设置内筒和外筒,在内筒筒体上的通孔均布在内筒一周上,实现了水从油区向水区均匀流通,避免了水流不均对油脂层产生干扰。4.本技术的排油管靠近油区的端口呈扩口状,在排放收集的油脂时,油脂可顺利进入排油管,有效减少油脂堵塞排油管管口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不加盖子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不加盖子下的俯视图;图5为盖子的俯视图;图6为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中标记:1、排水管,2、内筒,3、手柄,4、缓冲装置,401、分液管,402、壳体,5、油水管,6、盖子,7、进水管,701、进水阀门,8、排油管,801、排油阀门,9、通孔,10、外筒,11、油区,12、水区,13、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分离油水用的油区11和盛放水用的水区12,油区11通过设置在油区11下部的通孔9连通水区12,油区11设有带排油阀门801的排油管8,排油管8用于将油区11分离与收集的油脂排走,水区12设有用于水溢流走的排水管1,排水管1的位置高于排油管8的位置,餐厨油水在油区11分离后油脂聚集在油区11,水从通孔9进入水区12沿排水管1溢流走,利用水与油脂的密度差可以实现餐厨油水中油脂与水的自动分离,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回收餐饮油水中的油脂,降低存储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餐厨油水统一回收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及回收利用中的处理成本。所述餐厨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尺寸匹配的盖子6,盖子6上设有油水管5和带有进水阀门701的进水管7,油水管5用于向油区11输送餐厨油水,进水管7用于向水区12注水,这样实施不仅降低了餐厨油水气味的散发,还可以实现整套装置与餐馆洗漱池下水管的连接,实现油脂的自动收集,不需要手动将餐厨油水倒入餐厨油水分离装置,也不需要手动向水区12注水。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壳体包括外筒10和内置在外筒10中的内筒2,外筒10和内筒2可以是方形或者圆形状,内筒2可以是固定安装在外筒10内,也可以是直接放置在外筒10内,内筒2所围成的区域为分离与储存油脂用的油区11,外筒10与内筒2之间为盛放水用的水区12,内筒2靠近底部的筒体上开设有连通油区11和水区12的通孔9,具体实施时,通孔9可沿内筒一周均匀设置多个,以便油区11内的水均匀进入水区12,从而避免对油脂层产生干扰,靠近通孔9上方的内筒2筒体上设有带排油阀门801的排油管8,排油管8穿过外筒10的筒体向外延伸用于将油区11储存的油脂排走,外筒10靠近上沿的筒体上设有排水管1,水区12的水达到排水管1位置后沿排水管1溢流出,具体实施时,排油管8在内筒2上的位置只需满足处于排水管1和通孔9之间,也可根据餐馆日均收集油脂的量选择排油管8的具体高度,以便实现油区11的短暂储存油脂功能。如图6-7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壳体内设置隔板13,隔板13将壳体内部分成所述油区11和水区12,隔板的形状可以是直板,也可以设置成曲面状的板,所述通孔9设置在靠近隔板13底部的位置,同样的,通孔9可以设置多个,以便水流从油区12均匀流入水区12。进一步地,所述油水管5位于内筒2的端部连通有用于减缓餐厨油水进入油区11时冲击力的缓冲装置4,所述缓冲装置4可以制作成固定在油水管5端部的中空壳体402,壳体402可以是长方体状,也可以是圆柱状,壳体402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弧状的分液管401,分液管401也可以设置在靠近壳体402底部的侧壁上,分液管401的管口倾斜向上设置,当餐厨油水从油水管5进入中空壳体402后,餐厨油水沿分液管401向上倾斜流出壳体402,可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分离油水用的油区(11)和盛放水用的水区(12),油区(11)通过设置在油区(11)下部的通孔(9)连通水区(12),油区(11)设有带排油阀门(801)的排油管(8),排油管(8)用于将油区(11)分离与储存的油脂排走,水区(12)设有用于水溢流走的排水管(1),排水管(1)的位置高于排油管(8)的位置,餐厨油水在油区(11)分离后油脂聚集在油区(11),水从通孔(9)进入水区(12)沿排水管(1)溢流走;/n所述餐厨油水分离与储存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尺寸匹配的盖子(6),盖子(6)上设有油水管(5)和带有进水阀门(701)的进水管(7),油水管(5)用于向油区(11)输送餐厨油水,进水管(7)用于向水区(12)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分离油水用的油区(11)和盛放水用的水区(12),油区(11)通过设置在油区(11)下部的通孔(9)连通水区(12),油区(11)设有带排油阀门(801)的排油管(8),排油管(8)用于将油区(11)分离与储存的油脂排走,水区(12)设有用于水溢流走的排水管(1),排水管(1)的位置高于排油管(8)的位置,餐厨油水在油区(11)分离后油脂聚集在油区(11),水从通孔(9)进入水区(12)沿排水管(1)溢流走;
所述餐厨油水分离与储存装置还包括与壳体尺寸匹配的盖子(6),盖子(6)上设有油水管(5)和带有进水阀门(701)的进水管(7),油水管(5)用于向油区(11)输送餐厨油水,进水管(7)用于向水区(12)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筒(10)和内置在外筒(10)中的内筒(2),内筒(2)围成所述油区(11),外筒(10)与内筒(2)之间围成所述水区(12),所述通孔(9)设置在靠近内筒(2)底部的筒体上,所述排油管(8)设置在靠近通孔(9)上方的内筒(2)筒体上,排油管(8)穿过外筒(10)的筒体向外延伸布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杨利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