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56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包括供料装配台,和围绕供料装配台的U形区间设置的基座件装配线、中间装配线、底座件装配线;所述基座件装配线、中间装配线、底座件装配线之间延伸设置有U形状的流道结构,中间装配线用于将基座件装配线的基座半成品件与底座件装配线的底座半成品件总装成接触器成品,这种U形生产线设计减少了作业场地,工序布局合理,由基座件装配线和底座件装配线相互独立完成各自零部件的组装,最后由中间装配线完成总装即可,可以减少装配工序的等待时间,提高整体装配进度,各工序之间衔接流畅和装配效率高,另外显著减少作业工人数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提高了接触器产品的竞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器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线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生产线。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是有多个零配件装配而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完成对基座、底座、铁芯组件、线圈结构、触头支持、动触头、静触头、灭弧件、螺钉等零部件的组装,这些零配件需要按照工艺步骤设计依次完成装配,例如,先进行动触头、衔铁、触头支持的组装,将灭弧件装入到基座上,然后将触头支持装入到基座内,接着完成静触头在基座上的装配,另外还要将磁轭、底座、线圈结构、滑板等组装成底座组件,最后将底座与基座对合组装形成接触器,现有的接触器生产工艺为直线型生产线,整个组装过程全部由人工来完成,这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这种接触器生产工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该生产线员工组成偏多,人员招聘难,管理难度也大,生产效率较低,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以致接触器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2.这种直线型水流生产线所占用场地空间大,组成人数多,接触器产品从整条流水线装配下来所需时间较长,尤其当一个组装工序耗时较长时,就会出现其他工序都需要等待较长耗时,影响装配节奏,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生产工艺采用直线型生产线,占用场地空间大,组成人数多,装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降低接触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减少作业场地,工序布局合理,减少作业工人数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接触器生产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包括:供料装配台,呈U形结构布置,其内侧形成U形区间;基座件装配线,设置在所述供料装配台的其中一边,其用于将衔铁组件、触头件、灭弧件手动和/或自动的装配到基座上,并组装形成基座半成品件;底座件装配线,与所述基座件装配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供料装配台的另一边,其用于将磁轭组件、线圈组件手动和/或自动的装配到底座上,并组装形成底座半成品件;中间装配线,连接在所述基座件装配线和所述底座件装配线之间,且位于所述供料装配台的中部弧端上,所述中间装配线用于将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所述基座半成品件总装成接触器成品;所述基座件装配线、中间装配线、底座件装配线之间延伸设置有U形状的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基座半成品件,并引导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基座半成品件输送至所述中间装配线上完成接触器成品总装。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还包括与所述中间装配线上的流道结构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沿所述U形区间的一侧或两侧侧边倾斜延伸至所述供料装配台的开口端。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平行延伸经过所述基座件装配线和所述底座件装配线的两条直线槽道,所述出料通道与其一所述直线槽道呈夹角错开设置。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基座件装配线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衔铁组件装配单元、灭弧件装配单元和触头件装配单元;所述衔铁组件装配单元用于将衔铁、触头支持及基座组装形成第一基座组件,所述衔铁组件装配单元与所述灭弧件装配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倾斜的物料滑轮结构。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灭弧件装配单元用于将多个灭弧件装配到所述第一基座组件的基座上形成第二基座组件;所述灭弧件装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结构一侧、将多个灭弧件同步装入到基座上的铆灭弧件装置,铆灭弧件装置包括:安装壳架,包括开口朝向所述流道结构的容置腔,移动支撑台,通过导轨结构可进出所述容置腔,其上设置有多个顶杆;弹性铆压台,与多个所述顶杆弹性连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端,和设置多个所述凸起端端部且适合所述顶杆插入的空心槽;所述灭弧件对应所述空心槽套设在所述凸起端上,并与安装在所述弹性铆压台上的基座的灭弧槽相对应;驱动压块,沿垂直方向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其在下压过程中通过抵压基座对所述弹性铆压台施加压力,以使所述顶杆顶推灭弧件卡入到所述灭弧槽内。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触头件装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结构一侧的触头装配装置,所述触头装配装置用于将多个触头件装配到所述第二基座组件的基座上形成基座半成品件。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触头装配装置包括:底座台,其上设有可容纳所述基座的定位槽;推进机构,包括可相向运动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两端的两个驱动块,以及沿所述驱动块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块上的多个触头导向槽,和可往复移动设置在多个所述触头导向槽中的多个推杆部件,多个所述触头导向槽一端与所述基座上的多个触头槽相对设置,所述推杆部件在两所述驱动块夹持住所述基座后推动所述触头导向槽上的触头件卡入到所述触头槽中;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台上连接所述推进机构,所述驱动气缸带动两个驱动块相向夹住所述基座后,并驱动所述推杆部件将所述触头导向槽上的触头件推入到所述触头槽中。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定位槽内相对设有两个定位块,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衔铁配合卡抵在两个定位块之间;所述定位槽的一侧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上相对设置有配合抵接在所述基座的一侧侧壁上的两个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通过螺纹结构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一侧侧壁移动。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底座件装配线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磁轭组件装配单元和线圈装配单元,由所述磁轭组件装配单元装配形成的第一基座组件沿所述流道结构输送至所述线圈装配单元,所述线圈装配单元用于将线圈结构装配到所述第一底座组件的底座上形成底座半成品件,所述出料通道倾斜延伸穿过所述磁轭组件装配单元和线圈装配单元。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中间装配线包括用于将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所述基座半成品件组装成接触器成品的总装夹具装置,所述总装夹具装置包括:限位块组件,设置在所述流道结构的弧形弯道一侧,所述限位块组件之间设有限位容纳所述底座半成品件的至少一个限位槽区,所述限位槽区连通所述弧形弯道;驱动结构,包括架设在所述限位槽区上方可作垂直升降运动的至少一组压杆,所述压杆具有可放置紧固件的导向通孔;所述压杆下降时抵压在所述基座半成品件上;电动工具枪,穿入所述导向通孔将所述紧固件固定穿设在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所述基座半成品件之间。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限位槽区背向所述弧形弯道的一端设置有限高结构,所述限高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供料装配台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L形限位板,所述L形限位板通过调节螺栓结构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方向可移动调节。在上述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供料装配台包括围绕所述基座件装配线、中间装配线和底座架装配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多层倾斜的供料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器生产线中,所述基座件装配线、中间装配线、底座件装配线在供料装配台上沿U形区间轮廓形状布置,通过基座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供料装配台(1),呈U形结构布置,其内侧形成U形区间(11);/n基座件装配线(2),设置在所述供料装配台(1)的其中一边,其用于将衔铁组件、触头件、灭弧件手动和/或自动的装配到基座上,并组装形成基座半成品件;/n底座件装配线(3),与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相对的设置在所述供料装配台(1)的另一边,其用于将磁轭组件、线圈组件手动和/或自动的装配到底座上,并组装形成底座半成品件;/n中间装配线(4),连接在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和所述底座件装配线(3)之间,且位于所述供料装配台(1)的中间段上,所述中间装配线(4)用于将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所述基座半成品件总装成接触器成品;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中间装配线(4)、底座件装配线(3)之间延伸设置有U形状的流道结构(5),所述流道结构(5)用于接收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基座半成品件,并引导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基座半成品件输送至所述中间装配线(4)上完成接触器成品总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料装配台(1),呈U形结构布置,其内侧形成U形区间(11);
基座件装配线(2),设置在所述供料装配台(1)的其中一边,其用于将衔铁组件、触头件、灭弧件手动和/或自动的装配到基座上,并组装形成基座半成品件;
底座件装配线(3),与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相对的设置在所述供料装配台(1)的另一边,其用于将磁轭组件、线圈组件手动和/或自动的装配到底座上,并组装形成底座半成品件;
中间装配线(4),连接在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和所述底座件装配线(3)之间,且位于所述供料装配台(1)的中间段上,所述中间装配线(4)用于将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所述基座半成品件总装成接触器成品;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中间装配线(4)、底座件装配线(3)之间延伸设置有U形状的流道结构(5),所述流道结构(5)用于接收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基座半成品件,并引导所述底座半成品件和基座半成品件输送至所述中间装配线(4)上完成接触器成品总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中间装配线(4)上的流道结构(5)连通的出料通道(6),所述出料通道(6)沿所述U形区间(1)的一侧或两侧侧边倾斜延伸至所述供料装配台的U形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5)包括平行延伸经过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和所述底座件装配线(3)的两条直线槽道(51),所述出料通道(6)与其一所述直线槽道(51)呈夹角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件装配线(2)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衔铁组件装配单元(21)、灭弧件装配单元(22)和触头件装配单元(23);所述衔铁组件装配单元(21)用于将衔铁、触头支持及基座组装形成第一基座组件,所述衔铁组件装配单元(21)与所述灭弧件装配单元(22)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倾斜的物料滑轮结构(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件装配单元(22)用于将多个灭弧件装配到所述第一基座组件的基座上形成第二基座组件;所述灭弧件装配单元(22)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结构一侧、将多个灭弧件同步装入到基座上的铆灭弧件装置(7),所述铆灭弧件装置(7)包括:
安装壳架(71),包括开口朝向所述流道结构(5)的容置腔(75),
移动支撑台(72),通过导轨结构可进出所述容置腔,其上设置有多个顶杆(73);
弹性铆压台(74),与多个所述顶杆(73)弹性连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端(741),和设置多个所述凸起端端部且适合所述顶杆(73)插入的空心槽(742);所述灭弧件对应所述空心槽套设在所述凸起端(741)上,并与安装在所述弹性铆压台(74)上的基座的灭弧槽相对应;
驱动压块,沿垂直方向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75)内,其在下压过程中通过抵压基座对所述弹性铆压台(74)施加压力,以使所述顶杆(73)顶推灭弧件卡入到所述灭弧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件装配单元(23)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结构一侧的触头装配装置(8),所述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勤雄包志舟刘添喜王惜晨蔡慧茂许建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