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212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包括:A1,建立模型,模型包括动态边界,动态边界的下游为淹没区,上游为非淹没区,形成位于淹没区的水力单元和位于非淹没区的水文单元;A2,对水力单元用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特征波数据,对水文单元用水文计算模型计算流场数据,根据特征波数据确定淹没区与非淹没区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A3,根据所述淹没区与非淹没区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更新水深数据,并将模型中水深低于水深阈值的作为水文单元,水深高于水深阈值的作为水力单元,返回A2。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计算中不固定淹没区与非淹没区之间的边界位置,边界推移形成新的动态边界,实现了两种区域的交替转换,模拟更接近真实情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洪水模拟方法,尤其是一种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可以进行高效准确的洪水淹没模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范围向周边地区快速扩展。为了便于获得水资源,新规划城镇选址往往选在靠近河道的平坦洼地带,城镇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地面积水量增加,加之城市排水体系设计时对下游河道高水位情况考虑欠缺,每次发生较强的降雨就会出现严重内涝。因此,科学解决洪水问题和内涝问题究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洪涝预报是根据洪涝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基于已知的水文、土地、气象、水工建筑等条件,利用数学物理模型预测未来洪水的发生、变化、演进的综合性科学。洪涝预报模型主要分为水文预报模型和水力预报模型,两者的研究方向和计算模拟过程有各自的侧重点。水文预报模型以降雨作为输入驱动,根据流域内土壤、土地利用及河道地形等,分析计算不同频率降雨的产汇流情况,将径流沿河道演算到流域出口,输出结果一般是流域出口的流量变化过程。模型建立需要考虑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对表征各环节的数学方程进行合理选择,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1,建立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所述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包括动态边界s,动态边界s的下游为淹没区w,上游为非淹没区d,对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划分网格,形成位于淹没区w的水力单元和位于非淹没区d的水文单元;/nA2,对于水力单元采用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特征波数据,对于水文单元采用水文计算模型计算流场数据,并根据所述特征波数据确定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nA3,根据所述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更新水深数据,并将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中水深低于水深阈值的作为水文单元,水深高于水深阈值的作为水力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建立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所述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包括动态边界s,动态边界s的下游为淹没区w,上游为非淹没区d,对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划分网格,形成位于淹没区w的水力单元和位于非淹没区d的水文单元;
A2,对于水力单元采用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特征波数据,对于水文单元采用水文计算模型计算流场数据,并根据所述特征波数据确定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
A3,根据所述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更新水深数据,并将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中水深低于水深阈值的作为水文单元,水深高于水深阈值的作为水力单元,返回A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2中,根据所述特征波数据确定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所依据的传播条件包括:
第一判定条件:判断动态边界处特征波传播方向,如果动态边界处的特征波传播方向全部指向水力单元,则判定水文单元向水力单元传递质量,不传递动量;
第二判定条件:如果动态边界处的特征波传播方向不是全部指向水力单元,则判定水力单元向水文单元传递质量和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文计算模型采用扩散波方程进行水文计算,所述水力计算模型采用运动波方程进行水力计算,
所述特征波数据包括流速、水深、特征波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过渡区ds表示动态边界s的位置变化范围,所述过渡区ds采用与淹没区w相同的网格划分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网格变化线g,所述网格变化线g位于非淹没区d与过渡区ds之间,用于分隔不同的网格划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文水力学动态双向耦合的洪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对于水力单元采用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特征波数据,对于水文单元采用水文计算模型计算流场数据,并根据所述特征波数据确定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的过程包括:
对整个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划分粗网格,并在淹没区w和过渡区ds进一步划分细网格,其中,h表示水深,u表示流速,
已知tn=nΔt时刻,淹没区w的水深和流速非淹没区d的水深和流速过渡区ds的水深和流速动态边界s的位置sn,动态边界s处的水深和流速淹没区w的运动波方程时间步长为Δt,非淹没区d的扩散波方程的时间步长为mΔt,且m>1,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淹没区w与非淹没区d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传递:
S1,在整个双向耦合洪水预测模型的粗网格上进行水文计算,获得淹没区w、非淹没区d的粗网格单元节点在(n+m)Δt时刻的水深和流速变量其中,对于利用水文计算获得的淹没区的变量标记*;
S2,将粗网格的水深和流速变量在网格变化线g上按距离线性插值,获得在网格变化线g处的作为边界条件,求解扩散波方程,获得过渡区ds以及淹没区w的细网格水深和流速变量
S3,在过渡区ds的细网格上,将(n+m)Δt时刻的过渡区ds的在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春波周琦柳高飞段艳华刘昭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