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02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婴幼儿推车,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脚、前侧与所述前脚后侧枢接的后脚、座椅支撑件、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前侧与座椅支撑件枢接,后侧与所述后脚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前侧与前脚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与联动件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的枢接位置后侧;如此,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前脚、联动件、后脚共同支撑起所述座椅支撑件,能共同分担坐在车内的孩童的重量,从而在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车架稳定,能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且在折叠时,前脚、后脚、联动件、座椅支撑件旋转靠近,从而折叠后的车架材积很小,便于携带、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婴幼儿推车。
技术介绍
婴幼儿推车可供孩童乘坐,父母推着车前行,从而减轻父母抱孩子的负担。婴幼儿推车一般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设置于车架前下部的前轮、设置于车架后下部的后轮、用于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供孩童乘坐,当不需要使用时,先解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然后将车架折叠,折叠后的车架比展开时的车架材积小。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的婴幼儿推车具有不同的车架,有些车架展开状态下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承受车内孩童的重量,从而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折叠后材积比较大,不方便携带、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婴幼儿推车,在展开状态下时,其车架稳定,能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而且车架折叠材积小,便于携带、存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幼儿推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前脚、前侧与所述前脚后侧枢接的后脚、座椅支撑件、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前侧与座椅支撑件枢接,后侧与所述后脚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前侧与前脚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与联动件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的枢接位置后侧。所述车架包括相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每一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脚、后脚、座椅支撑件、联动件。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支架的联动件后侧、后脚连接。所述联动件后侧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孔,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两侧支架的联动件的通孔后再与后脚连接。所述后脚上设置有容纳部,所述两侧支架后脚上的容纳部于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加强杆穿过联动件的通孔后插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侧上分别固定有一阻挡件,从而在加强杆与左右两侧支架的联动件以及后脚连接后,每一侧支架的所述联动件左右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后脚以及阻挡件抵靠。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后脚背离前脚的一侧。所述车架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后侧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联动件、座椅支撑件与连接管之间。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后脚与座椅支撑件之间,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朝向座椅支撑件一侧的锁定槽、与所述座椅支撑件或/和连接管可相对左右移动连接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侧插入锁定槽内时所述车架被锁定于展开状态。每一所述侧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的连接孔内。一用于解锁所述锁定机构的解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前脚与后脚被设置为,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折叠状态下时,所述前脚与后脚相对平行。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被设置为,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折叠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相对平行。所述车架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与所述前脚后侧以及后脚前侧同轴枢接,且所述车手被设置为,在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车手与所述前脚、后脚平行。每一所述侧支架的车手下侧枢接于前脚后侧与后脚前侧之间,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均连接于左右两侧支架前脚的相对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婴幼儿推车车架的这种结构,不仅能使得所述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时很稳定,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还使得车架折叠后的材积很小,方便携带、存放;2、本技术锁定机构与解锁机构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得解锁操作简便,而且要在车架展开状态下解锁,操作者需弯腰往下伸手去操作,如此,不会产生误操作而引起锁定机构解锁的情况发生,从而也避免误操作解锁而导致车架意外折叠引起的安全问题,从而更能保证车架在展开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2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联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锁定件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根据图2中B—B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婴幼儿推车车架的再一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1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幼儿推车,其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1、将所述车架1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连接于车架1前下部的前轮2、连接于所述车架1后下部的后轮3,所述车架1包括前脚11、前侧与所述前脚11后侧枢接的后脚12、座椅支撑件13、联动件14,所述联动件14前侧与座椅支撑件13枢接,后侧与所述后脚12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13前侧与前脚11枢接,且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13与联动件14前侧的枢接位置140位于所述座椅支撑件13与前脚11的枢接位置130后侧。如此,在车架1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前脚11、联动件14、后脚12共同支撑起所述座椅支撑件13,能共同分担坐在车内的孩童的重量,从而在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车架稳定,能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包括相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10,每一侧支架10均包括所述前脚11、后脚12、座椅支撑件13、联动件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还包括一加强杆15,所述加强杆1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支架10的联动件14后侧、后脚12连接。加强杆15的设置,不但可以使得两侧支架10的连接更牢固,而且还能支撑联动件14后侧,从而该加强杆15还能协助联动件14支撑起乘坐在车内的孩童的重量,如此,能进一步保证车架1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本技术婴幼儿推车在展开使用状态下的安全。较佳的,所述联动件14后侧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孔141,所述加强杆15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侧支架10的联动件14的通孔141后再与后脚12连接。即是说,加强杆15左侧穿过左侧支架10的联动件14的通孔141后再与左侧支架10的后脚12连接,加强杆15右侧穿过右侧支架10的联动件14的通孔141后再与右侧支架10的后脚12连接。如此设置,不但使得联动件14与加强杆15的组装更方便、容易,而且加强杆15能通过所述联动件14更好地分担车内孩童的重量,从而进一步保证本技术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加强杆15的左右两侧上分别固定有一阻挡件151,从而在加强杆15与左右两侧支架10的联动件14以及后脚12连接后,每一侧支架10的所述联动件14左右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后脚12以及阻挡件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推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脚、前侧与所述前脚后侧枢接的后脚、座椅支撑件、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前侧与座椅支撑件枢接,后侧与所述后脚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前侧与前脚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与联动件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的枢接位置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推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脚、前侧与所述前脚后侧枢接的后脚、座椅支撑件、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前侧与座椅支撑件枢接,后侧与所述后脚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前侧与前脚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与联动件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的枢接位置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相连接的左右两侧支架,每一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脚、后脚、座椅支撑件、联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支架的联动件后侧、后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后侧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孔,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两侧支架的联动件的通孔后再与后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上设置有容纳部,所述两侧支架后脚上的容纳部于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加强杆穿过联动件的通孔后插入所述容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左右两侧上分别固定有一阻挡件,从而在加强杆与左右两侧支架的联动件以及后脚连接后,每一侧支架的所述联动件左右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后脚以及阻挡件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后脚背离前脚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7任一项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后侧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联动件、座椅支撑件与连接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后脚与座椅支撑件之间,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朝向座椅支撑件一侧的锁定槽、与所述座椅支撑件或/和连接管可相对左右移动连接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侧插入锁定槽内时所述车架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后侧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联动件、座椅支撑件与连接管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位于所述后脚与座椅支撑件之间,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朝向座椅支撑件一侧的锁定槽、与所述座椅支撑件或/和连接管可相对左右移动连接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侧插入锁定槽内时所述车架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的连接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一用于解锁所述锁定机构的解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支架的座椅支撑件的连接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茂华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市厚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