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撑组件及婴儿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84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儿童支撑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婴儿载具上,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侧边以及两端分别锚定在左侧和右侧的弹性线,所述弹性线形成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可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儿童支撑组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使儿童坐得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支撑组件及婴儿载具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1139543.1,申请日为2017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婴儿载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支撑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婴儿车上的儿童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儿童车在车架构造的设计上,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实用性及携带的方便性,儿童车一般都会设计成可收合的型态,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张开成婴儿车的型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例如,一般的儿童车的前、后脚、车手及其他的连接部件都是可独立转动的,折叠时只需要将前、后脚及车手分别收折,从而使得整个儿童车达到完全收折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儿童车的车架结构收折步骤繁多,操作复杂,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另外,现有的婴儿车的座椅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座椅支撑架上设置座布,另一种是在座椅支撑架上设置座板,然而,由于座椅支撑架是由多根杆件连接而成,材质坚硬没有弹性,上述无论哪种设计,久坐后都会使身体非常不适,因此,乘坐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支撑组件,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使儿童坐得更舒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儿童支撑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婴儿载具上,儿童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侧边以及两端分别锚定在左侧和右侧的弹性线,弹性线形成承载支架,承载支架可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左、右侧设置一弹性钢线,并将弹性钢线形成一可弹性变形的承载支架,因此,可以使儿童支撑组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进使婴幼儿坐得更舒适。较佳地,弹性线在两端之间包括多个弯折段,弯折段可在上、下、左、右和/或前、后方向弹性挠曲,以使弹性线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较佳地,弹性线在儿童支撑组件前、后来回弯折形成波浪形。较佳地,弹性线弯曲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沿平行于儿童支撑组件的纵轴线方向延伸,第二弯折段沿平行于儿童支撑组件的横轴线方向延伸,纵轴线从儿童支撑组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横轴线从儿童支撑组件的左侧延伸到右侧。较佳地,弹性线弯曲形成螺旋形状。较佳地,弹性线由钢制成。较佳地,还包括覆盖弹性线的织物。较佳地,两侧边均具有连接器,连接器可操作地与设置在婴儿载具上的相应的底座接合。较佳地,还包括横向件,横向件分别与两侧边连接,横向件呈U型结构。较佳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件,防护件用于限制坐在儿童支撑组件上的儿童。较佳地,弹性线设置在防护件下方。较佳地,弹性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侧边。一种婴儿载具,包括车脚、与车脚连接的车手以及支撑在车脚上的儿童支撑组件。较佳地,婴儿载具还包括两底座,儿童支撑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较佳地,婴儿载具为儿童推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完全展开时的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完全展开时另一角度的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的锁定机构结构的结构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的收合按钮及安全锁的结构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半收折时的状态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完全收折后的状态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另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另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安装有另一种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载具为一种婴儿乘坐的车架100,车架100包括上车手1、下车手2、前脚3、后脚4、一对连接杆5、横管6、一对支撑杆7、滑套8、锁定机构9及释锁机构;上车手1、下车手2、前脚3、后脚4及横管6呈U形,使得车架100呈左右对称结构;横管6具有一中间管61及两侧管62,且中间管6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管62的前端。上车手1与连接杆5的上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一a;连接杆5的下端与横管6的后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二b;横管6的侧管62的中部与下车手2的中部枢接形成枢接点三c;下车手2的上端与上车手1的下端枢接形成枢接点四d,且上车手1与下车手2之间设置锁定机构9;滑套8滑动地设置于后脚4,下车手2的下端与滑套8枢接形成枢接点五e;支撑杆7的一端与滑套8枢接形成枢接点六f;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前脚3枢接形成枢接点七g;前脚3的上端、后脚4的上端及侧管62邻近中间管61的部位同轴地枢接形成枢接点八h;锁定机构9解锁后,上车手1、下车手2、前脚3、后脚4、连接杆5、横管6及支撑杆7转动靠拢实现收折。再请参阅图3、图4及图6,锁定机构9包括一对锁定件91、一对卡合件92、一对弹性件94;释锁机构包括一对驱动件93及一收合按钮95,卡合件92固定于上车手1的下端,锁定件91滑动地设置于下车手2的上端内部,驱动件93的一端连接于锁定件91,驱动件93为一牵引钢线。弹性件94提供一使锁定件91插入卡合件92的弹性力,弹性件94为压缩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其有压缩弹簧同样功能的弹性塑胶。弹性件94可以使锁定件91自动插入卡合件92,实现自动锁定,保证使用的安全。驱动件93及弹性件94的作用可以驱动锁定件91插入或脱离卡合件92,实现锁定或解锁。收合按钮95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横管6上,具体是设置于横管6的中间管61下侧,以方便手部按压。收合按钮95与驱动件93的另一端连接。通过利用锁定件91及卡合件92对上车手1及下车手2进行锁定,从而可以在车架100展开时,将整个车架100锁定于展开状态,防止意外收折。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具体地,卡合件92具有圆盘92a,下车手2枢接于圆盘92a的中心形成枢接点四d,圆盘92a上设有凹陷92b,锁定件91插接于凹陷92b内。设置凹陷92b,可以使卡合件92与锁定件91卡合得更稳固。再请参阅图5及图6,释锁机构还包括一安全锁96,安全锁96活动地设置于中间管61上,并对收合按钮95锁定或释锁。安全锁96左、右滑动地设置于中间管61上侧,且滑动到其中一侧时抵压收合按钮95,滑动到另一侧时释放收合按钮95。设置安全锁96可以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支撑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婴儿载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侧边以及两端分别锚定在左侧和右侧的弹性线,所述弹性线形成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可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06 CN 2017100101580;20170120 CN 2017100419571.一种儿童支撑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婴儿载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侧边以及两端分别锚定在左侧和右侧的弹性线,所述弹性线形成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可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在两端之间包括多个弯折段,所述弯折段可在上、下、左、右和/或前、后方向弹性挠曲,以使所述弹性线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在所述儿童支撑组件前、后来回弯折形成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弯曲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沿平行于所述儿童支撑组件的纵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段沿平行于所述儿童支撑组件的横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纵轴线从所述儿童支撑组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横轴线从所述儿童支撑组件的左侧延伸到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弯曲形成螺旋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群吴海涛易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