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钢管运输
,特别是一种钢管运输车。
技术介绍
在地下工程洞室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吊运钢管等大型物件,钢管在制造和安装工程过程中,需要进行钢管的水平运输。由于洞室空间较为狭窄,所以在洞室空间中输运钢管时,容易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进而,在洞室空间中一般是采用运输车来运输钢管。现有的运输车在洞室空间中运输钢管时,只能在单一的路况上进行运输,不能在多个路况之间进行快速地转换,例如很难在平面路况、内弧面路况以及局部台阶路况之间进行转换。因此,现有的运输车在洞室空间中运输钢管时,一般会在洞室空间内安装轨道,使运输车在轨道上行走,来满足运输车在不同路况上的需求,或者来满足运输车在不同路况之间的转换,并将钢管放置在运输车的顶部,来进行对钢管的运输。但是,通过在洞室空间中安装轨道,来使运输车对钢管进行运输的方式,施工成本较大,施工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运输车将钢管运输至指定位置后,由于施工场地的受限,钢管不便从运输车上卸下,而且运输车只能在轨道上行驶,从而使得卸下来的钢管与洞室空间中已安装的钢管之 ...
【技术保护点】
1.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身(1)和设置在车身(1)下方的行走轮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n行走轮组(2)至少为三个,所有行走轮组(2)在车身(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有两个相邻行走轮组(2)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管的安装区域,且车身(1)的行进前端与安装区域之间的行走轮组(2)至少为两个;/n每个行走轮组(2)上均连接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的下端与行走轮组(2)固定连接,上端与车身(1)固定连接;/n所有升降机构(3)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身(1)和设置在车身(1)下方的行走轮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
行走轮组(2)至少为三个,所有行走轮组(2)在车身(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有两个相邻行走轮组(2)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管的安装区域,且车身(1)的行进前端与安装区域之间的行走轮组(2)至少为两个;
每个行走轮组(2)上均连接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的下端与行走轮组(2)固定连接,上端与车身(1)固定连接;
所有升降机构(3)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车身(1)下方设置有两组行走轮组(2),两组行走轮组(2)分别设置在车身(1)的两端,每组行走轮组(2)包括两个行走轮组(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行走轮组(2)与升降机构(3)之间连接有升降底座(4),升降底座(4)固设在行走轮组(2)的上端,升降机构(3)的下端与升降底座(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钢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升降底座(4)与车身(1)之间设有导向机构(5),导向机构(5)包括导向柱(51)和导向筒(52),导向柱(51)竖向设置,导向柱(51)安装在导向筒(52)内,导向柱(51)与导向筒(52)沿导向柱(51)的轴向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钢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行走轮组(2)与升降底座(4)之间设有回转底座(6)和回转机构(7),回转机构(7)的下端固设在回转底座(6)上,回转机构(7)的上端与升降底座(4)固定连接,回转底座(6)固设在行走轮组(2)的上端,回转机构(7)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车身(1)为中空结构或者为框架结构,并在车身(1)上设置有控制系统的工作台(10);
当车身(1)为中空结构时,车身(1)内部的中空部分贯通车身(1)长度方向的两端;
当车身(1)为框架结构时,车身(1)内部的底面上安装有承载件(14),承载件(14)与车身(1)之间形成有用于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智祥,冯梦林,何建国,王州科,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阿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