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85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外壁安装有中心防护层,所述中心防护层包括防水透气面料和保温面料,所述防水透气面料和保温面料分别分布在竹炭纤维层的外壁上下两侧,所述防水透气面料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所述保温面料的上端与竹炭纤维层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该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竹炭纤维层、抗菌面料和远红外纤维面料之间的配合,由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的抗菌面料和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高浓度远红外母粒制成的远红外纤维面料的双重灭菌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对面料内部进行灭菌处理,避免了面料制成的制品的灭菌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纺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例如专利号为201220237906.1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且可以防止污物的抗菌防污纺织面料,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层PU薄膜层,虽然它能一定程度上进行防污处理,但是它存在面料制成的制品的灭菌能力较差的问题,同时仍存在面料在使用过程中防紫外线和防水排汗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外壁安装有中心防护层;所述中心防护层包括防水透气面料和保温面料;所述防水透气面料和保温面料分别分布在竹炭纤维层的外壁上下两侧,所述防水透气面料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所述保温面料的上端与竹炭纤维层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中心防护层可实现对竹炭纤维层进行防水透气和保温方面的保护。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面料和保温面料均以竹炭纤维层的水平中心为基准呈轴对称分布。限制防水透气面料、保温面料和竹炭纤维层之间的相对位置。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外部防护层;所述外部防护层包括防污面料和防紫外线面料;所述防污面料和防紫外线面料分别在竹炭纤维层的上方从上至下分布,所述防污面料和防紫外线面料的内侧缝纫固定相连,所述防紫外线面料的下端与防水透气面料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外部防护层可实现对竹炭纤维层进行污渍和紫外线保护。优选的,所述防污面料、防紫外线面料和防水透气面料的厚度尺寸一致。便于防污面料、防紫外线面料和防水透气面料的同步生产。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内部防护层;所述内部防护层包括抗菌面料和远红外纤维面料;所述抗菌面料和远红外纤维面料分别在竹炭纤维层的下方从上至下分布,所述抗菌面料和远红外纤维面料的内侧缝纫固定相连,所述抗菌面料的上端与保温面料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内部防护层可实现对竹炭纤维层进行抗菌方面的保护。优选的,所述抗菌面料、远红外纤维面料和保温面料的厚度尺寸一致。便于抗菌面料、远红外纤维面料和保温面料的同步生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竹炭纤维层、抗菌面料和远红外纤维面料之间的配合,由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的抗菌面料和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高浓度远红外母粒制成的远红外纤维面料的双重灭菌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对面料内部进行灭菌处理,避免了面料制成的制品的灭菌能力较差的问题。设置有竹炭纤维层、防紫外线面料和防水透气面料之间的配合,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制成的面料的防紫外线面料和由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的防水透气面料可通过自身内部结构的亲水疏水能力实现面料的排汗和防水,避免了面料在使用过程中防紫外线和防水排汗能力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竹炭纤维层、防污面料和抗菌面料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竹炭纤维层、防污面料和保温面料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竹炭纤维层、抗菌面料和远红外纤维面料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竹炭纤维层,2、外部防护层,201、防污面料,202、防紫外线面料,3、中心防护层,301、防水透气面料,302、保温面料,4、内部防护层,401、抗菌面料,402、远红外纤维面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1,竹炭纤维层1的外壁安装有中心防护层3,竹炭纤维层1取毛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的,中心防护层3包括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分别分布在竹炭纤维层1的外壁上下两侧,防水透气面料301由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保温面料302为纯棉纤维材质将经纱和纬纱混纺后制成织物,防水透气面料301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1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保温面料302的上端与竹炭纤维层1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均以竹炭纤维层1的水平中心为基准呈轴对称分布。竹炭纤维层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外部防护层2,外部防护层2包括防污面料201和防紫外线面料202,防污面料201和防紫外线面料202分别在竹炭纤维层1的上方从上至下分布,防污面料201为光催化自清洁面料,其主要是通过纳米TiO2溶解在树脂中,做成溶胶凝胶,通过后期加工浸渍或浸轧等方式整理添加到织物上,防紫外线面料202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制成的面料,防污面料201和防紫外线面料202的内侧缝纫固定相连,防紫外线面料202的下端与防水透气面料301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防污面料201、防紫外线面料202和防水透气面料301的厚度尺寸一致。竹炭纤维层1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内部防护层4,内部防护层4包括抗菌面料401和远红外纤维面料402,抗菌面料401和远红外纤维面料402分别在竹炭纤维层1的下方从上至下分布,运红外纤维面料402是将远红外陶瓷微粉制成高浓度远红外母粒,再与定量成纤聚合物混合后纺丝最后纺织成面料,抗菌面料401为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抗菌面料401和远红外纤维面料402的内侧缝纫固定相连,抗菌面料401的上端与保温面料302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抗菌面料401、远红外纤维面料402和保温面料302的厚度尺寸一致。当需要此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将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分别缝纫在竹炭纤维层1的上下两端表面,随后可将堆叠好的防污面料201和防紫外线面料202与抗菌面料401和远红外纤维面料402分别堆叠放置在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的外侧,实现整体面料的缝纫相连,实现面料的加工,在面料进行使用过程中,由光催化自清洁面料的防污面料201可通过内部的纳米二氧化钛在太阳光或室内荧光灯的照射下能产生抗菌、除臭、油污分解、防霉防藻、空气净化的,实现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1)的外壁安装有中心防护层(3);/n所述中心防护层(3)包括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n所述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分别分布在竹炭纤维层(1)的外壁上下两侧,所述防水透气面料(301)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1)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所述保温面料(302)的上端与竹炭纤维层(1)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1)的外壁安装有中心防护层(3);
所述中心防护层(3)包括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
所述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分别分布在竹炭纤维层(1)的外壁上下两侧,所述防水透气面料(301)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1)的上端缝纫固定相连,所述保温面料(302)的上端与竹炭纤维层(1)的下端缝纫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面料(301)和保温面料(302)均以竹炭纤维层(1)的水平中心为基准呈轴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外部防护层(2);
所述外部防护层(2)包括防污面料(201)和防紫外线面料(202);
所述防污面料(201)和防紫外线面料(202)分别在竹炭纤维层(1)的上方从上至下分布,所述防污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力郁飞杨双登倪炜栋黄紫岩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中柱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