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37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下侧编织有尼龙层,所述尼龙层的下侧纺织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的下端固定编织有混纺层,所述混纺层包括有弹力层、抗静电层和柔软层,所述弹力层的上端与杀菌层编织缝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通过精妙设计,采用棉氨混合纺织与醋酯纤维的结合,方便面料进行回复收弹,增加面料的韧性强度,减小出现褶皱的现象,减少因为面料弹性不够而出现松垮的现象,采用牛津布配合醋酯纤维,实现了排汗散热的效果,可以实现凉爽舒适的效果,采用竹纤维与银离子纤维结合,实现了抗菌杀菌的效果,解决了细菌的滋生问题。解决了细菌的滋生问题。解决了细菌的滋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涉及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技术中,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较厚,且不利于散热和排汗,抗皱性能差,透气性能不好;
[0005]2、现有技术中,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治标不治本,面料容易内部滋生细菌,且穿着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弹性,解决抗皱性能差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以达到杀菌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散热的性能,方便散热排汗。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下侧编织有尼龙层,所述尼龙层的下侧纺织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的下端固定编织有混纺层,所述混纺层包括有弹力层、抗静电层和柔软层,所述弹力层的上端与杀菌层编织缝合,所述弹力层的下侧固定编织有排汗层,所述混纺层的内部固定编织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的内侧固定编织有柔软层,所述杀菌层的下侧固定纺织有紧束层,所述排汗层的下侧固定编织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下端固定编织有导静电层,所述导静电层包括有化纤层和导电纤维,所述化纤层穿过导电纤维与细麻层垂直交织混纺,所述导静电层的下端固定交纺混织有细麻层。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束层的上端固定纺织与杀菌层的下侧,所述紧束层穿过混纺层固定编织与排汗层的顶部,所述紧束层穿过混纺层且与柔软层和抗静电层交纺混织。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力层的材料为氨纶纤维,所述抗静电层的材料为粘胶纤维,所述柔软层的材料为纯棉,所述弹力层与柔软层交纺混织为棉氨面料。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细麻层的直径要大于化纤层,所述细麻层的材料为涤纶,所述化纤层的材料为麻纤维。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汗层的材料为牛津布,所述排汗层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方形透气孔,牛津布表面开设的方形透气孔内部纺织有丙纶纤维。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通过精妙设计,采用棉氨混
合纺织与醋酯纤维的结合,方便面料进行回复收弹,增加面料的韧性强度,减小出现褶皱的现象,减少因为面料弹性不够而出现松垮的现象。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采用牛津布配合醋酯纤维,实现了排汗散热的效果,可以实现凉爽舒适的效果。
[0015]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采用竹纤维与银离子纤维结合,实现了抗菌杀菌的效果,解决了细菌的滋生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A区域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8与9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5与4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抗菌层;2、尼龙层;3、杀菌层;4、混纺层;41、弹力层; 42、抗静电层;43、柔软层;5、紧束层;6、排汗层;7、透气层;8、导静电层;81、细麻层;82、导电纤维;9、化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抗菌层1,抗菌层1的下侧编织有尼龙层2,尼龙层2的下侧纺织有杀菌层3,杀菌层3的材料为聚酯功能纤维,聚酯功能纤维内部纺织有银离子纤维层,杀菌层3的下端固定编织有混纺层4,混纺层4包括有弹力层41、抗静电层42和柔软层43,弹力层41的上端与杀菌层3编织缝合,弹力层41的下侧固定编织有排汗层6,排汗层6的材料为牛津布,排汗层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方形透气孔,牛津布表面开设的方形透气孔内部纺织有丙纶纤维,弹力层41的材料为氨纶纤维,抗静电层42的材料为粘胶纤维,柔软层43的材料为纯棉,弹力层41与柔软层43交纺混织为棉氨面料,混纺层4 的内部固定编织有抗静电层42,抗静电层42的内侧固定编织有柔软层43,杀菌层3的下侧固定纺织有紧束层5,紧束层5的上端固定纺织于杀菌层3的下侧,紧束层5穿过混纺层4固定编织与排汗层6的顶部,紧束层5穿过混纺层4且与柔软层43和抗静电层42交纺混织,排汗层6的下侧固定编织有透气层7,透气层7的下端固定编织有导静电层8,导静电层8包括有细麻层 81和导电纤维82,细麻层81穿过导电纤维82与化纤层9垂直交织混纺,导静电层8的下端固定交纺混织有化纤层9,化纤层9的直径要大于细麻层81,化纤层9的材料为涤纶,细麻层81的材料为麻纤维。
[0024]如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过精妙设计,采用棉氨混合纺织与醋酯纤维的结合,方便面料进行回复收弹,增加面料的韧性强度,减小出现褶皱的现象,减少因为面料弹性不够而出现松垮的现象。
[0025]如图1

4所示,优选的,采用牛津布配合醋酯纤维,实现了排汗散热的效果,可以实现凉爽舒适的效果。
[0026]如图1

4所示,优选的,采用竹纤维与银离子纤维结合,实现了抗菌杀菌的效果,解决了细菌的滋生问题。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紧束层5的上端固定纺织与杀菌层3的下侧,紧束层5穿过混纺层4固定编织与排汗层6的顶部,紧束层5的材料为醋酯纤维,醋酯纤维弹力较好,起到了收束紧致的作用,紧束层5穿过混纺层4且与柔软层43和抗静电层42 交纺混织,弹力层41的材料为氨纶纤维,抗静电层42的材料为粘胶纤维,柔软层43的材料为纯棉,弹力层41与柔软层43交纺混织为棉氨面料,棉氨材料拥有较好的弹性,且棉氨材料克服了纯棉没有弹性还比较容易发皱的问题。
[0029]实施例3
[0030]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化纤层9的直径要大于细麻层81,化纤层9的材料为涤纶,细麻层 81的材料为麻纤维,排汗层6的材料为牛津布,排汗层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方形透气孔,牛津布表面开设的方形透气孔内部纺织有丙纶纤维,丙纶纤维拥有较好的排汗性能,与牛津布表面开设的透气方孔配合拥有散热排汗效果,杀菌层3的材料为聚酯功能纤维,聚酯功能纤维内部纺织有银离子纤维层,银离子纤维拥有很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包括抗菌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1)的下侧编织有尼龙层(2),所述尼龙层(2)的下侧纺织有杀菌层(3),所述杀菌层(3)的下端固定编织有混纺层(4),所述混纺层(4)包括有弹力层(41)、抗静电层(42)和柔软层(43),所述弹力层(41)的上端与杀菌层(3)编织缝合,所述弹力层(41)的下侧固定编织有排汗层(6),所述混纺层(4)的内部固定编织有抗静电层(42),所述抗静电层(42)的内侧固定编织有柔软层(43),所述杀菌层(3)的下侧固定纺织有紧束层(5),所述排汗层(6)的下侧固定编织有透气层(7),所述透气层(7)的下端固定编织有导静电层(8),所述导静电层(8)包括有细麻层(81)和导电纤维(82),所述细麻层(81)穿过导电纤维(82)与化纤层(9)垂直交织混纺,所述导静电层(8)的下端固定交纺混织有化纤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束层(5)的上端固定纺织于杀菌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都安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中柱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