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74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其结构包括中心杆、左外接杆、左出水管、底座、工艺品模具、控制器、内部抽水装置、右外接杆、右出水管,所述左外接杆底端与工艺品模具左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左出水管右端连接到左外接杆内部,所述底座顶部与工艺品模具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背部与工艺品模具前侧垂直连接,所述工艺品模具内部装有内部抽水装置,所述右外接杆底端与工艺品模具右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右出水管左端连接到右外接杆内部,所述中心杆底端与工艺品模具内部固定连接,增加了内部抽水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将设备内部的水快速排出,这样会提高设备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属于工艺品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921242061.3本技术涉及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或下模中设有用于注塑胶料的型腔、位于型腔外缘的分型线和排料槽;上模和下模贴合的表面称为分型面;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分型线形状对称设置;分型面上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下凹深度大于排料槽深度,当上模和下模需要对合加热时,胶体受热膨胀从分型线溢出,进入排料槽,通过排料口流至下模外,分型面对合整齐,分型线相互吻合,产品成型后对合的边线整齐,产品合格率高。本技术具有成型工艺品对合的边线平整,产品不易变形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设备无法快速将内部的水快速排出,这样会降低设备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设备无法快速将内部的水快速排出,这样会降低设备的实用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其结构包括中心杆、左外接杆、左出水管、底座、工艺品模具、控制器、内部抽水装置、右外接杆、右出水管,所述左外接杆底端与工艺品模具左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左出水管右端连接到左外接杆内部,所述底座顶部与工艺品模具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背部与工艺品模具前侧垂直连接,所述工艺品模具内部装有内部抽水装置,所述右外接杆底端与工艺品模具右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右出水管左端连接到右外接杆内部,所述中心杆底端与工艺品模具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抽水装置由多重出水管、叶片、转轮、进水管、吸水头、伺服电机、抽水室组成,所述伺服电机前端与转轮内部垂直连接,所述转轮安装在抽水室内部,所述抽水室右端与进水管左端导通连接,所述进水管底端装有吸水头,所述叶片按照间隔角度相同依次排列于转轮外侧,所述多重出水管右端与抽水室左端导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重出水管由顶部出水管、上升管、横管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出水管右端与上升管顶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升管底端与横管左端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管右端与抽水室左端导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是40DNA-40CB1AMS。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增加设备的稳定性。本技术增加了内部抽水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将设备内部的水快速排出,这样会提高设备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内部抽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多重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中心杆-1、左外接杆-2、左出水管-3、底座-4、工艺品模具-5、控制器-6、内部抽水装置-7、右外接杆-8、右出水管-9、多重出水管-701、叶片-702、转轮-703、进水管-704、吸水头-705、伺服电机-706、抽水室-707、顶部出水管-7011、上升管-7012、横管-70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中心杆1、左外接杆2、左出水管3、底座4、工艺品模具5、控制器6、内部抽水装置7、右外接杆8、右出水管9,所述左外接杆2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左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左出水管3右端连接到左外接杆2内部,所述底座4顶部与工艺品模具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6背部与工艺品模具5前侧垂直连接,所述工艺品模具5内部装有内部抽水装置7,所述右外接杆8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右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右出水管9左端连接到右外接杆8内部,所述中心杆1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抽水装置7由多重出水管701、叶片702、转轮703、进水管704、吸水头705、伺服电机706、抽水室707组成,所述伺服电机706前端与转轮703内部垂直连接,所述转轮703安装在抽水室707内部,所述抽水室707右端与进水管704左端导通连接,所述进水管704底端装有吸水头705,所述叶片702按照间隔角度相同依次排列于转轮703外侧,所述多重出水管701右端与抽水室707左端导通连接,所述多重出水管701由顶部出水管7011、上升管7012、横管7013组成,所述顶部出水管7011右端与上升管701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升管7012底端与横管7013左端垂直连接,所述横管7013右端与抽水室707左端导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706的型号是40DNA-40CB1AMS,所述中心杆1增加设备的稳定性。本专利所说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进行使用时,我们需要通过控制器6来控制工艺品模具5内部的内部抽水装置7,伺服电机706能够带动叶片702、转轮703快速转动,这样抽水室707内部形成负压,进水管704、吸水头705就能够将工艺品模具5的水抽出,然后通过顶部出水管7011、上升管7012、横管7013排出,该装置能够快速将设备内部的水快速排出,这样会提高设备的实用价值。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注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其结构包括中心杆(1)、左外接杆(2)、左出水管(3)、底座(4)、工艺品模具(5)、控制器(6)、内部抽水装置(7)、右外接杆(8)、右出水管(9),所述左外接杆(2)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左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左出水管(3)右端连接到左外接杆(2)内部,所述底座(4)顶部与工艺品模具(5)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控制器(6)背部与工艺品模具(5)前侧垂直连接,所述工艺品模具(5)内部装有内部抽水装置(7),所述右外接杆(8)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右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右出水管(9)左端连接到右外接杆(8)内部,所述中心杆(1)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内部固定连接;/n所述内部抽水装置(7)由多重出水管(701)、叶片(702)、转轮(703)、进水管(704)、吸水头(705)、伺服电机(706)、抽水室(707)组成,所述伺服电机(706)前端与转轮(703)内部垂直连接,所述转轮(703)安装在抽水室(707)内部,所述抽水室(707)右端与进水管(704)左端导通连接,所述进水管(704)底端装有吸水头(705),所述叶片(702)按照间隔角度相同依次排列于转轮(703)外侧,所述多重出水管(701)右端与抽水室(707)左端导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排料工艺品模具,其结构包括中心杆(1)、左外接杆(2)、左出水管(3)、底座(4)、工艺品模具(5)、控制器(6)、内部抽水装置(7)、右外接杆(8)、右出水管(9),所述左外接杆(2)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左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左出水管(3)右端连接到左外接杆(2)内部,所述底座(4)顶部与工艺品模具(5)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6)背部与工艺品模具(5)前侧垂直连接,所述工艺品模具(5)内部装有内部抽水装置(7),所述右外接杆(8)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右半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右出水管(9)左端连接到右外接杆(8)内部,所述中心杆(1)底端与工艺品模具(5)内部固定连接;
所述内部抽水装置(7)由多重出水管(701)、叶片(702)、转轮(703)、进水管(704)、吸水头(705)、伺服电机(706)、抽水室(707)组成,所述伺服电机(706)前端与转轮(703)内部垂直连接,所述转轮(7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嘉鑫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一阶方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