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11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运输车辆,包括车架、可放置在车架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以及设置在车架下方的走行部;走行部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两个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车架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车架具有可承载盾构管片或者车斗的承载面,承载面上具有用于对盾构管片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车斗的底部对应定位凹槽的位置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凸起,车斗放置在承载面上时,定位凸起伸入至定位凹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轨道运输车辆既能转换为渣土车使用又能转换为管片车使用,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运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运输车辆。
技术介绍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下推进形成隧道,并通过盾构外壳和盾构管片支承隧道四周的围岩防止其向隧道内坍塌。具体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除了盾构机械外还需要配备由渣土车以及管片车等组成的盾构施工的后配辅助部分,其中,渣土车用于将盾构施工过程中挖出的渣土等运出隧道外,管片车用于运输盾构管片或者其他施工需要的材料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全部渣土车的容量不能保证一次装完隧道挖掘一环的所有渣土,或者,全部管片车无法一次性运输施工所需的所有盾构管片,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渣土车和管片车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运输车,相互之间无法替代使用,因而只能通过二次运输以完成施工过程中的运输任务,从而妨碍了工程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运输车辆,以解决盾构施工过程中渣土车和管片车无法替代使用导致二次运输而妨碍工程进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运输车辆,包括车架、可放置在车架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以及设置在车架下方的走行部;走行部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两个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车架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车架具有可承载盾构管片或者车斗的承载面,承载面上具有用于对盾构管片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车斗的底部对应定位凹槽的位置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凸起,车斗放置在承载面上时,定位凸起伸入至定位凹槽中。可选的,定位凸起设置在车斗的底部中心处。可选的,定位凸起焊接在车斗的底壁的下表面。可选的,定位凸起为车斗的底壁的部分向下凸出而形成的。可选的,定位凸起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定位凹槽的槽深。可选的,定位凹槽为车架的部分向下凹陷而形成。可选的,车架的承载面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车架的承载面共同围成定位凹槽。可选的,环形凸起的顶部内缘的形状与盾构管片的形状相匹配。可选的,定位凹槽的槽口形状与盾构管片的形状相匹配。可选的,车斗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前端壁以及后端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前端壁连接在第一侧壁的前端和第二侧壁的前端之间,后端壁连接在第一侧壁的后端和第二侧壁的后端之间;前端壁和后端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吊起车斗的吊耳,且前端壁和后端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固吊耳的加固筋。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运输车辆,包括车架、可放置在车架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以及设置在车架下方的走行部;首先,通过将走行部设置为两个两轴转向架,且两个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车架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从而不仅提升了轨道运输车辆的载重能力,而且使得轨道运输车辆的承重更加均匀;其次,通过在车架的可承载盾构管片或者车斗的承载面上设置用于对盾构管片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从而能够使轨道运输车辆在未搭载车斗的情况下,可作为管片车使用;同时,通过在车斗的底部对应定位凹槽的位置设置向下延伸的定位凸起,使车斗放置在承载面上时,定位凸起能够伸入至定位凹槽中,以将车斗固定在车架的承载面上,从而使轨道运输车辆可作为渣土车使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管片车与渣土车的相互转换,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进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的车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作为管片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作为管片车运输盾构管片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车架;110-定位凹槽;120-承载面;200-车斗;210-定位凸起;220-吊耳;230-加固筋;240-侧翻把手;250-偏心转轴;300-走行部;400-盾构管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的车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作为管片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车辆作为管片车运输盾构管片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运输车辆。该轨道运输车辆包括车架100、可放置在车架100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200以及设置在车架100下方的走行部300;其中,车架100可以是由钢结构件组焊而成,车斗200也可以是由钢结构件组焊而成,走行部300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两个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车架100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车架100具有可承载盾构管片400或者车斗200的承载面120,承载面120上具有用于对盾构管片400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110;车斗200的底部对应定位凹槽110的位置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凸起210,车斗200放置在承载面120上时,定位凸起210伸入至定位凹槽110中。本实施例的轨道运输车辆常用于盾构法挖掘隧道的施工工程中,在通过盾构法挖掘隧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隧道四周的围岩向隧道内坍塌,需要在盾构推进结束后,迅速在隧道内将盾构管片400拼装成环以形成屏障,因此,盾构管片400本身具有一定的弧形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一般是将盾构管片400的弧面凸起的一侧朝向管片车的承载面120架设在管片车上进行运输;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挖掘隧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运输至隧道外,而渣土则需要盛装在车斗200内进行运输。为了实现运输管片和运输渣土的两种功能,本实施例的轨道运输车辆具有以下两种工作模式:一种工作模式为:将本实施例的轨道运输车辆作为管片车使用。当该轨道运输车辆作为管片车使用时,只需要吊起并移开可放置在车架100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200即可,此时,作为管片车使用的轨道运输车辆包括车架100和设置在车架100下方的主要由两个两轴转向架组成的走行部300,两个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车架100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这种作为管片车使用的轨道运输车辆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两轴四轮结构的管片车相比,不仅载重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结构合理,从而使轨道运输车的承重更加均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在两轴转向架上设置下心盘,同时在车架100底面上对应下心盘的位置处设置上心盘,通过下心盘与上心盘的连接以实现两轴转向架与车架100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可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的走行部;/n所述走行部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两个所述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车架具有可承载盾构管片或者所述车斗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具有用于对所述盾构管片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n所述车斗的底部对应所述定位凹槽的位置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凸起,所述车斗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定位凸起伸入至所述定位凹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可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用于盛装渣土的车斗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的走行部;
所述走行部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两个所述两轴转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的沿车辆行走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所述车架具有可承载盾构管片或者所述车斗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具有用于对所述盾构管片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
所述车斗的底部对应所述定位凹槽的位置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凸起,所述车斗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定位凸起伸入至所述定位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车斗的底部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焊接在所述车斗的底壁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为所述车斗的底壁的部分向下凸出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定位凹槽的槽深。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长英余泽庆武娇娇孛琪山刘财梁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